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来王陆顺德得知自己镇守的诸暨县下面有个叫包村的农村造反。
而且自己的部下柳青带兵去平叛乱,反而被这些农民打的大败,简直是奇耻大辱。
陆顺德当即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扇了柳青三巴掌,骂道:
“”一个农村造反,你搞不定就算了,你他娘还的选择大雾天去平叛,你是蠢猪吗?“”
“”我来王麾下,怎么会有你这样愚蠢的人?“”
........
柳青被打的红了脸,他哆哆嗦嗦回答:
“”没想到那群农村人这么厉害,属下轻敌了,请来王息怒“”
.........。
一个农村造反,而且还打败了自己的手下,这让一向战无不胜的来王陆顺德十分恼怒。
陆顺德决定亲自带兵去打包村,以泄心头之恨。
其实来王陆顺德这个时候他的心态和柳青也是一样的,自负又轻敌,他们太平军始终没有把这个包村放在眼里。
而且上次大败,太平军普遍那是大败,认为是起大雾原因才被人偷袭暗算,所以不算真正的战败。
.......
来王陆顺德准备亲自领兵去打包村,可事与愿违,他因别处作战军事上的原因,迟迟没有带队出发。
所以攻打包村这事儿,陆顺德又拖了将近二十来天。
.........。
这二十来天,包村这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包村的白头军自从上次击败太平军之后,白头军一下子在当地传开了,威名远播。
“”原来太平长毛不过如此,那咱们也不需要给他们交粮纳税了“”
........。
当时包村准备反抗太平军的时候,附近的村庄以前处于观望状态,现在眼看包村凭借自己本身的力量打赢了太平军,大家的心态就变了。
他们发现太平军原来也不过如此。
别的村落村民有人开始拖家带口来包村躲难,毕竟来到包村就不用给太平军交粮纳税。
包立身也十分热情地接纳了那些村民,将他们在包村安置。
年轻人则直接编入白头军。
包立身这个人很有宣传水平,他想了一个俗语,俗语叫做:
“”一副长毛相,迟早要杀头“”
来恐吓,威胁,周围村民,让他们对太平洋产生深深的恐惧。
俗语经过包立身的一番宣传,越来越多的别处村民加入了包村。
包村的人数突然暴涨,一下子涨到了四五万人,可战之兵迅速突破一万余人。
........。
包村人数迅速暴涨,立刻引起了周边的恐慌。
周边一些亲近太平军的人纷纷向来王陆顺德报告,希望来王陆顺德能够将包村消灭。
来王陆顺德在半个月之前,就想亲自领兵去打包村,可因外出作战耽误了,如今回到诸暨之后,发现包村已经做大。
“”这事儿不能再拖了,再拖就成祸患“”
.......……。
1861年12月10号。
来王陆顺德带着一千五百人的精锐,拉了三门大炮,去打包村。
这次太平军下了血本,这一千五百人可是诸暨县城的守军。
而且这一千五百人的精锐,带有有七八百支火枪,还带了三门大炮,两百多颗炮弹。
可以说陆顺德把诸暨县能拿得出手的兵力都拿出来了。
.........
太平军气势汹汹的杀进包村,第二次是包村之战正式开打。
包村是一个偏僻四面环山的山村,陆顺德没有来过,不过他这次学聪明了,他选择了一个大晴天,带军出战。
可当陆顺德的部队到达包村外围的时候,他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天哪“”
这山里面是农村,本王看倒像是个要塞“”.......
陆顺德看到眼前四面都是大山,大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贯入山中,而且在入口处,有石头堆了十来米的防御攻城墙,城墙上插着桔杆旗帜,旗帜上写着个“”白“”字。
入口处不大,不到十米,中间是一个大的木栅栏,堆着一米多高的石磊,石磊里面人头攒动。
包立身已经在入口处设下重兵防守,而且山的两边已经堆置了上万颗石头,当做武器。
他们以逸待劳,就在等着太平军来攻了。
.........
“”来都来了,打吧“”
虽然来王陆顺德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山村难打,但是大家还是只能硬着头皮打。
太平军搬来三门大炮,对着包村入口的防御攻势开始无差别轰炸。
“”砰,砰,砰......“”
炸得砖石满天飞,可能是火炮的威力太小,这堵石墙依旧巍然屹立在那里。
硝烟过后,太平军开始冲锋,他们歇斯底里的呐喊:
“”杀.....“”
“”杀......“”
几百太平军像蝗虫一样扑了过去,可迎接他们的却是山上疯狂的砸石头,以及从耳边呼啸而来的子弹。
太平军瞬间倒了一大片,受伤哀嚎者满地都是。
队伍很快退了回来。
陆顺德怒了准备下令再次进攻,可手下人去劝他:
“”都到饭点了,让士兵们吃点饭,下午再去打吧“”
“”士兵们饿肚子打仗,打仗肯定没劲儿“”
陆顺德想了想也对:
“”那就先做饭,吃完饭后再进攻。“”
可太平军的饭刚做好,从诸暨县城跑过来一名传令兵,直接跑到陆顺德的旁边,向陆顺德报告道:
“”来王........有重要军报,请您过目“”
陆顺德急忙打开一看,竟然是忠王李秀成发来的文书。
忠王李秀成在文书中这样写道:
“”我天军正在围攻杭州,不出几日杭州必破,现在我等在与时间赛跑“”
“”据探子查探,一支数千人的青妖队伍即将来增援杭州, 一旦让他们到达杭州,我部必将压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