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鹿之战过后,世间再无赤融国!
宁烨率领大军归顺,皇族臣服,赤融国诸侯皆望风影从,就连原本罗暗国的势力也被这一战的结果震动,不等角生国讨伐就主动来投。
短短时间,角生国几乎一统全境!
遍观朱乾王朝周边,大大小小的仙国零零散散、星罗棋布,唯有西南方向的一大块被角生国霸占,鹤立鸡群。
当视野扩大到半妖诸国,角生国又显得微不足道,领土不小却在偏远地带,而且世人的目光都被禁地吸引过去,在龙脉出世的消息传开之前,其他势力不会多看角生国一眼。
不过,角生国的出现引得不少人蠢蠢欲动,多年以来,朱乾王朝周边从未出现过这么强大的仙国,往往在露出苗头的时候就被朱乾王朝剿灭或者收服,这种局势已经维持了很久很久,直至现在被角生国打破。
有第一个角生国,就能有第二个!
好在朱乾大帝和朱乾五王仍健在,还能压得住,否则乱战早已开始。
在许多人看来,角生国仍有些大而无当。
角生国立国之战击败的是芝涟王和楚墟王两座王府的大军,而朱乾王朝共有八座王府,还有深不可测的皇族。而且朱乾八王都只是执掌一件护国神器而已,皇族才是龙脉的掌控者。
当朱乾王朝再次出兵讨伐,角生国还能抵挡吗?
角生国中知晓龙脉来历的都会有这种疑虑,投靠角生国只是权宜之计,恐怕只有角生国将朱乾王朝取而代之,才能让他们诚心归附。
……
“月儿妹妹,这段时间委屈你了。”
赤融国旧都,白颖儿走出风眼,看到月儿公主和白鹤一起前来迎接,温声说道。
两国决裂后,月儿公主愤然出走,夫妻俩一直两地分居,现在才有温存的机会。
“大嫂,我也很委屈!”白鹤笑嘻嘻揽着月儿公主的纤腰,伸着脑袋,一副惫懒模样。
白颖儿白了他一眼,上前拉住月儿公主,两女说了会儿悄悄话,月儿公主便带着白颖儿和一众五雷教弟子,离开都城。
宁烨被秦桑收服后,开始在赤融国秘密修铸法坛,后来把此事交给月儿负责,五雷教只需将这些法坛接收,派驻坛主即可。
瓯滁山山势玄奇,青峰如碧簪,破云而出。此山灵秀,时见灵泉一线。峭壁悬古松,草木得天地精粹,似蕴有一缕自然道韵。
此山本是赤融国栖昙族的祖地,其中一座都坛便建在这里。
“弟子浮泷子,率领全族,恭迎师尊!”
白颖儿等人从天而降,山顶早有人恭候,当先一名玄袍老者,是当代栖昙族族长浮泷子。
浮泷子本就是炼虚修士,当初白颖儿等人找上门来,他亲眼见识过五雷教的雷法,当场便被折服,拜白颖儿为师。
如今栖昙族几乎舍弃了族中传承的功法,全族修行雷法。
当今五雷教的弟子几乎都是这般得来的,白颖儿的徒弟很多都和浮泷子一样,举族加入五雷教。
修行最重莫过于功法,除了能够一直自创功法的绝世天才,无数修士毕生所求,唯有一道真传而已!像秦桑这般,诸般大传承集于一身,在整个灵界都是极为罕见的,尽管这些传承都有各种各样的隐患和问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绝非一句空话!
哪怕道庭雷法只显露冰山一角,也不是这些半妖部族的传承能够相提并论的,当他们领略到雷法的玄妙,表现几乎都是如痴如醉,鲜有人能够抵御诱惑。即使炼虚期改换功法会动摇道基,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弥补,也毅然决然改修雷法。
荒鹿之战,浮泷子也在角生国,并亲自坐镇一座法坛,被五雷教强大的雷法震撼,对白颖儿这个修为和他相当的师尊恭敬有加。
“不必多礼。”
虽有师徒名分,白颖儿也不会傲慢自大,请浮泷子起身,稍作寒暄,便向都坛行去。
都坛早已建成,白颖儿屏退左右,铭刻符法,沉声道:“此坛名飞魔演庆坛!”
“浮泷子!”
白颖儿唤来浮泷子,传教主诏谕,册封浮泷子为飞魔演庆坛坛主。
此乃集灵靖坛之下的第十二座都坛,每座都坛都由炼虚修士坐镇。想到如今五雷教的实力,白颖儿都如在梦中,她的弟子之中不乏炼虚修士,甚至还有炼虚中期,修为高她一头,令她感到颇为惭愧。
白颖儿继续赶往下一座法坛,正在赶去的路上,忽然收到传讯。
看罢,白颖儿若有所思,迅速册封所有坛主,便返回角生国都城。
……
都城之中,仍由元祚坐镇,他和宁烨两人配合,共同治理新的角生国,遇到问题都能及时化解,将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白颖儿收到传讯的同时,一枚符信也出现在元祚的案头。
看到符信的内容,元祚眼中闪过震惊之色。
这是从角生国外面传回的情报。
如今的角生国,对手不再是那些不入流的仙国,需要向上看到五方上国,关注整个半妖领地的局势变化,如此才能把握天下大势。
很早之前,角生国便向外派出许多密探,五方上国发生什么大事,很快便传回角生国,此举正在开花结果,情报愈发迅捷。
这封密信的内容非常简单,却是两条惊世骇俗的消息,又接连有两条龙脉出世!
第七条龙脉出现在东南,几乎是半妖领地的边界,逼近巽风带,位置比角生国还偏远。
其他仙国鞭长莫及,只有刑涂鬼洲和苍梧国高手赶赴那里,据传已经交过手,尚不知龙脉花落谁家,由于太过偏僻,角生国情报能力不足,暂时只有这些消息。
第八条龙脉则在天狐上邦、刑涂鬼洲和大庚之间现世,现在只有传闻,尚未证实,没有人亲眼见过这条龙脉,不过三大仙国皆有动作,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看到这些消息,元祚心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怎么会这么巧!
第六条龙脉刚刚现世,第七条、第八条就接连出现,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现在角生国还在尽力封锁消息,另外两条龙脉闹出的动静更大,帮他们分担了压力,至少他们现在只需要担心朱乾王朝,五方上国不会一起前来抢夺龙脉了。
如果旁人知晓此事,恐怕又要感叹角生国的逆天国运。
角生国每次遭遇危机,总会发生奇妙的转机,帮助他们化险为夷。
元祚身在其中,心知肚明,那些神奇的转机都是人为制造的,这么推算下去,龙脉出世会不会也是……
想及此处,元祚悚然一惊,又觉得匪夷所思,暗暗摇头。
什么样的人才能让其他龙脉的主人配合?除非这些龙脉的主人也是教主!
这时,禁制震动,白颖儿款步走进大殿。
“见过白仙子!”
元祚上前相迎,拱手一礼,想到刚刚的猜测,不禁问道,“教主是不是早就知晓此事?”
或许秦桑早就收到龙脉出世的消息,恰逢角生国遇到危机,才选择祭出龙脉诛敌。
白颖儿知晓他想问什么,淡淡道:“师父神通广大,我等做弟子的,不敢妄加揣测。”
元祚会意,点点头不再言语,只听白颖儿继续道。
“三王又派出使者前来劝降?”
元祚轻叹,“正要向白仙子禀报,这次不是特使,而是一封密信!”
说罢将密信呈上。
荒鹿之战后,霄明散人被软禁,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角生国尽力封锁,还是被三王收到消息。
北芦王当即派出特使前来刺探,话里话外让他们主动献出龙脉,结果不欢而散。
神识扫过密信,白颖儿面色一沉,上面没有威胁之语,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芝涟王府和楚墟王府将此事禀告皇族,陛下已有谕令,不日战书便会送达!
三王不会这么好心,给他们通风报信,其中隐含劝诫之意,角生国现在主动献出龙脉,三王居中斡旋,还来得及。
或许此举就是朱乾大帝授意的,先礼后兵。
消息一旦传开,定会和另外两条龙脉一样,引起轩然大波,朱乾大帝肯定想要兵不血刃拿下这条龙脉。
“传闻朱乾大帝和五王都已离开道场,前往禁地?”白颖儿抬头看向元祚。
元祚颔首道:“传闻不仅朱乾王朝,五方上国的顶尖强者都在禁地!传闻应是真的,否则朱乾王朝不会等这么久才有动作。五王对龙脉如此重视,却不见任何一位来寻教主,定是被更重要的事情牵绊住了。”
这个推测并能不使元祚的心情轻松多少,朱乾王朝积威甚重,带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秦桑掌控的龙脉能够覆灭王府大军,可谁也不清楚龙脉究竟强到什么地步,和朱乾王朝的龙脉比起来孰强孰弱。
虽然亲历者不在少数,但他们只知道当时雷威如渊,可怖可畏,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冰山一角,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描述,实则龙脉的威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包括在场的炼虚修士。
没有见过合体期大能出手,就不知大能的神通有多强大,合体后期可以轻易灭杀炼虚修士,合体初期同样能够做到。
龙脉亦然,五方上国已经多年没有展露獠牙,谁都不知龙脉应该有多强,只能通过常理推测,朱乾王朝肯定比角生国强。
就在这时,悬浮在大殿角落的灵镜轻轻震动,显露出宁烨的身影,同样忧心忡忡。
“妾身这便去向师父禀报,还望元道友和宁道友稳住局面,切莫自乱阵脚!”
白颖儿行色匆匆,带着密信赶回五雷教总坛,但神情并无多少惊慌。
元祚和宁烨只知道角生国吞并诸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而她知道,这只是更大的局中的一环,在那个局中,朱乾王朝仅仅是一个稍大的障碍罢了。
师父既然选在这时候暴露龙脉,定然认真考量过,其他龙脉现世便是‘局’的一部分,有人在暗中配合师父行事。
来到洞府前,白颖儿触动禁制,唤了声‘师父’,忽见一道灵光飞出禁制,连忙将之抓住,看罢心下大定,转身返回自己的洞府。
三王的密信没有得到回应。
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果如密信所言,朱乾王朝派来使者,向角生国公然下达战书。
这时角生国才勉强收编赤融国旧部,角生国子民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上次的胜利,又遭到沉重的打击。
这一次是比上次更大的危机,朱乾王朝没有给他们消化战果,修生养息的时间,而且他们靠山也没了,之前支持他们的三王变成敌人。朱乾王朝一旦出兵,定然势如雷崩,不可能像之前影神国和赤融国那样,大战一直延续百年以上,给角生国壮大的机会。
难道角生国注定只有短暂的辉煌,盛极必衰,马上就要迎来末日?
在角生国内部,刚刚被雷霆打灭的流言又死灰复燃,绝望的情绪迅速蔓延到角生国的每个角落,倒是五雷教的香火愈发鼎盛,角生国的子民都在祈祷,五雷教能像上次一样大发神威,覆灭来犯之敌!
也有许多人在暗处看戏,角生国灭亡与否无关紧要,他们期待的是乱世来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可否认五雷教教主是个人物,在乱世必是一方枭雄。但他太心急了,现在就迫不及待跳了出来,角生国这个出头鸟,注定成为乱世来临前的祭品!
随着战书下达,密信如雪片般飞回角生国。
讨伐区区角生国,朱乾王朝根本不必遮遮掩掩,光明正大调兵遣将,大军云集西南边陲。以皇族为首,八座王府依令行事,紧锣密鼓,一举一动都声势浩大,宛如角生国的催命符。
大军压境,昭示出朱乾王朝势在必得的决心,致使角生国人心惶惶,局势危如累卵。
现如今,角生国上下,唯一能够期待就是神秘的五雷教教主!
孰不知,秦桑此时已经离开五雷教总坛,来到禁地清宁宫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