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身为母亲,能感觉周果就是她的孩子,是她自己十月怀胎生出来的。
那这就够了,诚如公公所说,孩子能这个样子,比什么都好。
但她就是打死也没想到这孩子竟然能那么好,那么有拼劲,干劲,短短几年的功夫,就把身为难民的他们,从水里拉了起来。
安家之后,分给家里地也不多,那么大一家子,她还担心要怎么填饱这么多张嘴,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个人能吃三四个人的饭。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都是那么大的孩子,一顿饭要吃一大锅。
好在家里还有点钱,能顶几年,但一直这么坐吃山空,她心里也不踏实。
还没让她想好该怎么挣钱的时候,周果就出手了,没想到这从山里挖回来的菌那么珍贵,一斤能卖那么多钱。
卖一次几年的家用都出来了。
李氏就不怕了,那么大的山,那么多菌,这菌还每年都长,要是能一直这么卖,那他们家从此以后就不缺钱花了。
她想的简单,每年这个时候去山里捡菌,捡出来卖出去就能得不少,一点点攒下来,也能攒不少。
没想到周果是那么卖的,发动全村的人都进山去捡菌,捡回来她就收,收上来的这些菌全部卖出去。
其实李氏一开始是不情愿的,这东西那么贵,村里人暂时还没发现,那他们就凭借这点多挣两年,也挣的多些,全村的人都进山,他们家哪还有的挣?
但当她看着院子里这成山成堆的菌,纵使再不懂,也知道哪怕全家出动,挖出来的那点,也是远远不够看的。
那点菌哪怕卖出金子的价,也远远比不上这么多菌卖出来的钱。
只是,这么多菌,得要给村里人多少钱啊?
她还在盘算手里那点钱够不够给村里人发,闺女就说了,只给定钱,剩下的等把菌卖出去了再回来给。
村里人竟然也答应,她觉得很神奇。
……
她看着那么多钱,更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钱是发给村民后,剩下来的,完全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要是按她的想法,自己一家人上山采,怕是一个月也挣不来那么多钱。
她看着周果那张笑吟吟的小脸,也笑了,罢了,孩子胆子大,有本事,比她这个当娘的强多了,要是她来,绝对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没有这个主意。
周果后面就越干越大。
家里的钱越来越多,她觉得一辈子哪怕什么都不做,光靠着这个,家里就能有享不尽的富贵。
但闺女的想法却越来越多,沤肥,种菌,买地,养蟹子……
家里的产业越来越多,她本以为有了这么多产业,钱也会越来越多。
但从此后,闺女却再也不给她交钱了,除了每年划在账上的家用钱,到她手里的一文也没有。
一问才知道人自己都不够用,产业一年比一年多,是拿钱换来的,这几年赚来的钱全搭进去了,就这还不够。
李氏愁的很,就怕这孩子收不住手,最后圆不过来,这么大一摊子,垮了。
她想想她要是处在这个位置,不定怎么烦心呢,只怕要愁白了头,上哪弄钱呢?
周果最缺钱的那两年,李氏晚上都不大睡得着,闺女一年一年的不在家,常年在外面跑,没想到还那么缺钱,果然,这钱啊,是挣不完的,无论家里多富有,这钱都是不够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觉得钱也不要多,够用就好,有时候还希望闺女少做一些,多歇歇多玩玩,明明还那么小,还是个孩子,却已经是大人中的大人了,哪个大人能做到她这样呢?
等孩子一年一年大了,她看着她意气风发的小脸,时常会想,这样能干的孩子,以后不知道会嫁到哪家去?
等长大嫁去了别人家,那别人家还会允许她这样,一年一年的都在外面,不着家吗?
那肯定是不行的,谁家公婆会允许儿媳妇跟个男人一样,常年在外面行走?
但这孩子是个在家里待不住的啊,她的心在外面。
为此,李氏时常忧心,为周果的未来。
哪知道这孩子早就打算好了,她竟然轻描淡写的说一辈子不嫁人。
李氏目瞪口呆,她看着周果那满不在乎又认真的脸,意识到她真的不是在说笑,她真的是这么打算的。
她忧心啊,一辈子不嫁人不得被人唾沫星子淹死啊,不嫁人以后老了怎么办呢?
身边没个孩子,难道指望着这些侄子侄女吗,可他们终究不是自己的孩子。
后来的后来,周果成了徐家的闺女。
徐家登上了皇位,她闺女竟然上了徐家的族谱,成了徐家的亲王!
这她还怕什么,贵为亲王,有权又有钱,一辈子不嫁人就不嫁人吧,留在家里,她还能时时看到她,又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比嫁人不知道要强多少,不过,最好是有个自己的孩子。
李氏成了老夫人,家里人口简单,每天要忙的事情不多,等到几个孩子都外放了,事情就更少了。
他们老两口每天大部分的工夫都待在闺女的燕王府里,跟老爷子与周大富两口子一起,打牌做吃的。
兄弟两当了那么多年的火头军,老爷子也是个爱吃的,几个人闲来无事,时常琢磨些新的吃法,新奇又好玩,但有时候那味道也着实难吃。
时不时被宣进宫,跟皇后打打马吊说说话。
日子过得轻松又自在。
两口子活到这把年纪,竟然是越活越年轻。
……
桌上这些瓶瓶罐罐,都是胭脂水粉,首饰盒子有好几个,随便拉开一个抽屉,里面都是满当当的首饰,珠光宝气,金灿灿的。
就想起当初第一次买首饰的时候,李氏笑对周大财道:“我第一次带孩子们去买首饰,还是在苍山村,那个时候家里已经挣了几千两了,孩子们一样首饰都没有,还是富贵家的,给果果买了一个银手镯子,我才想起来。”
周大财道:“那就是你这个当娘的没上心,孩子在外面行走,跟那么多人打交道,你总得给孩子置办两身行头,那老话不说的好吗,先敬罗衣后敬人,你闺女穿的好,戴的好,走出去跟旁人谈买卖都要容易些。”
李氏笑弯了腰,“还用我置办?你闺女什么不知道?家里才刚吃饱饭的时候,就知道挑好的穿,等后面赚的更多了,上身的布料不是顶顶贵的都不要,上面缝金线银线,走动间流光溢彩,一看就贵重的很。
别人几十两做一方帕子,她穿一身,让人家的帕子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其实大户人家也有那个钱置办这么一身衣裳,但奈何大户人家家里人多啊,一个置办了,其他的呢,这一来就多了。
他们周家只有周果在外面行走,哥哥弟弟们只要有的穿就行了,穿的太贵重了在学堂反而不好,没人跟她比,大家都恨不得把最好的给她。
加上这些钱又是她自己赚来的,就算是顶顶贵重的白狐狸斗篷,也全是她一个人的。
周大财想到闺女的性子,向来只穿好的,他一开始不知道,买了些十几两银子一匹的,结果闺女嘴上说着喜欢,但是始终没见她有这样布匹的衣裳。
也不知道在哪里压箱底。
后来就知道了,人家只穿最好的,穿的布匹看起来素,但跟旁人的比起来,就是要富贵的多!
他又得意道:“挺好的,不亏待自己 ,挺会照顾自个,这辈子估摸着都不会吃亏,能过上好日子。”
李氏道:“可不是,这孩子不仅不让自己吃亏,对自己家人也好。”
又叹气,“可惜爹娘不在了,娘从小最疼果果了,可惜没享到她一天福。”
周大财道:“娘以往每年不是都说我们果果是个有福气的,能在她去世之前看到果果好起来,那么有本事,她应该是很欣慰的。”
李氏道:“也是,娘在的时候就已经把掌家之权交给果果跟大仓了,我这一生除了前面十几年,算起来,没过过什么苦日子,我嫁给你,真是嫁对了。”
她很满意自己的这一生,哪怕是前面十几年,也不全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