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文礼的表现,陈蒨十分满意,毕竟这样一个年纪轻轻便武艺高强,而且敢于先登攻城的人,换作任何一个皇帝或者是储君,都会牢牢将他握在手中。
所以对于新文礼,陈蒨自然是大加赞扬,为此不惜要将这个头功给新文礼,这也算是笼络新文礼以及他背后的新家。
虽然陈蒨对新德庆有些不满意,甚至隐隐有打压的意思,但那也是因为他觉得新德庆年事已高还占据高位,这对于自己未来统治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所以对于新德庆亦或是新永丰,陈蒨自然是要打压,只不过他把握的这个度很好,既没有让新家的那父子两人翻脸,也成功将新家在南陈军中的部分权利给扼制了一番。
只不过对于新德庆和新永丰这样,但是但是换作新文礼就不一样了,新文礼还年轻,再加上此人可比老谋深算的新德庆,以利益为上的新永丰要靠谱的多,所以即便这三个人是祖孙三代,但也不妨碍陈蒨打算将新文礼好好培养一番。
毕竟就目前看来,新文礼武艺虽然高强,但是这头脑只能说是一般般,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莽撞,似这般人也是刚好掌握的。
而新文礼在听到陈蒨这话后,他也是极其兴奋,对于他来说,他才不管什么权力斗争,他只想立下一个一个战功,甚至不依靠世家豪门的力量,要不然当初新文礼也不好隐姓埋名,入南陈军中,一直到立下汗马功劳后才被其他人知道身份。
而现在陈蒨把他认为头功,这自然让新文礼十分兴奋,当下连连对着陈蒨行礼。
而在新文礼的身后,他的父亲新永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可他却什么都没有说。
哪怕此前新永丰甚至还和陈蒨有些冲突,但是在现在这个局面下居然丝毫看不出来。
新永丰此人毫无疑问是将世家豪门放在第一位的,但他也不是那种分不清好赖的人,现在摆明陈蒨看重新文礼,所以虽然此前陈蒨对新家有所芥蒂,但新文礼是新文礼,新家是新家,这一点陈蒨也看的很透彻。
此一战已经快要结束,随着城头被占据,接下来只需要肃清残敌即可。而按照士卒回报的消息来看,朱然虽然带着一部分兵马退入内城,但是因为损失太大,所以这一部分兵马可并不多,大概也就一千人左右。
“传令诸军,攻打内城,明日拂晓,本太子要看到内城被攻占。”陈蒨淡淡的说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都是,既然已经拿下了章烨城的城门,那么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内城,等到内城拿下,歼灭朱然和朱然剩下的残军,那陈蒨的目标才算是完成了。
就在此时,一直不声不响的尚师徒却是对着陈蒨拱手道:“启禀太子殿下,末将有事相求。”
听到尚师徒的话后,陈蒨皱了皱眉,此一战事关重大,尚师徒自然也率军出战了,而尚师徒则是率兵攻打北城门。
总体来说尚师徒的表现不像新文礼那么抢眼,但也曾指挥兵马数次兵临城下,只不过都被北城门的敌军给打退了。
而且尚师徒与新文礼一般年轻,论武艺二人也是伯仲之间,只不过因为名声的问题,所以一开始陈蒨也没有把尚师徒放在心上。
只不过这一次尚师徒主动出声来找陈蒨,陈蒨也不可能装聋作哑,所以他只是让王君可继续指挥兵马攻打内城,唯独将尚师徒留了下来。
此时陈蒨的身边除了尚师徒以外,也就只剩下侯安都和吴明彻两位老将。
而眼见周围没有无关紧要的人后,尚师徒再犹豫一番后才说道:“太子殿下,末将是想求您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无论成功与否,末将都效忠于您,万死不辞!”
尚师徒突然的来意确实打了陈蒨一个措手不及,他不知道这位小将心里在打着什么主意,居然说出这等话。
当然了,这位小将军武艺高强,和新文礼并称 若能够得到此人的效忠,陈蒨自然喜不自胜,但前提是陈蒨要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总不能平白无故便给承诺吧。
而侯安都和吴明彻二人对视一眼,实际上两人心里倒是有了些猜测,知道尚师徒现在冒昧提出是想要什么东西。
“太子殿下,此前周瑜贼子前后夹击,家父因为重伤无奈被生擒活捉,至今生死不明,末将请求殿下可以将陈武和董袭交给我,让我将家父换来,就是换来一具尸首也好,总归也是落叶归根。”尚师徒恭敬的说道,他的头愈发的低了。
尚师徒的话说完后,陈蒨的脸色也是变得十分纠结。
而在他身后的侯安都和吴明彻则是不动声色,这两个老狐狸早就已经猜到了,果然不出他们所料。
不过说老实话,用陈武和董袭换回尚司朗、尚师徒的效忠,这个交换究竟值不值,对于这一点,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陈蒨实际上还真有些不想换,毕竟现在南陈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可不是尚师徒这种孤家寡人就可以扭转乾坤的。
而且陈武和董袭是何等人物,这两个可是堂堂的吴国江表十二虎臣,整个一流国家里也就只有十二个人有如此殊荣,这两个人被陈蒨生擒活捉,毫无疑问可以彰显陈蒨的军功,为他将来顺利登基打下基础。
更何况用这两个人来当筹码,完全可以换来比一个尚司朗更好的利益。
最关键现在尚司朗是生是死还不知道,万一用陈武和董袭换回来的是一具尸体,那对于陈蒨来说可是太亏了。
所以陈蒨有些为难的说道:“尚小将军救父心切,本太子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此一战毕竟是新文礼先登破城,而且陈武和董袭也是他生擒活捉的,若是要用他们换回你父亲,本太子这边自然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还需要你找新文礼问问,毕竟本太子也不好剥夺他人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