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慧最后一次环顾这个她住了六年的家。客厅茶几上还放着她上个月买的向日葵,干枯的花瓣散落在玻璃台面上。卧室衣柜里清空了一半,属于她的衣服已经整齐地叠在行李箱中。厨房的冰箱上,还贴着她和赵康的合照,照片里两人在青岛的海边笑得灿烂,那是三年前的夏天。
门铃响了。
她深吸一口气,走过去开门。赵康站在门外,手里拿着离婚证,面色疲惫。
“都办好了。”他说,没有看她的眼睛。
晓慧点点头,侧身让他进来。她的东西不多,只有一个大行李箱和一个背包。这半年来的争吵和冷战,早已把这段婚姻掏空,剩下的不过是一些形式上的告别。
“妈那边...”晓慧迟疑了一下,还是问了。
“护工下午就来,不用担心。”赵康简短地回答,终于抬眼看了看她,“你真的决定要走?”
这话问得可笑。不是他先提出的离婚吗?就因为她不愿意辞去工作全职照顾他中风瘫痪的母亲?晓慧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我真没想到你是这么不孝顺的人。”赵康低声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故意说给她听。
这话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他重复了无数次。每一次都像一把钝刀,在她心上割一下。起初她还会争辩,说自己可以出钱请护工,可以调整工作班次帮忙,只是不能完全放弃事业全天候照顾。后来她明白,在赵康眼里,这些都不是解决方案,只有无条件牺牲自己,才是他所谓的“孝顺”。
“我走了。”晓慧拉起行李箱的拉杆。
赵康站在原地,没有挽留。
关门声不重,但在空荡荡的楼道里回响了一阵。晓慧走进电梯,看着数字一层层下降,心里奇怪地没有太多悲伤,更像是一种解脱后的虚脱。
她搬进了闺蜜苏雨闲置的小公寓。三十岁的年纪,重新开始不是那么容易,但好在她在建筑设计公司的工作稳定,收入足以支撑她一个人生活。
离婚后的第一个月,出奇平静。赵康没有联系过她,她也没有主动问候。从共同朋友那里零星听说,赵康请的护工没干满两周就走了,之后又换了一个,也不太满意。
晓慧把这些消息当作耳边风,专心投入工作。公司最近接了一个文化中心的项目,她作为设计团队的一员,每天忙碌而充实。加班到深夜时,她偶尔会想起以前为赵康母亲做饭送医院的日子,那种被捆绑的感觉让她后怕。
周五晚上,苏雨来找她,带来了一堆外卖和两瓶红酒。
“听说赵康在到处找人照顾他妈妈,”苏雨一边开酒一边说,“好像第三个护工也辞职了。”
晓慧无所谓地耸耸肩:“这不关我的事。”
“他姐姐呢?不能帮忙吗?”
“赵琳在国外,回来待了两周就走了,说是工作走不开。”晓慧抿了一口酒,“其实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但赵康不理解,对吧?”苏雨一针见血。
晓慧苦笑。是啊,赵康不能理解为什么亲人们不能为了母亲放弃一切。他生长在一个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的家庭,对母亲有着近乎神圣的崇拜。晓慧曾经欣赏他的孝心,却没想到这种孝心最终成为压垮他们婚姻的巨石。
又过了一个月,一个周六的早晨,晓慧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动着那个她几乎已经忘记的名字——赵康。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晓慧,”赵康的声音听起来疲惫不堪,“你能...我们能见个面吗?”
“有什么事吗?”
“电话里说不清楚,见面谈好吗?”赵康几乎是在恳求。
晓慧想了想,同意了。不是因为余情未了,而是想给这段关系一个真正的了结。
他们约在离家不远的一家咖啡馆。赵康比她记忆中瘦了许多,眼下的黑眼圈明显,衬衫皱巴巴的,完全不见从前那个注重外表的他。
“你还好吗?”晓慧问,语气平静得像在问候一个普通朋友。
赵康双手捧着咖啡杯,指节发白。“不太好,”他坦白,“妈的情况比想象中糟糕,她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全天候照顾。”
晓慧点点头,没有说话。
“护工换了好几个,最长的一个只做了二十天。”赵康继续说,“都说妈脾气太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摔东西...有一个甚至被打伤了额头。”
晓慧对此并不意外。婆婆向来强势,生病后变本加厉。她记得有一次,只是水温不合适,婆婆就把整杯水泼在她身上。
“所以呢?”晓慧问。
赵康深吸一口气:“晓慧,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逼你,更不该跟你离婚。这些日子我一个人照顾妈,才明白这有多难...”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她的反应。晓慧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我请了长假,但公司不可能一直准假。再这样下去,我的工作也保不住了。”赵康的声音开始发抖,“晓慧,你能回来吗?我们复婚,一起面对这个问题。我保证这次我会体谅你,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晓慧看着眼前这个她曾经爱过的男人,心里泛起一丝怜悯,但很快就被理智压了下去。
“赵康,”她轻声说,“你还记得离婚那天你说的话吗?你说‘你这样不孝顺的人,我家不需要’。”
赵康的脸一下子红了:“我当时太冲动,我道歉。我真的知道错了。”
“不,你说出了你的真实想法。”晓慧平静地说,“在你看来,只有完全牺牲自己,满足你母亲的所有要求,才是孝顺。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所以我们本质上是两种人。”
“我可以改...”赵康急切地说。
晓慧摇摇头:“这不是改不改的问题。我问你,如果回到半年前,我还是不愿意辞职照顾你母亲,你还会坚持离婚吗?”
赵康沉默了。他的沉默说明了一切。
“看吧,你没变,只是现实让你吃不消了。”晓慧说,“你现在来找我,不是因为爱我,也不是因为认识到自己错了,而是因为你需要帮手,需要一个分担压力的人。”
“这不公平...”赵康试图争辩。
“那什么才公平?”晓慧反问,“你要求我放弃工作、生活,全身心照顾你母亲,这就公平吗?你因为我不愿意就离婚,现在发现自己也做不到,又要求我回来,这就公平吗?”
赵康无言以对。
晓慧喝掉最后一口咖啡,拿起包:“以前我们有情分,我愿意为你付出很多。但现在情分没了,你家还有瘫痪的老人,我是有多想不开,才会再和你在一起?”
说完,她站起身:“祝你找到解决办法,再见。”
走出咖啡馆,午后的阳光洒在脸上,晓慧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她拿出手机,拉黑了赵康的号码。
这一次,她是真的自由了。
————
赵康看着晓慧离去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愤怒和无力。他原以为晓慧会心软,毕竟他们有过六年的婚姻。他原以为只要自己低头,她就会回来。
他错了。
回到家,还没开门就听到母亲的叫喊声:“有人吗?都死哪儿去了?我要上厕所!”
赵康急忙开门进去,客厅里弥漫着一股异味。母亲坐在轮椅上,脚下是一滩尿渍,她的裤子湿了一大片。
“你怎么才回来?我都叫了半天了!”母亲怒气冲冲地说,“故意的吧?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巴不得我早点死!”
“妈,我只是出去了一会儿,请护工马上就来了。”赵康试图解释,同时赶紧清理地上的污物。
“护工护工,又是护工!那些外人能好好照顾我吗?”母亲捶着轮椅扶手,“我要我儿子照顾!晓慧呢?她为什么不来?做人家媳妇的一点责任都不负!”
赵康没有回答。他不想告诉母亲他们已经离婚的事实,怕刺激她。但现在看来,瞒也瞒不住了。
“妈,我和晓慧...离婚了。”他低声说。
母亲愣住了,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怒火:“离婚?谁允许你离婚的?是不是她提出的?那个不孝顺的媳妇!”
“是我提出的。”赵康坦白。
“你疯了?”母亲瞪大眼睛,“现在谁来照顾我?你一个男人怎么照顾我?”
赵康感到一阵眩晕。是啊,现在谁来照顾她?他自己都应付不来。请护工的费用不菲,而且母亲的态度让没人愿意长期干下去。他的假期所剩无几,工作已经受到了影响。
那天晚上,伺候母亲睡下后,赵康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客厅里,第一次认真思考晓慧说过的话。
“只有完全牺牲自己,满足你母亲的所有要求,才是孝顺吗?”
“你要求我放弃工作、生活,全身心照顾你母亲,这就公平吗?”
他想起晓慧曾经提议的各种方案:请专业护工,他们辅助;送母亲去专业的康复机构;甚至买一些先进的护理设备减轻负担。但当时他全都拒绝了,认为那是不孝顺的表现。
现在他才明白,晓慧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在寻找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姐姐赵琳发来的消息:“妈今天怎么样?护工找到了吗?”
赵康苦笑着摇摇头。姐姐远在国外,除了偶尔问候,什么忙也帮不上。但她至少逃开了这个困境,而他则深陷其中。
他回复:“还好,正在找。”
放下手机,赵康把头埋在手掌里。他后悔了,不是后悔失去晓慧,而是后悔自己曾经的固执和自私。他现在才明白,孝心不应该建立在对配偶的牺牲上,照顾父母是子女的责任,但不应该以摧毁自己的生活和婚姻为代价。
可是,明白得太晚了。
————
晓慧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她接手了新项目,每天忙碌而充实。周末,她会和苏雨一起逛街、看电影,或者只是在家做饭聊天。
偶尔,她会想起赵康,但不再有波澜。那段婚姻就像她生命中的一个章节,翻过去了就翻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她在超市遇见了赵康的同事小李。
“晓慧姐!”小李惊喜地打招呼,“好久不见!”
晓慧微笑着回应。寒暄几句后,小李压低声音说:“康哥最近请长假了,听说他母亲情况不太好,护工也难找,他只好自己照顾。”
晓慧点点头,没有接话。
小李叹了口气:“其实公司最近在裁员,康哥这个时候请假,真的很危险。我们都劝他想想别的办法,但他听不进去。”
这个消息让晓慧有些意外。赵康一直很重视他的工作,没想到会为了照顾母亲冒失业的风险。
回到家后,晓慧犹豫再三,还是给赵康发了一条短信:“听说你请长假了,需要帮忙吗?”
她不是想复合,只是出于基本的人道关怀。毕竟,那个女人曾经是她的婆婆,毕竟,那个男人是她爱过的人。
赵康没有回复。
几天后,晓慧从共同朋友那里得知,赵康最终还是失去了工作。公司裁员,他因为长期请假成为首选。雪上加霜的是,他母亲因为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
这一次,晓慧没有犹豫,直接去了医院。
在病房外,她看到了赵康。他瘦得几乎认不出来,双眼深陷,胡子拉碴,正和医生交谈着什么。
等医生离开后,晓慧走上前:“赵康。”
赵康转过身,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尴尬和羞愧。“你怎么来了?”
“听说阿姨住院了,来看看。”晓慧把水果篮递给他,“情况怎么样?”
“不太乐观。”赵康疲惫地说,“第二次中风,加上肺部感染。医生说...要做好心理准备。”
晓慧点点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赵康看着她,突然哭了。不是小声啜泣,而是压抑已久的崩溃。他蹲在地上,肩膀剧烈地抖动。
晓慧默默地站在他身边,没有安慰,只是陪伴。
过了一会儿,赵康平静下来,擦干眼泪站起身:“对不起,失态了。”
“没关系。”
“晓慧,我真的知道错了。”赵康说,声音沙哑,“不是因为你没回来帮我,而是我 finally 明白你当初的感受。这些日子,我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才明白照顾一个瘫痪的病人有多难。而我当时却要求你独自承担这一切...”
晓慧静静地听着。
“我失去了工作,可能很快也要失去母亲。”赵康苦笑着,“这就是我固执的代价吧。”
“别这么说。”晓慧轻声说,“你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只是方式可能需要调整。”
赵康摇摇头:“如果早点听你的,找专业机构照顾妈,或许她能得到更好的护理,我的工作也不会丢,我们...”
他没有说下去,但晓慧明白他的意思。
这时,护士出来说病人醒了。赵康整理了一下情绪,对晓慧说:“谢谢你来。真的,谢谢。”
晓慧点点头:“保重。”
她转身离开,没有进病房看望前婆婆。那不是她的责任了,她来,只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走出医院,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晓慧深吸一口气,感到一种释然。
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有些情分,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但这不一定是悲剧,对晓慧来说,这是新生的开始。
她拿出手机,拨通了苏雨的电话:“晚上有空吗?我请客,去那家你一直想尝试的意大利餐厅。”
电话那头,苏雨兴奋地答应了。
晓慧微笑着挂断电话。生活还要继续,而她的生活,终于完全属于自己了。
————
赵康的母亲在住院两周后去世了。
葬礼很简单,来的大多是老邻居和赵康的几个朋友。晓慧没有出席,但送了一束花。
葬礼结束后,赵康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家。母亲的房间还保持着原样,轮椅摆在角落,床上还留着医院的收据和药瓶。
他坐在母亲的床上,回想这半年来的种种。如果当初他接受了晓慧的建议,找专业的护理机构,母亲的生命最后一段时光是否会更有质量?如果他们一起面对,而不是把全部责任推给晓慧,他的婚姻是否还能保全?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一个月后,赵康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虽然不如之前的职位高,但至少是个新的开始。他搬了家,换了一个小一点的公寓,试图告别过去的阴影。
偶尔,他还会想起晓慧。不是后悔失去一个照顾母亲的帮手,而是真正怀念那个曾经爱他、为他付出的女人。他现在明白了,孝心不应该是一种道德绑架,更不应该以牺牲配偶的幸福为代价。
一年后的某天,赵康在商场偶然遇见了晓慧。她身边站着一个男人,两人手牵手,有说有笑。晓慧看起来比以前更加光彩照人,眼睛里有着赵康很久没见过的轻松和快乐。
他们目光相遇,晓慧微微一愣,然后礼貌地点点头。赵康也点头回应,目送她和伴侣离开。
那一刻,他心里没有嫉妒,只有一种淡淡的释然。晓慧找到了她的幸福,而他,也从那段失败的婚姻中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他拿出手机,删除了晓慧的号码。是时候完全放下过去了。
————
晓慧感觉到张辰握紧了她的手。“刚才那个人是...”他轻声问。
“前夫。”晓慧平静地回答。
张辰没有再问。他懂得尊重她的过去,这也是晓慧欣赏他的地方之一。与赵康不同,张辰从不要求她牺牲自我,相反,他总是支持她的决定,鼓励她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兴趣。
“晚上想吃什么?”张辰转移了话题。
“回家我做给你吃吧,”晓慧笑着说,“尝试一下新学的菜谱。”
“太好了,我期待着呢。”
走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晓慧想起刚才看到的赵康。他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状态好多了,似乎已经走出了阴霾。她由衷地希望他过得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要完成。对晓慧来说,那段婚姻教会了她,爱不应该意味着无尽的牺牲,情分一旦被消耗殆尽,就再也回不来了。
但她感激那堂课,让她成长,让她懂得设立界限的重要性,也让她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
“走吧,”她挽紧张辰的手臂,“去买食材,我给你露一手。”
夕阳透过商场的玻璃穹顶洒下来,为一切镀上一层金色。晓慧微笑着,向前走去,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