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大地!列祖列宗!你们睁开眼来看我一眼啊!”
消息传回县学后一刻,方子彦神色癫狂,开始跪在地上疯狂磕头。
裴召祺则还在想出题人和阅卷官的事,越想越愁,起身朝舍屋外走去。
方子彦一骨碌爬起来:“召祺,你去哪儿!”
裴召祺停下脚步等他,“我们去找师傅,师傅应该知道更多的消息。”
“对对对,找师傅!”方子彦一下找到了主心骨,甚至开始美好幻想:“说不定沈姐姐会请师傅去阅卷呢,若是这般......”
想着想着,他再次跪在地上嚎起了“苍天”,“若是那般,师傅就能看见我屎一般的答卷,我落榜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啊!”
裴召祺将他拽了起来,“不怕,有我。”
方子彦停止哭嚎:“召祺,你的意思是.......?”
帮他求沈姐姐,还是帮他求师傅,或是帮他钻复试空子?
“帮你补习。”裴召祺义正辞严:“距离复试还有好几日,对你来说足够了。但眼下,咱们需要去问师傅,看此次复试是否公开了出题人,只有这般,我和师傅才能帮到你。”
说了半天,还是要参加复试。
未来已经既定,方子彦不再挣扎,整个人跟被雷劈焉的娇花似的,垂头丧气跟着裴召祺去找李宏茂。
山长室灯火通明。
裴召祺和方子彦不是第一个到的,李宏茂已经派人去叫其余过了府试的学子过来,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小小的山长室就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学子,一共八人。
“想必你们都知道了吧?大人要在府城举办复试。”李宏茂问他们。
除方子彦外,其余人满脸斗志:“山长,我们一定会在此次复试夺得更高名次,给您争光,给县学争光,给大人争光!”
李宏茂看着他们眼里的光,笑了起来:“为师还以为你们会紧张。”
紧张?
众学子互看一眼,眼里斗志更甚。
紧张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他们是今年的新考生,脑子里的知识都还热乎着,再说,他们在同安县学享受了府学都没有的资源,早已甩出了同龄学子一大截,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紧张的。
气氛顿时融洽之至,直到一声重重的叹气声传来。
“诸位,你们张大嘴吹牛......能否不要带上我。”方子彦垂头丧气,“我都要紧张死了,再加上你们方才说的话,若我此次复试落榜,那是既丢师傅的脸,又丢县学的脸,还丢大人的脸。”
简单来说,就是丢人丢大发了。
融洽的气氛顿时被搅了个七零八碎,众人才反应过来,方子彦的存在......好像的确是个变数。
范迟卿最先往方子彦靠了靠:“子彦大哥,要不接下来几日的晚上......我去找你,给你补习?”
他比方子彦大了好几岁,但叫起“大哥”来却毫不矫情。
方子彦依旧垂头丧气:“多谢了迟卿小弟,但我已经有召祺了。”
范迟卿一噎。
他这上赶着跟裴召祺抢什么。
思忖良久,范迟卿憋出一句:“子彦大哥,召祺一定行的。”
哈哈。
方子彦听哭了。
召祺一定行,但他不一定啊!
李宏茂看着这个让他既喜欢又头疼的学生,轻叹道:“子彦,接下来这几日,你莫要睡懒觉,打起精神来。上次府试你能榜上有名,绝非靠运气,而是靠得你的真才实学,此次复试,你再用些心,一定能过。”
方子彦格外地恨在上京时的自己。
那时召祺每日读书、上课,他每日找香酥鸡老板吹牛。
真是罪有应得。
看着李宏茂满是鼓励和信任的目光,他也说不出丧气话来了。
他抬手拍了拍两颊,拍得颊上两坨肉颤颤,“师傅您放心......我就算不为自己,也不能给您和沈姐姐丢脸。”
他想,就算是为了师傅、县学、沈姐姐的名声,他也必须考过复试。
他虽然脑子转得慢,但不代表有些道理他不懂。
比如此次复试他落榜,那沈姐姐便可能会背上“府试徇私”的骂名,说不定还会被那些坏官抓住小辫子。
他允许自己不是秀才,也能接受自己的平庸,但他绝不允许自己害了沈姐姐。
揣着刚燃起来的斗志,方子彦开始聆听此次复试的奖励。
这些奖励虽然跟他无关,但却跟他最好的兄弟有关。
众人听见“复试第一名奖励白银五十两”时,视线纷纷落在裴召祺身上。
裴召祺视线也落在了自己身上,此次复试虽然还有前两年的秀才参加,但他依旧也有考取案首的可能。
就连李宏都说:“召祺,此次竞争虽大,但为师相信你能行。”
裴召祺点头,然后问出了自己的担忧:“师傅,复试出题人......定了吗?”
其实科举考试的出题人是谁,并不能在考试前公布,但县试和府试规模不算很大,出题人一般就是县官、府官之类。
李宏茂明白裴召祺的担忧,低声道:“据府城中人说,近几日看到过周边州府官员的身影,故不少人都猜测......沈大人和伯爷等人会避嫌,此次复试,应该是其他州府的大人们来出题。”
方子彦最先一惊:“沈姐姐真厉害,说请他们过来出题,他们就得来!”
裴召祺则把心放回了肚子里,“这就好。”
但如此一来,此次复试的不确定性便又多了起来,毕竟每位官员学风各异,出题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
说好听点,复试试卷叫包罗万象,说通俗点,就是一张饼子摊圆了转,咬到哪一口都看运气。
众学子走后,李宏茂又叫来了几位先生,和他们规划后几日的教学计划。
......
日出东方,朝阳普照大地。
复试告示张贴的第二日,沈筝面见了所有考官。
为错开秋收,留给考官们的时间并不多,故沈筝只与他们寒暄了两盏茶的功夫后,就亲自带着几位出题官离开府衙,往府学政衙署而去。
为防止试题泄露,所有出题官在抵达府学政衙署后,便无法在复试开始前,再踏出“题院”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