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呵了一声,道:
“若换成其他人的话,我自然不会放在眼里。”
“大秦武安君还是要给一些尊重的。”
刘秀闻言也笑了,开口道:
“耿卿家,朕相信你。”
“若当真有朝一日对阵白起,朕绝对以你为主帅!”
太子刘庄则在一旁发出感慨。
“想不到历史书上一个简单的将相和故事,背后竟然还有如此之深的影响,甚至涉及到赵国一大政治集团的成立。”
刘秀笑道:
“想想赵何的过去经历,你会发现这是必然的。”
赵何刚登基的时候,是老爹赵武灵王赵雍的傀儡。
接下来十几年,分别是赵成、李兑两大权臣的傀儡。
赵雍倒是也没啥,毕竟亲爹嘛。
但赵成、李兑这两个权臣绝对给赵何留下了浓重的心理阴影。
即便是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这两个亲弟弟,赵何也不信任。
赵成还是赵何亲爷爷的弟弟,还不是该架空就架空?
只要有机会,赵何一定会促成两大集团在朝堂上相互对立牵制,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样才能让多年被架空的赵何感到安心。
和这件事情相比,楚国算啥?
楚国啥也不是!
刘庄点了点头,感慨道:
“秦国内部的问题其实比赵国还大,魏冉等四贵联合芈太后对上秦王嬴稷,局势是更加凶险的。”
“没想到在这种关键时刻,先出问题的竟然是本该局面更加稳固的赵国。”
“这应该也是赵国最终打不过秦国的原因之一吧。”
刘秀点头,感慨道:
“政通人和四个字,说起来简单,想要做到却又何其困难!”
大汉世界中,刘邦将视线从半空金幕收回,笑道:
“这个赵王还是不太行,就这么一点小事居然都能影响到争霸大计。”
“朕当年面对多少烂事,那都毫无影响!”
陈平和曹参闻言仔细一想,发现刘邦说得还真是对的。
于是立刻送上一堆马屁。
刘邦得意一笑,迈步走向前方。
那是一处山头,也并不算太过高大,但已经是附近最高的地方了。
在山头的顶端有一座明显是这几年才新建的建筑物。
这建筑物并不是大汉皇宫那种恢弘大气的风格,也不是工业革命后逐步在大汉出现的七八层高楼。
它纵向并不算深,但横向极长。
从天空中看下去的话,就会发现它就好像一把出鞘的利箭,剑柄在南,直指北方。
建筑物正门牌匾上还写着一行刘邦的亲笔书法。
【白登纪念馆。】
这里就是刘邦当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了七天七夜的地方。
旧地重游,刘邦也不由感慨。
“这地方居然和当年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一座纪念馆。”
陈平点头道: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此地是两位帝王交战之地,也是真龙和恶龙气机交汇之所。”
“凡人若是在此居住,会因命格承受不住而获得灾殃。”
刘邦呵了一声,好笑地开口道:
“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什么真龙恶龙,无非就是这地方不适合耕种,所以才没人住嘛。”
说话间,刘邦三人走入了这座纪念馆中。
刚走入纪念馆后是一处影壁,正面刻写着碑文,讲述的是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征战。
以极短的几句篇幅简单介绍了一番白登之战后,剩余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汉朝是怎么北伐吊打匈奴,并彻底消灭了这个游牧民族的。
陈平凑近,低声道:
“陛下,要不要把白登之战的这些文字……嗯,润色一下?”
被包围七天七夜,听起来还是落入下风。
若是激战七天七夜,最终冒顿单于被迫退走,那就能被认为是抗击侵略的胜利了。
刘邦哈哈一笑,道:
“朕起兵以来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挫折,白登之战只不过是被包围几天,又没有伤筋动骨,有什么修改的必要?按照历史就很好。”
“若为了修饰美化强行擅改历史,那将来朕的子孙看到朕百战百胜的战绩,岂不是真以为大汉的建立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那对大汉后世子孙不是好事,而是坏事!”
一个从小就认为大汉必然百战百胜的皇帝,很容易盲目自大轻视敌人,经历挫败后便会变得一蹶不振彻底消沉。
只有让后世子孙明白大汉当年立国究竟有多么辛苦,他们才能怀有敬畏之心,兢兢业业地操持大汉的一切,并接受自己的失败,从中学习经验再度奋起。
失败并不可怕,刘邦前面的大半生只不过是一个混混亭长,何尝不是一种失败?
起兵之后,彭城之战被项羽三万人干碎几十万联军,连老爹刘太公和老婆吕雉都被抓走,又有几个人经历过这样的失败?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所击倒,彻底丧失人生希望。
反观项羽,从巨鹿之战后就一路连战连捷,楚汉对峙时也是压着刘邦打。
但那又如何?
垓下之战是项羽经历的第一次失败,但就这么一次便彻底把项羽心态打崩,不愿意过江,人生走到尽头。
刘邦指着面前的影壁道:
“这里确实要改,要大幅度的增加白登之战的篇幅。”
“至于后面这些……咱们有了火枪火炮,打匈奴不是和打狗一样,有什么值得写这么多的?”
曹参陈平赶忙应是。
绕过影壁,背后就是一桩桩被放在玻璃柜中的展品。
最中央位置的是一颗人头颅骨,上面清楚地写着【匈奴末代国君老上单于首级。】
在老上单于的旁边还有其他好几颗脑袋,分别是阏氏、左右贤王等匈奴重要人物。
刘邦嘿嘿一笑,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老上单于的脑袋,感慨道:
“可惜冒顿那小子死得早,也不知道他的坟墓在哪,要不然把他的脑袋摆在这里,那才带劲呢。”
陈平和曹参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纷纷发出感慨。
“这里的脑袋真多!”
一排过去密密麻麻的玻璃柜,全都是匈奴各种重要人物的首级。
特别重要的如老上单于,会专门在玻璃柜旁立一块牌子简单介绍生平。
没有那么重要的,则仅仅是写出名字官职完事。
绕过这一片首级区,下一个地方则展示的是在攻打匈奴时缴获的各种战利品。
有冒顿单于当年用过的,以东胡王、月氏王脑袋制成的头骨酒杯。
有老上单于亲手射出的鸣镝响箭,以及单于服饰,王冠。
还有匈奴人的各种武器装备,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许多东西在岁月的冲刷下明显残旧,看起来过不了太久就会自我碎裂。
刘邦感慨道:
“白登之战后,朕每每想起匈奴,压力就无比巨大。”
“不曾想有了金幕之后,曾经对朕来说根本无法战胜的匈奴,竟轻而易举地就屠灭了。”
曹参和陈平对此也都非常感慨。
“陛下您说得对,金幕的出现乃是华夏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大汉和历朝历代的福气啊!”
刘邦笑了笑,继续前行。
不知不觉间,三人来到了剑柄的位置。
【大汉出征将士纪念区。】
刘邦看到这块牌匾的瞬间,脚步突然放轻了不少。
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入。
在这里,有沾满鲜血的盔甲,有残破的剑柄,还有破旧的革制马鞍,以及草席。
“马革裹尸……”刘邦口中轻声自语。
再往前,是一封皱巴巴的家书。
上面的字迹多有散佚,只能看到完整的一句话。
“……儿为大汉伐胡,死则光荣,朝廷必有足够抚恤送往二老处,还望双亲勿念。”
在家书的旁边是一处立着的说明牌匾。
“李明,大汉沛县人。今上十五年,随大军伐匈奴,奋勇作战,杀敌二十一级,卒。”
刘邦长久地凝视着这封家书,随后缓缓抬头。
在诸多普普通通纪念品的后方,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墙壁。
正中央一行大字。
【大汉伐匈奴烈士墙。】
在这大字之下,密密麻麻地写着成上千万的名字。
刘邦看着这面烈士墙,久久伫立。
终于,这位大汉开国皇帝动了。
他弯下腰,毕恭毕敬地对着烈士墙长躬及地。
“朕谨代表大汉万民,多谢诸位之牺牲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