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雨总是来得突然。许兮若关掉烤箱,正好听见窗外淅沥的雨声。她烤了一盘杏仁饼干,这是烹饪课老师新教的方子。屋子里弥漫着黄油的香气,与窗外潮湿的空气形成奇妙的对比。
手机在料理台上震动了一下,是哥哥发来的消息:“车明天一定还你,抱歉抱歉!”
她笑了笑,回了个“没事”的表情。自从上次公交偶遇后,她对开车反而没那么执着了。有时甚至会特意选择公共交通,看城市从窗外流过,看陌生人在站台上相聚分离。
烤箱“叮”的一声,把她从思绪中拉回。她小心翼翼地取出烤盘,饼干金黄完美,这是她第三次尝试,终于成功了。她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犹豫了一下,没有发给任何人,只是存进了名为“进步”的相册。
这个相册里记录着她学会的每一道菜,窗台上茉莉花的每一次开花,还有与朋友相聚时抓拍的瞬间。翻看它成了睡前的习惯,一种确认生活正在稳步向前的方式。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林晚舟。
“兮若,明天晚上来店里吃饭吧?凯桥研究了一道新菜,指名要你来做小白鼠。”
“好啊,需要我带什么吗?”
“带张嘴就行,六点半见?”
挂了电话,许兮若把饼干装进密封罐里,决定明天带一些去“一米阳光”。她和高槿之的游戏邀约已经持续了半个月,默契地维持在每周两三次的频率。他们依旧不开语音,只在游戏里用简单的信号交流,偶尔在结束后互道晚安。
这种联系轻得像蛛丝,却又意外地牢固。
雨声中,她的思绪飘回了那个植物园的早晨,高槿之穿着制服的样子,他握着方向盘的稳定双手,还有他眼中那片平静的深潭。他们都变了,像是被时间重新塑造过的人,熟悉中透着陌生。
她摇摇头,把最后一块饼干放进罐子。过去已成定局,而现在这样,就很好。
同一时刻,高槿之正在准备出夜班。雨滴打在调度室窗户上,留下蜿蜒的水痕。向杰刚刚发来一张照片,是龚思筝在工作室里的背影,专注地修剪着一枝鹤望兰。
“她说这枝花有倔强的美。”向杰附言。
高槿之放大照片,看着那枝姿态奇特的植物,确实有一种不屈的韧性。他回复了一个大拇指表情,把手机放回口袋。
“高师傅,下雨天路上小心啊。”同事老张一边换衣服一边提醒,“这种天气最容易有事故。”
高槿之点点头,检查着随身物品:素描本、铅笔、保温杯,还有一小包饼干——昨天那个女孩给他的,说是新尝试的抹茶口味。
他发现自己开始期待这些小小的馈赠,不只是因为味道,更因为那份不求回报的善意。作为回应,他在素描本上画了一幅小画,一个简单的油纸袋和一双递过来的手,没有面孔,只有动作本身的美。
末班车的乘客比平时少了一些。雨夜的城市被水汽模糊,路灯的光晕在水中荡漾开来,像一幅未干的水彩画。高槿之放慢车速,小心地避过积水路段。
在一个偏僻的站点,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雨棚下——是那个总在周五晚上乘车的女孩,今天不是周五,她却出现了,手里依然拿着那个标志性的油纸袋。
车门打开,女孩上来,刷了卡,轻声说:“谢谢师傅。”
他点点头,注意到她的头发被雨水打湿了,几缕贴在额头上。
女孩走到她常坐的位置,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坐下,而是在车前部犹豫了一下,然后转身走回来,把油纸袋放在他旁边的座位上。
“这是......”高槿之目视前方,双手稳稳地握着方向盘。
“听说今晚有雨,就多做了一点。”女孩的声音很轻,“您开车小心。”
说完,她快步走回自己的座位。
高槿之瞥了一眼那个朴素的小包,心里泛起一丝暖意。这种无声的关怀,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一种可靠的常量。
到达终点站后,他打开油纸袋,里面除了几块饼干,还有一张小卡片,上面画着一辆公交车在雨中行驶的简笔画,线条稚拙却传神。
他拿起铅笔,在卡片背面画了同样的场景,只是角度不同——从驾驶座看出去的雨夜街景。第二天交班时,他把卡片和洗干净折好的油纸袋一起放在了那个座位上。
这种无言的对话,持续了数月,已经成为他们之间不必言说的默契。
回到住处,高槿之没有立刻开始画画,而是先煮了一壶热水。窗外雨声渐密,他想起今晚许兮若应该会在家——通常他们游戏时,他能听到她那边细微的电视声或者倒水声。
这些细微的声音,构成了一种奇妙的陪伴。
他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开始画雨中的车站,画那个站在雨棚下的模糊身影,画被雨水洗刷的光斑。石墨在纸上摩擦的声音与雨声融为一体。
手机屏幕亮起,是游戏邀请。他看了看时间,比平时稍早一些。
点击接受后,他戴上耳机,依然没有开语音。今天的游戏地图是雨林主题,虚拟世界的雨声与现实中的雨声奇妙地重合。
一局结束,他们赢了,配合得天衣无缝。在等待下一局时,高兮若在游戏里打字:“下雨了。”
高槿之看着那三个字,回道:“嗯。”
“我喜欢雨夜。”
“我也是。”
简短的交流后,游戏再次开始。但这种在游戏之外的、关于现实世界的交流,还是第一次。
高槿之注意到许兮若今晚的操作比平时更加流畅,几乎能预判他的每一个动作。他们的角色在虚拟的雨林中穿行,默契得像同一个人的左右手。
几局过后,许兮若发来消息:“今天先到这里了,有点累。”
“好,晚安。”
“晚安。”
退出游戏后,高槿之没有放下铅笔。他继续在素描本上勾画,不再是车站,不再是光影,而是一个模糊的女性侧脸,在雨中微微仰头,看不清面容,却能感受到那种宁静的姿态。
他画了很久,直到雨声渐歇。
周六晚上,许兮若准时出现在“一米阳光”。她带着那罐凯桥喜欢的咖啡曲奇饼干,推门时铃铛清脆作响。
“好香啊!”林晚舟从吧台后抬起头,接过她手中的饼干罐,“你烤的?”
许兮若点点头,脱下薄外套挂在门边的衣架上。店里有几桌客人,低声交谈着,背景播放着轻柔的爵士乐。
凯桥从厨房探出头来:“兮若来了?再等十分钟,新菜马上好!”
许兮若笑着在吧台前坐下,林晚舟给她倒了一杯柠檬水:“今天气色不错。”
“是吗?可能因为睡得好。”许兮若抿了口水,环顾四周,“店里重新布置了?”
林晚舟眼睛一亮:“你看出来了?就调整了一下绿植的位置,多了个书架。”
许兮若注意到墙角确实多了一个深色书架,上面摆满了书和几个相框。其中一个相框里是凯桥和林晚舟的合影,背景是雪山,两人笑得灿烂。
“你们去滑雪了?”她指着照片问。
“去年冬天的事了。”林晚舟眼神温柔,“那时候店里生意刚好蒸蒸日上,凯桥说我们得奖励自己的一次旅行。”
许兮若看着照片,突然想起自己和高槿之曾经计划过的旅行,那些从未实现的计划,如今想来已无波澜。
凯桥端着一个大托盘从厨房出来:“来了来了,尝尝我的新创作——香煎鲈鱼配柠檬奶油汁!”
菜肴摆上桌,色泽诱人。许兮若切下一小块鱼肉送入口中,眼睛顿时亮了:“真好吃!”
凯桥得意地笑了:“我就说嘛,这个搭配绝对靠谱。”
三人边吃边聊,从菜肴谈到最近的电影,再到林晚舟打算在店里举办的小型读书会计划。许兮若发现自己能很自然地参与讨论,甚至提出了几个建议。
“你应该常来,”林晚舟笑着说,“你来了,凯桥就特别有创作新菜的灵感。”
许兮若低头笑了笑,往嘴里送了一口鱼肉。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很好。
饭后,凯桥坚持不要她帮忙收拾,许兮若便坐在窗边的位置,翻看着书架上的摄影集。雨后的夜晚清新凉爽,窗外偶有行人经过。
手机震动,是安安发来的植物园照片合集,附言:“上次的照片终于整理好了!你的单人照特别好看,发给你存档~”
许兮若一张张翻看,确实拍得很好。有一张她站在花丛中回眸的瞬间,眼神明亮,笑容自然。她保存了图片,犹豫了一下,没有分享到社交平台,而是设为了与安安的聊天背景。
正准备回复,一条游戏邀请弹出——是高槿之。她看了看时间,比平时早很多。
“有事要先走吗?”林晚舟注意到她的动作。
许兮若摇摇头,拒绝了游戏邀请,回道:“在外面,晚点回去。”
放下手机,她继续翻看摄影集,心里却泛起一丝疑惑。高槿之很少在周末的晚上邀她游戏,更不会在这个时间点。
“怎么了?”林晚舟敏锐地问。
“没什么,”许兮若笑了笑,“一个朋友突然找我有事。”
“男朋友?”凯桥从厨房探头,促狭地眨眨眼。
许兮若无奈地摇头:“只是朋友。”
她在“一米阳光”又坐了一个小时,帮忙整理了新到的茶叶,品尝了凯桥新调的饮品,直到手机再次响起。
这次是高槿之发来的文字消息:“抱歉,刚才打扰你了。”
她走到安静的角落,回复:“没事,我在凯桥店里。今天这么早?”
那边输入了一会儿:“今晚休息,替别人顶了下午班。”
许兮若看着这条消息,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游戏之外进行这样日常的对话。
“那你吃饭了吗?”她问。
“吃了,饼干。”附了一张油纸袋的照片,里面是两块抹茶饼干。
许兮若忍不住笑了:“看来你真的很喜欢这种饼干。”
“嗯,很好吃。”
对话在这里停滞了。许兮若看着手机屏幕,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正当她准备放下手机时,又一条消息跳出来:
“上次你说在学做饭,进展如何?”
她愣了一下,没想到他还记得这个话题。
“今天刚和凯桥还有晚舟分享了我烤的饼干,反应不错。”她回道,附加了一个微笑表情。
“比煎蛋进步很大。”
这句话让许兮若笑出声来,引来林晚舟好奇的目光。她摆摆手,示意没事。
“何止是进步,简直是质的飞跃。”她故意用夸张的语气打字。
高槿之回了一个大拇指表情。
对话再次中断,但这次的气氛轻松许多。许兮若看着窗外渐深的夜色,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下周轮休是哪天?”她问。
那边停顿了片刻:“周三。”
“我烤蛋糕,你要试试吗?”发出这条消息后,许兮若感到一阵轻微的紧张,但更多的是坦然。
这次停顿的时间更长了些。
“好。”
“那周三晚上,我带到公交总站?你几点交班?”
“八点。”
“到时候见。”
“谢谢。”
放下手机,许兮若发现自己的心跳有些快,但并非因为紧张,而是一种清晰的确定感——她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离开“一米阳光”时,林晚舟递给她一小盒自制的水果干:“带给你的,睡前可以吃一点。”
许兮若接过,心里暖暖的:“谢谢,今晚很开心。”
“常来就好。”林晚舟轻轻拥抱了她一下。
走在回家的路上,夜风微凉。许兮若想着刚才的对话,想着周三的约定,想着高槿之简短却认真的回应。这不是重逢后的悸动,更像是两个经历过风暴的船只,在各自的航线上,通过灯光打出的一句“我看到你了”。
这样就很好。
回到家,她发现手机有一条未读消息,是高槿之发来的一张简单的素描:一块饼干,旁边是一个微笑的表情。
她保存了图片,回道:“晚安。”
“晚安。”
周三来得比预期快。许兮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精心烤制了一个柠檬戚风蛋糕,清爽的口感适合春末夏初的夜晚。她用了漂亮的蛋糕盒,系上了简单的丝带。
交班时间临近时,她乘坐公交车前往总站,手里小心地捧着蛋糕盒。夕阳西斜,给城市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
公交总站位于城市边缘,规模不大,几辆结束运营的公交车静静地停放在场地上。许兮若在门口登记后,按照指示走向调度室。
她看见高槿之时,他正站在调度室外的一棵梧桐树下,已经换下了制服,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深色长裤,手里拿着一个帆布包。
“嗨。”她走近,递上蛋糕盒。
“谢谢。”高槿之接过,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走一走?”
许兮若点点头。
他们沿着总站外围的人行道慢慢走着,初生的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起初是沉默的,但并非尴尬,更像是一种默契的安静。
“蛋糕是柠檬味的,”许兮若终于开口,“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喜欢。”高槿之回答,停顿了一下,“什么都行。”
许兮若笑了:“这么不挑剔?”
“不是,”他轻轻摇头,“是你做的,都好。”
这句话让许兮若微微一怔,但她很快恢复常态:“压力好大,万一不好吃呢?”
“那就下次再改进。”高槿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极淡的笑意。
他们走到一个小公园,在长椅上坐下。夕阳已经完全沉没,天边只剩一抹绯红的余晖。
“开夜班车,习惯了吗?”许兮若问。
“嗯,很安静。”高槿之看着远处的天空,“城市睡着了,但又不是完全睡着。”
许兮若点点头,没有追问。有些体验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
“你呢?”高槿之问,“工作顺利吗?”
“挺好的,最近接手了一个新的立项,挑战很大,但很有意思。”她顿了顿,“烹饪课还在继续,已经能独立准备一顿像样的西式晚餐了。”
高槿之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手中的蛋糕盒上:“很厉害。”
他们又坐了一会儿,聊着无关紧要的话题——最近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城市某个角落新开的书店。对话断断续续,却不显得勉强,仿佛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
当天色完全暗下来,高槿之送她到公交站。
“谢谢你的蛋糕。”他说。
“希望合你口味。”许兮若笑笑,上了刚好到站的公交车。
车子启动后,她透过车窗回头,看见高槿之依然站在站台上,手里拿着那个蛋糕盒,目送着公交车远去。路灯的光从他头顶洒下,勾勒出一个安静的轮廓。
回到家,许兮若收到他的消息:“很好吃。”
附了一张照片:切下一角的蛋糕,放在盘子里,旁边是一杯冒着热气的茶。
“很高兴你喜欢。”她回道。
那天晚上,他们没有游戏。但许兮若感到一种平静的满足,像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
临睡前,她翻开那本食谱手账,在空白页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蛋糕,旁边写着日期和“分享”二字。
城市的另一头,高槿之在素描本上画了一块蛋糕的切面,细腻的纹理,旁边是一双递过来的手,手腕上戴着一条他熟悉的手链——许兮若今天戴的那条。
他合上本子,泡了一杯茶,坐在窗前。夜色中的城市依旧在呼吸,远处有点点灯火。他感到内心一种久违的平静,不是遗忘过往的平静,而是与过往和解后的安宁。
手机屏幕亮起,是向杰发来的消息,问他下周是否有空一起吃顿饭。
他回复:“好。”
放下手机,他拿起铅笔,在画了蛋糕的那一页角落,添了一辆小小的公交车,正驶向远方的光亮。
夜还很长,但不再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