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大家在酒店的茶厅喝茶,聊天,打牌。
关系近的,肯定是吃完晚饭才会回去。当然很多人都是吃完午饭就走了。
“这是舅公,舅婆,”吴竹英牵着孙子李博过来给大家打招呼。
李博是李松的儿子,现在2岁多了。
“舅公,舅婆。”李博小大人似的,跟着喊人。
“哎哟,小乖乖哦,来,舅婆抱。”王秀秀从座椅上起身,弯腰去抱李博。
李博也没哭没闹,乖巧的不得了。一点不像其他人家那撒泼打诨的皮猴子。
王秀秀从包里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个小红包,装在了李博穿的罩衣兜里:“小乖乖,拿回去给你妈妈,让你妈妈给你买玩具。”
来省城之前,王秀秀就想到了会见到李松一大家子。
好不容易见一面,这红包还是要准备一个的。
毕竟平时李松要做生意,也不常带娃回老家,也就过年能见到。
“嫂子,不用给红包。”吴竹英婉拒。这不年不节的,收什么红包。
“又不是给你的,你激动个什么劲。”王秀秀也是想着平时李博都待在省城,见一面都难,
这好不容易见到了,作为长辈,不给个红包,看着也不好。
“快说,谢谢舅婆。”
“谢谢舅婆。”
“唉,真乖。”
“这小家伙,长得跟李松小时候一模一样,就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吴书凤看着王秀秀腿上的李博,也从兜里摸了一张红票票,塞到了李博身上那罩衣兜里。
“书凤,不用给钱,咱不用讲究这些。”吴竹英见吴书凤也给了钱,不好意思收。
“姑姑,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难道你嫌我没给你红包?”吴书凤开玩笑道。
吴竹英轻轻拍了拍吴书凤后背:“说什么呢,我一把年纪了,惦记你兜里的三瓜两枣干啥?”
说着,吴竹英自己都笑了。
“好呀,姑姑,我惦记你兜里的三瓜两枣,给点呗。”吴书凤说着去看吴竹英的衣服口袋兜。
结果衣服口袋兜被吴竹英一把捂住:“不行,不行,我这一把年纪了,赚点钱容易吗,你还是别惦记了。”
“哈哈哈,”
“哈哈哈,”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李博,快,要说,谢谢姑姑。”吴竹英招呼李博道谢。
“谢谢姑姑,”还别说,尽管李博才2岁多,但说话吐字清晰,也不怕生,确实讨喜。
“这位是罗叶姐姐,喊姐姐。”
“姐姐,”
罗叶见外婆和小姨都给了钱,自己爸妈又不在这里,于是也掏钱塞进了李博身上那罩衣兜里。
“罗叶,你给什么钱,拿回去。”罗叶自己都没毕业,没工作呢,要什么钱。
这钱吴竹英不收。
“姑婆,我替我爸妈给的,我小姨的钱,都收了,没道理,我家的你不收呀。”
最后吴飞也给了一份,因为吴书华和孙芳芳两口子打牌去了,没在这边。
一圈下来,李博身上那罩衣兜,真成了金兜兜,装满了钱。
“姑姑,李博这么小,就这么懂事,以后长大了不得了哦。”吴书凤是打心里觉得李博有点聪明。
就说今天这场面这么多陌生人,他也不怯场,不怕生,这看看,那瞧瞧。
关键是嘴巴甜,让他喊谁,他就喊谁,压根就不像个2岁多的孩子。
“嗯嗯,是吧,我也这么觉得,比他爹小时候聪明,他爹小时候像这么大的时候,说话吐字还不清呢。”
都说百姓爱孙子,吴竹英见自家孙子,那是一看一个喜欢,觉得确实比自家儿子小时候聪明。
“条件不一样,咱们那个时候什么条件,现在什么条件。
现在的娃生下来,接触的环境就不一样。”
“确实,环境还是很影响人的。”
“我们那年代,小孩子也没去过什么地方,平时在晒场上玩泥巴,村子里田间地头到处跑,
现在的娃,生活在城里,啥都见过,这见的多了,眼见都不一样。
就说这立交桥,小时候知道什么立交桥哦,也就书本上见过。”
“你要这么比,确实没得比。”
“姑姑,你最近在帮李松两口子带娃吗?”之前就听说吴竹英一个人来省城了,一直没回去。
“嗯,来省城有将近两个月了,亲家母回老家去了。”
“他们老家那边还有公婆健在,是他们几兄弟轮流照顾养老。”
“这次轮到他们家了,所以就回去了。”
“正好我就来代班一段时间。”吴竹英说着近况。
其实平时吴竹英也会偶尔来省城看看孙子,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家。
毕竟老家还开着好几家丧葬铺子呢,偶尔不在还行,长期不在,确实不行。
那生意还是得靠着吴竹英管理。
吴竹英也不是没想过把生意交给李松,自己跟老头子两人含饴弄孙,好好养老。
但李松忙不过来,李松在省城开了两家铺子,就这两家铺子就已经忙不过来了,真没时间顾得上老家的生意。
至于说铺子关门不干?
吴竹英哪舍得放下这下金蛋的金鸡呢。
干了几十年的生意,不可能说不干就不干的。
肯定舍不得呀。
再说吴竹英隔三岔五,还会拿钱给儿子儿媳妇,心甘情愿的。
这不开铺子,哪来的钱。
于是这带孙子的活,就交给亲家母,也就是秦玉的亲妈。
“啥代班不代班的,还代班?”这话王秀秀就不爱听了:“你自己的亲孙子,你来帮忙带娃不是理所应该的吗。”
“可别这么口无遮拦了,免得儿媳妇听到了,心里不高兴,容易有隔阂。”王秀秀提醒道。
这话吴竹英就不爱听了:“啥隔阂?”
“自从秦玉生孩子以后,我每个月给她2000块钱零花钱。”
“试问这十里八乡的,哪里找我这样的婆婆,打着灯笼都难找。”
不是吴竹英吹,在老家农村,这肯定是独一份的,也就是吴竹英开铺子能赚钱,不然哪里能掏的出这笔钱。
当然吴竹英掏这钱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是秦玉给家里生了个儿子。
二是前些年李松跟吴竹英老两口的关系闹得很僵,直接离家出走了。
好吧,准确来说,主要是李松吴竹英母子俩的关系闹得很僵。
尽管后来因李松要跟秦玉结婚这事,慢慢缓和了,但确实不如从前了。
所以吴竹英也想靠着儿媳妇修复跟李松之间的母子关系。
毕竟吴竹英就李松这么一根独苗苗,没得选。
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给秦玉钱,也是吴竹英心甘情愿的。
“你厉害,你了不起,大家都一把年纪了,你有时候也别这么强势,说话也别这么直接,不中听。”吴竹安在旁边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提醒。
现在李松有了自己的小家,而且也不在老家了,人家直接住省城。
以后吴竹英两口子老了,还要靠李松小两口养老呢,吴竹安也不想自己亲妹妹老了以后过的太凄凉。
人老了,谁不希望家庭和睦呢。
吴竹安年轻时,是家里的大家长是顶梁柱,也是家里的一言堂。
但现在老了,吴竹安也收敛了脾气,让小辈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