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楠岛,文昌航天发射基地。
蓝天白云下,宛如钢铁巨人的发射塔架高高耸立,火箭主体银白色的外壳上用红色大字写着“方舟一号”。
字体旁还有一个星环环绕,简笔勾勒的飞船图案,正是“方舟股份”的企业logo……
“燃料注入完成!”
“火箭推进系统压力数据稳定。”
“导航系统信号接收情况良好,定位精度符合要求……”
火箭下方,不少技术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修。
至关重要的发动机内部,布满了复杂的线路和精密仪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人类科技的智慧与力量……
而此时的发射控制中心内,大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数据和图表。
控制中心内弥漫着火箭发射前的凝重气氛,除了偶尔的低声讨论外,只有周围技术人员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所发出的轻微动静。
方舟股份总工程师曹国梁,此时听着耳麦里不断传来的发射前最后一次自检汇报。
看着主屏幕上安静伫立的火箭箭体,他的眼神中既有发射前的兴奋,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毕竟这可是“方舟股份”执行的第一次商业发射任务……
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在正式发射任务中验证“可回收火箭技术”。
而且发射的还是隶属于白夜纪自己的第一颗商业卫星……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意义重大!
事实上,就连曹国梁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该说不愧是私人企业,行动力和执行力,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快!这就是新公司给他最深刻的印象!
几乎是技术部门提出什么需求,公司总部的批复最迟都不会等到第二天。
只要能推进项目进度,他们似乎根本不在乎要花多少钱,有多少困难,能不能赚钱……
有一个既有魄力,又慷慨大方的老板。
在这里工作,简直就是他们这些科研工作者的天堂。
换成以前他所在的单位,从立项到正式发射,耗个一两年时间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当然,这其中也有上级部门一路开绿灯的原因。
“方舟一号”对外美其名曰是他们自主研发,但除了至关重要的飞行控制系统,其它的硬件设备几乎都是采购自华国的各大航空航天体系。
得益于华国庞大成熟的航天工业体系,大到火箭箭体,小到一颗螺丝钉和轴承。
已经具备完整产业链和成熟工艺体系的华国航天工业复合体,就是他们最优质的完美供货商。
不过航天工业产品可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这自然少不了上面的支持和默许。
要知道这些年在“可回收火箭”领域,华国本就在奋起直追。
而除了飞控系统和发动机外,其它相关技术瓶颈这两年基本都已经被一一攻破。
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无独有偶,几乎是在“方舟股份”成立的前后脚。
华国居然又奇迹般的开发出“可重复使用液氧补燃循环技术”,让国产发动机技术突飞猛进。
并依靠之前的雄厚积累,很快就制造出第一代“液氧甲烷可复用型火箭发动机”!
再加上白夜纪自己开发的“在线规划制导软件”……
这股“东风”,直接将“可回收火箭”最后的两块技术拼图补满!
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
曹国梁有种感觉,这“方舟股份”从创立开始似乎就有如神助。
缺什么给补什么……
跟国内那些苦哈哈的同行相比,完全不像是来艰难创业的,更像是直接来摘桃子的……
只能暗自感慨,那位胡少手眼通天,捕捉商机的眼光也是无比犀利!
“对了!不是说胡总今天会亲自来现场吗?他人呢?”
眼见一切自检项目正常,即将进入正式发射阶段。
曹国梁看了看手表,转头问身边的副总工。
“哦!听说是到现场去了,好像是要提前拍一些宣传短片。”
“这样啊……”
曹国梁倒也理解的点点头。
跟他之前主要对公的单位不同,迎合市场化的私营企业毕竟要拉投资拉客户,做宣传是必然的。
看看人家马斯克,除了是太空叉的cEo,本身就自带话题性和流量。
他发一条推特,偶像效应带来的宣传效果,完全不下于几个亿的广告费……
想了想,毕竟是外行人,担心对方的宣传会有错漏,他放下耳麦。
“这样,你先盯着,我过去看看。”
“好的曹工。”
……
曹国梁来到现场观景台附近,就看到几个记者模样的人扛着摄像机和反光板,正以“方舟一号”为背景,对准了一位拿着话筒的美女主持人。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下午好,现在我们所在的是文昌航天发射基地。
我背后的就是今天即将发射,由‘方舟股份’自主设计研发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方舟一号’。
其箭体直径为3.35米,全箭高度约49.5米,起飞重量219吨,起飞推力约368吨!
该火箭采用两级构型,其一级和二级发动机均使用华航科工六院开发的,国内首款液氧甲烷可复用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与“猛禽”相当。
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这款发动机在拥有可重复使用特性的同时,使用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美女主持人正声情并茂的在录制解说视频,曹国梁靠近听了一阵,有些满意的点点头。
技术信息和各种公开指标基本宣传到位。
与无法现场展示的飞行控制系统相比,这款火箭最大的宣传亮点无疑就是这款新型发动机了。
根据燃料不同,火箭可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
目前的航天发射主流是液体火箭,主要是液氢液氧、液氧煤油、液氧甲烷三种。
而在大部分的专业人士眼中,液氧甲烷无疑有着其它两种燃料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它是目前可复用火箭最理想的动力燃料,没有之一!
首先是因为液氧甲烷燃烧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绿色环保的同时,推进效率也相当不错。
它的理论比冲355秒,低于氢氧但高于液氧煤油。
(“比冲”:表示火箭发动机消耗1公斤燃料,能产生多少秒的推力,是火箭发动机的首要性能指标。)
其次,它的燃烧结焦少,发射后管路更干净,没有积碳问题,这一点非常适合回收重复使用。
然后就是它价格便宜……极其的便宜!
液氧甲烷原料丰富制造简单,甚至可以用你家天天在烧的天然气提纯获取,每公斤成本才5块钱,是液氢的1%,也不到煤油的一半,堪称“白菜价”!
最关键的一点,甲烷在宇宙天体中普遍天然存在,比如火星上就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大量制备甲烷。
还有土卫六、冥王星……
对下一步即将进入深空探索阶段的地球人类而言,这完全就是一座座免费的“加油站”。
省钱、高效、维护方便、储备丰富,这样的特性让液氧甲烷特别适合大规模重复发射,顺理成章的站上当今商业航天的c位!
就连太空叉野心勃勃的下一步“星舰计划”,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液氧甲烷作为燃料,据说正在进行相关的攻关研发。
从这一点来看,他们至少已经领先了一小步!
曹国梁听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是干嘛来的,可找了一圈,却并没有在现场看到胡一飞的身影。
问了问,这才在不远处的临时休息区里找到了一身蓝色合体西装,正低头看手机的胡一飞。
在他旁边,一个大波浪卷的女人正在温柔的给他整理发型和服饰,似乎是在帮他做拍摄前的准备。
不过胡一飞似乎看的很专注的样子,任由女人摆弄,只是一直盯着手里的手机。
曹国梁稍微走近了些,这才隐约听到手机里传来的声音……
【……采用6.21英寸三星AmoLEd屏幕,搭载骁龙845处理器,安兔兔跑分超30万……
后置双摄dxomARK评分105分,支持微整形美颜等功能,定价是目前最便宜的骁龙845……
强化了语音助手“小爱同学”的智能场景应用,同时精简了76%的系统音效,新增白噪音功能……
印度市场份额30.3%、欧洲市场增长率超过999%……】
呃……
曹国梁脚步一顿,脑袋上冒出几个问号。
不是拍火箭宣传短片吗?
你临时抱佛脚看手机广告是个什么操作?
“胡总?胡总?”连叫了两遍,胡一飞这才从认真学习的氛围中清醒过来,抬头就看到曹国梁站在自己面前。
“哦!曹工啊,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听说你在这边拍宣传短片,所以特地过来,看看你这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曹国梁下意识的扫了一眼胡一飞的手机。
“没问题,有关重点宣传内容,你们不都发我邮箱里了吗,放心!我背了好几遍,不会出错的!”
“呵呵!那就好!”
“胡总!那边准备好了,您可以过去了!”
就在这时,一个记者模样的人跑过来,指了指不远处的拍摄现场。
“好!我马上过去!”胡一飞应了一声,这才看向曹国梁。
“曹工,既然来了,那就一起过去,顺便帮我把把关,有什么遗漏的你随时提醒我。”
“好!”
……
很快,以背后伫立的方舟一号为背景,摄像机镜头对准了神采奕奕的胡一飞。
“各位航天迷、科技发烧友,大家好!我是方舟股份胡一飞。
喜欢‘八戒’和‘八豆’系列产品的朋友对我应该不会陌生。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AI,不聊汽车,咱们聊聊今天我们即将发布的主角——方舟一号!
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可回收商业火箭!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华国航天从“国家队”到“全民航天”的重要里程碑!
过去,火箭发射成本高、不可回收,就像一次性筷子,用完就扔,资源浪费严重。
而众所周知,国际巨头早已布局可回收技术,迅速抢夺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
那么我们的商业航天如何弯道超车?
答案就是我们的方舟一号……
可回收、低成本、大运力,让华国航天事业从‘烧钱”走向‘赚钱’!
我们的可回收设计,让一级火箭垂直着陆,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单次发射成本直接降低78%!
同时采用全不锈钢箭体、超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自重降低32%的同时,强度提升了58%。
我们研发的‘升降组合缓冲系统’,通过分级气囊与鱼叉缓冲机构,将着陆冲击力降低89%,让火箭像羽毛般轻盈降落,让钢铁巨兽学会优雅转身。
另外,我们的‘方舟一号’还搭载了全球首款‘零结焦积碳引擎’,比冲提升31%,单次维护成本降低92%。
过去发射一颗卫星,火箭成本占74%。
而我们现在将火箭成本占比降至33%,省下的钱可以多造9颗卫星!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算法优化、软件开发等环节,首创‘智能姿态捕捉系统’。
通过动态调整的智能捕捉,实现火箭着陆姿态的毫米级精度控制,毫秒级的控制误差!理论回收成功率提升至99.8%!
安全!可靠!还有极致的性价比!
方舟股份的目标,是用最清洁的燃料,点燃最遥远的梦想!
让科研机构、商业公司甚至个人都能负担得起太空探索。
星辰大海的门票,从此将不再昂贵!
是的!我们不是在造火箭,而是建造通往未来的方舟!
各位朋友,如果你是卫星公司,方舟一号让你用更少的钱,发射更多的卫星!
如果你是科技爱好者,方舟一号让你见证华国航天的‘黑科技’!
如果你是投资者,方舟一号是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风口’!
方舟一号,它不是一款火箭,而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华国商业航天,从此‘可回收’!
我们的每一次发射,都是对地球引力的一次胜利!
我相信,一个人对奇迹的信念,永远是一个奇迹能够产生的首要前提!
今天,我们让这个信念落地为钢铁与火焰的史诗……
方舟一号,用技术说话,用数据证明。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曹国梁:“……”
看着手指镜头,做出帅气pose的胡一飞,曹国梁脸色越来越古怪。
语气神态慷慨激昂,情绪到位,各个数据和参数仔细一琢磨……听着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
这种将复杂参数转化为可感知的比喻,将产品功能上升到人类文明高度的“宏大叙事”,旁征博引用数据增强共鸣,同时通过“限量”“冠名权”制造产品稀缺性……
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好像是谁的模仿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