卯时三刻,陆续有考生前来,他们面色紧张,他们精神抖擞。
卯时四刻,考试院门前排起长队,背书声、交谈声不绝于耳,天色渐亮。
卯时五刻,天光亮了大半,沈筝在人群中看见了裴召祺等人的身影,几乎同时,方子彦也看到了她。
沈筝笑了起来,抬手朝方子彦挥了挥,方子彦一边抬手回挥,一边激动地扒拉裴召祺。
根本不用听,沈筝都知道他说的什么:“召祺,快看,快看,沈姐姐来看我们了!”
下一瞬,裴召祺和众学子齐齐转头,朝方子彦手指的方向看去。
看清沈筝身影后,他们面上激动难掩,却无一人喊叫出声,只因方子彦一直在提醒他们:“避嫌,避嫌,咱得避嫌......”
避嫌真是太磨人了,学子们想,他们不过是想跟沈大人说两句话而已,这都不行。
......
辰时,天光大亮,考试院门口已排起了长龙。
“咚——咚——咚——”
三声厚重的入场钟声响起,考生们下意识止住了话头。
要开始核验身份了。
“吱呀——”
考试院门由内打开,两名门官缓缓走了出来,扫视众考生一眼后,高声道:“诸位,虽然你们都不是第一次参加考试了,但该说的规矩,本官还是得再次交代清楚。”
“一,自行检查必备用品,准备妥了再来验身,进去后就不能再出来了。”
“二,违规物品自己交出来,教谕会帮你们保管,考完试后归还。”
“三,若有替考者,府衙重刑伺候。”
“四,若有舞弊者,黜革秀才功名,终身不得再应试。”
“最后,考场禁令都清楚吧?”
“学生清楚!”中考生齐声应答。
“好。”门官点头,捋袍坐下:“都排好队,依次验身后入搜检区,搜检完成后,会有号军引导你们前往号舍。”
其实这些流程考生们都懂,但考试这种事,无论经历多少次,他们也依旧会紧张。
并且这次考试很不一样。
这既是一次证明自己的考试,也是一场财富的争夺。
怀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考生们依次递上户籍册,经门官核对过姓名、年龄、籍贯、样貌等信息后,依次朝考试院内走去。
沈筝坐在服务站中,看着一个又一个学子入内,直至轮到同安县几位学子。
“姓名?”
“裴召祺。”
“年龄?”
“十六。”
“籍贯?”
“柳阳府同安县人。”
门官闻言顿了片刻,下意识看向服务站中的沈筝。
沈筝脑袋一撇,别开了门官目光。
门官轻咳一声,翻开画像开始比对。
裴召祺进去后,下一位就是方子彦。
如出一辙的问答:“姓名?”
“方子彦。”
“......”
核验完成后,方子彦朝沈筝咧嘴一笑,似是在叫她放心,而后颠颠地进了考试院。
时间悄然流逝,正当沈筝坐得脚尖发麻,准备起来走走时,辛季站到了门官面前,二人大眼瞪小眼,谁都没先开口说话。
直到门官忍不住问:“你在等什么?”
辛季反问:“你又在等什么?”
“?”门官眉毛一横,双手拍上了桌,“你户籍册呢?你来捣乱的?”
“捣乱?”辛季从怀中掏出“观场证”,扔上桌道:“我来观场的。”
门官看着桌上的“观场册”,腮帮子是咬了又咬,忍不住问道:“既是观场,为何不提前言明?”
之前翻看名册时,他便知道有学子观场,本以为是个来自讨苦吃的,却不想是个来捣乱的刺头。
辛季捋了捋袖角,一脸理所当然:“你也没提前问我啊。我又没观过场,岂能知道要干什么?”
门官腮帮子鼓得更厉害了,正想开口驳斥,一道声音传了过来:“若辛公子以如此态度观场,那还是不要进去为好。”
门官闻声一喜。
撑腰的人来了!
辛季则是一顿,不可置信地看向沈筝:“你不要我进去?”
沈筝缓步走来,将锅甩了回去:“是你自己不想进去。”
说着,她看向后面那些支着脑袋探情况的学子:“你自己看看,后面有多少人在排队?你自己的时间,你有权支配,但他们的时间,你耽误不起。若你不想进去,便不要进去了。”
说罢,沈筝抬手伸向桌上的“观场册”。
辛季没想到沈筝来真的,大惊后赶紧先她一步抓住“观场册”,使劲往门官怀里塞:“官爷,在下辛季,今年二十一,上京人士,特来观场,还望官爷速速查验身份,在下将感激不尽!”
“......”门官心口被他攮得生疼,求助似的看向沈筝。
沈筝看向后面愈发躁动的学子,微微颔首。
片刻后,辛季身份核验完成,朝沈筝咧嘴一笑。
沈筝回他一笑,缓缓抬起了袖口。
辛季眼尖,一下便看到了她袖中的放大镜,顿时双眸发亮,提步便想过来。
沈筝“唰”一把收回袖子,低声说:“就算你不能好好考,也绝对不能打扰其他学子。否则,这东西本官摔了都不给你。”
光一个“摔”字,便听得辛季心口生疼,在门官催促的目光下,他朝沈筝再三保证不会捣乱,而后一步三回头地进了考试院。
入院后,便是搜身,好巧不巧,守着搜检官搜身的,正是刘俞旻。
辛季活了二十一年,从未想过会在刘俞旻面前宽衣解带,一时之间,气氛尴尬至极。
辰时五刻,沈筝看着所有考生都过了验,其中最令她关注之人,便是此次复试裴召祺的头号劲敌——淮少雍。
尽管之前余正青说过,再考多少次裴召祺都是第一,但昨日沈筝看过淮少雍几篇文章,发现此子确实有两把刷子,可能就比裴召祺少半把,再加上他师承鹿鸣书院的侯山长,沈筝也不由替裴召祺紧张起来。
“叮——叮——叮——”
巳时,云板声响。
沈筝听着板声,望着考试院大门,猜测着院内场景。
此时,蒋至明和另外两个考官应该进了“至公堂”内,对学子宣布“考试须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