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把数据导入模拟系统,重新运行轨道路径。
画面中的飞船刚进入火星大气层,就被一阵强风偏移了预定着陆点,误差超过三公里。
这不行,着陆必须精准,差一米都可能撞山或陷进沙坑。
他根据《星际导航基础原理》,开始拆解问题。
通信延迟、气候突变、地形复杂,这些都不是单一技术能解决的。
得建立一套完整的应对体系。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
笔尖划过板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火星计划”四个字被重重写下。
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接着分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确认与理论验证
第二阶段:关键技术预研
第三阶段:团队组建与资金投入
写完后,他退后一步,看着这三行字,从想法到行动,就差一个启动按钮。
他回到电脑前,打开另一个文件夹,命名为“project Red - 技术攻关清单”。
里面列出四项核心任务:
测控网升级
燃料效率优化
自主导航算法
热防护材料迭代
每一项旁边都打了星号,这些都是硬骨头。
先从测控网开始。
地球和火星之间最远距离超过四亿公里,信号来回要二十多分钟。
等地面发现异常再发指令,飞船早就炸了。
必须让飞船自己会判断,就像人走路,不用每走一步都问大脑怎么动脚趾。
他打开编程界面,开始设计一套新的控制逻辑。
这套系统要能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自动识别轨道偏差、调整姿态、切换备用设备。
他噼里啪啦足足写了两个多小时,代码量突破五千行。
他揉了揉眼睛,喝了口姜梦雪刚刚为他准备的绿茶。
这时,邮箱又响了一声,还是那个匿名高手。
附件是一段c++代码片段,标注为“轻量化深空通信协议v1.0”。
吴凡打开看了三分钟,眉头慢慢松开。
这段代码解决了他刚刚卡住的问题——如何在低带宽下压缩关键数据包。
他直接复制进自己的项目里,做了些适配修改,测试一次通过。
“这家伙,真是及时雨。”
他自顾自说了一句,顺手回了个表情包:一只狗头戴着博士帽。
他继续往下推进。
燃料效率方面,他已经用了引力弹弓加霍曼转移的组合方案,节省了百分之三十七的推进剂。
但还不够。
火星任务周期长,飞船携带的燃料越多,自身重量就越重,反而更耗能。
必须再压一压。
只是相关技术,吴凡并不太熟悉,怎么办?
系统?
【叮,恭喜宿主,获得随机奖励】
【叮,恭喜获得《高效推进系统设计》高级技能书,可随时取用】
“可以,使用。”
刹那间,大量公式和工程案例涌入脑海。
他立马知道哪种发动机最适合长途巡航,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关机滑行最省油。
他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一份简报,存入项目文档。
下一步,得找人做实物原型了,但现在还不急。
第三个是自主导航算法,这个最难。
月球任务还能靠地面辅助,火星不行,飞船得像老司机一样,自己看路、踩刹车、转弯停车。
他决定采用AI学习模型。
用过去所有飞行数据做训练集,让系统学会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他先把登月过程的所有日志导入分析平台,标记出每一次异常操作和应对策略,然后让程序自己总结规律。
跑了一轮测试,准确率达到82%,不错,但不能接受,差18%就是生死之别。
他加入更多变量,比如太阳风强度、行星磁场干扰、设备老化系数。
重新训练。
这次跑了六个小时,结果提升到94.6%,接近可用标准。
他点了根烟,眯着眼睛,吞云吐雾。
最后一个难题是热防护材料。
火星白天温度五十度,晚上能降到零下一百五十度,普通隔热层扛不住这种反复冷热冲击。
他查了材料数据库,现有民用航天材料最多承受八十度温差,差太远。
怎么办?
系统?
【叮,恭喜宿主,获得随机奖励】
【叮,恭喜获得《新型复合材料合成技术》高级技能书,已经存入系统仓库,可随时取用】
吴凡掐灭香烟,“使用。”
一道红光闪现,脑子里立马多了很多新知识。
他知道怎么用碳纤维和陶瓷粉末做出新型涂层,也清楚烧结温度和压力参数。
他立刻写下一份材料配方,命名为“w-7耐高温复合层”,保存到共享文件夹。
做完这些,他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四大难题都有了解决方向,虽然还没完全落地,但至少知道该怎么走。
他再次打开白板,拿起红笔,在每个技术方向后面加上负责人占位符:
测控网升级 —— 待定
燃料效率优化 —— 吴凡(自)
自主导航算法 —— 南美终端?
热防护材料迭代 —— 材料组牵头
他在“南美终端”后面画了个问号。
那个一直匿名合作的高手,技术太强,来历不明,能不能想办法拉进来?
他犹豫了一下,没做决定。
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回到主界面,检查整个项目的进度条,目前所有节点都是灰色,表示尚未启动。
但他知道,只要他点下“激活”按钮,一切就会开始运转。
外面天色渐暗。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脖子有点僵,腰也酸。
他走到窗边,看了眼楼下,几个员工还在加班,有说有笑地走出大楼。
他忽然想起什么,打开手机银行App,看了一眼余额……
数字太长,根本数不清。
他笑了。
钱从来不是问题。
他花得越多,系统返得越多,而且每次大额支出,还会掉落新技能书。
这才是真正的外挂。
他把一部分资金转到公司应急账户,备注“设备预付款”。
姜梦雪立马来电,“凡哥,又送钱啊,收到。”
吴凡淡然一笑,坐回椅子上,又看了一遍今天的成果。
沙尘暴数据补上了,四大技术方向明确了,三阶段路径也列好了。
白板上的字迹清晰,没有涂改。
一切都井然有序。
他打开加密邮箱,给那个匿名高手发了封邮件。
正文只有一句话:你提供的沙尘暴数据很关键,谢谢。
附件是一个压缩包,里面是他刚写的《火星环境适应性研究》初稿。
发送成功。
几秒后,对方回复两个字:不谢。
后面跟了一个文件,标题是《火星表面移动路径风险评估模型v0.1》。
吴凡点开看了一眼,眼睛亮了。
这个模型能预测火星车在不同地形下的能耗和故障概率,正是他接下来要用的东西。
他把文件拖进项目目录,放在“自主导航算法”的子文件夹里。
然后双手搭在脑后,靠在椅背上发呆。
事情正在变得顺利。
他知道,这场跨越星球的合作,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他不需要知道对方是谁,只要技术对路,就能一起往前走。
他重新打开模拟系统,加载最新版轨道参数。
飞船再次出发。
穿过星空,飞向红色星球。
这一次,路径更加精确。
风速、温度、通信延迟、燃料消耗,全部纳入计算。
模拟进行到第217秒,画面突然卡住。
系统提示:外部数据注入,触发高级权限验证。
吴凡皱眉,他没设置过这种验证机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