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音等人得到的消息是慕容部计划袭击胡杨镇等区域,不过具体什么时候发起袭击却没有个准确的时间,因而传信也没有准确时间。
宴云清得到消息后,自然不会只让胡杨镇这片区域备战,边关各地都已下令戒严。
“宴大将军倒是信任我们传去的消息。”徐音看着城内紧张的氛围说道。
石榴却不意外,而是自信而地昂首,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宴大将军信任的是有钱庄。”
徐音想了想,点头:“倒也是。”
惊蛰撑着房间窗户往下面的街道看去,问俩人:“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徐音道:“我们进镇子并没有遮掩,若是真有需要,守镇的军队自然会通知我们,等着就是了。”
徐音看着手中从惊涛阁消息道传到她手中的消息说:“这段时间属实忙碌,你二人不趁着这机会略舒舒心?”
惊蛰见她眉头皱了皱,下意识问道:“不是好消息?”
徐音不知道怎么说,将手中的密信递给她:“就是觉着过于惊讶。”
密信上传来的消息,虽然各地都有藩王起义,不过百姓的日子似乎并没有她想的那样糟糕。
尤其是地盘上有武林门派的地方,面对权贵加多的征税名头个个都不予理睬,甚至公然放话不会交,此举还引得不少百姓投靠那些门派。
短短时间里,这些门派聚集了大量人口。
五百还披着草甲的部曲就能在方圆二百里拥有不小的权势和名头。
如今这些门派个个都聚集着上千人,还有不少身怀武功,能够以一抵二,甚至抵很多的部曲的江湖门派弟子,直接闹的各地权贵们晚上睡觉都不敢双眼都闭上。
谁能知道那些武林中人会不会半夜潜入他们府中,一刀了结了他们?
毕竟以往他们收拾政敌时,也不是没用过雇凶杀人下毒的手段。
惊蛰啧了一声,“你说说,再这样拉扯下去,以康亲王如今的身体情况,他还能活到把皇帝拉下来的那一天吗?”
石榴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除非他现在直接攻进瑞都去,否则越拉扯,越吃亏。”
石榴:“康亲王中毒之事如今也不是秘密,且传言他命不久矣地消息也传的沸沸扬扬,若是康亲王身体康健,原先围绕在他周围的势力必然尽心竭力地谋取从龙之功,可如今嘛……”
石榴摇头,“如今熙朝各地是人是鬼都在起义,那些人未必没有其他想法。”
“约莫都想接手康亲王手中的势力,”惊蛰回想起之前在定安城有钱庄换马匹时看到的消息,道:“少说三万兵力呢,更有康亲王多年累计的财富,若是接手,必然一举跃至他人头上,在这世道中分得更多的资源。”
这三万兵力还是康亲王从分藩之后一点一点召集起来的,别看听着不多,可如今整个抵御西北外敌入侵的边关实际算来也不过七八万兵力,多余的全都是吃空饷的。
吃空饷的事情在行伍中并不少见,就连守城门的都得安排几个吃空饷的位置用于捞油水呢,更何况如此庞大的军队。
区别只在于这些空饷最后会流向哪里。
就如宴大将军,自己分得五分之一,手下将领共分五分之二,余下的分给其余士兵。
平均每人都分不了半钱银子,可却足够让手下士兵对其死心塌地,让宴大将军的称呼在这边关比圣旨还好使。
再有,吃空饷都已经成为惯例了,朝廷也未必不清楚。
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足够的草,哪有那么好的事。
熙朝二百多年的国祚中,上位者安抚不了武将,导致武将翻脸揭旗造反的事情可不少。
多者十年,少者五年,总要有一起事件发生,而在这平反过程中,总少不了某些人上位。
徐音一笑:“按照各地如今的情况,只要各地边军队不动,我还巴不得这些人谁也不服谁,各自起义呢。”
这能够给她留出不少发育时间呢。
百姓是权贵的财富,而今这些财富另外有了会为其争取利益和出头的依靠,渐渐挣脱权贵的手心。
“也不知道百姓的依附各武林门派的事情是百姓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背地里有谁指点。
这事初时可能不显,可一旦成为百姓习以为常的选择,简直像是在挖那些权贵世家们的根一样。”徐音感叹。
这比她挑唆各方势力一起上桌还狠。
惊蛰和石榴对视一眼,眼神古怪,她俩心中觉得肯定跟各庄子里的“委员会”中的人有关系。
那群人的点子,每一样都在挑衅熙朝皇室以及权贵世家的威严和地位。
只要听过“委员会”中那些人开解的百姓,要么日后看人看事清醒着,要么心头十有八九会生出某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野望。
我,王二狗,日后的某朝新世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