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宁崎对国防部这边的做事方式有些不满,但对于逐步蚕食以取代大明这个大方向,宁崎当然也是跟执委会其他人同一立场,巴不得这项壮举能早日完成。
而且此事若能真如军方策划的那样和平过渡,免去两国交战的环节和战后漫长的恢复期,于国于民也的确是一桩大好事。
一旦国家机器开始发动起来,相关项目的推进实施速度就立刻加快了数倍。
各种生活物资陆续从东海大区各地的官仓中启运,通过长江航运送往南京方向,以待在占领九江之后投放当地市场,平抑可能出现的物价波动。
镇江、扬州等地的民兵部队,开始以长途拉练的名义进行抽调,随后往南京方向集结。他们的作用并非参与后续的军事行动,而是到南京接替驻军部队的位置,在行动期间暂时充当地方上的治安维持力量。
石迪文原本的设想是在南京自行组建民兵部队来完成这项任务,但由于时间仓促,年头上新招的一批民兵才训练了一个月,还远远达不到成军的要求,而且数量上也不太够用,最终还是得依赖其他地区提供援兵。
而身为燕子矶码头主管官员的秦简,由于近期长江航运量的突然增大,他自然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从早上睁眼到晚上合眼,就没坐下来歇过几次,这种忙碌的状态,让他不禁回想起了几年前南京刚刚换了主人那段时间,燕子矶码头也是如此这般的繁忙,有时甚至是连晚上也得挑灯夜战。
秦简已经抽不出时间陪同程云崖去四处考察地产项目了,他必须每天守在码头上,确保近期运来的各种物资能够顺利装卸完成入库,所以不得不将这个差事交到了曲得仁手上。
但好在程云崖的大采购行动并未因为更换了陪同人员就终止,仍是在不断买入南京及附近地区的土地和房产,仿佛口袋里的钱财无穷无尽一般。
曲得仁倒是断断续续从程云崖口中打听出了更多的消息,果然他所负责购买的地产项目并非其后台老板一人所有,而是江西那边多家委托的结果。其中既有九江府的高官,也有其他州府消息灵通的权贵人物。
这些人都是不差钱的主,差的只是在南京这边转移安置财产的渠道,因而与海汉贸易往来最多的庐发行就为他们的代言人了。
当然程云崖在南京这边不停地跑腿办事,也会从交易中得到一份不菲的佣金,他背后的金主目的是要尽快转移财产,对于价格和中间费用并不敏感,这也是他为何并不在意秦简和曲得仁通过中介手段捞取好处,只要能尽快把事情办成,大家各取所需也是理所应当。
虽说这样的抢购风潮造成了南京的地产价格上扬,但官府对此却是乐见其成。除了可以收取交易契税之外,陶弘方和石成武都非常清楚,这正是大量财富涌入南京的一种体现。
这些来自大明的权贵在南京大笔花钱,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而官府只要因势利导,对其加以合理的控制和引导,让资金去到该去的地方就行。
当然了,那些涉及工业以及先进技术的行业,官府肯定不会轻易让外来资金参与,这些来自大明的资金能够投入的领域,除了买房买地之外,主要还是限于农业生产和传统手工业。
透过程云崖的渠道,南京官方也向他背后的金主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并且保证他们在南京购置的资产都将得到官府的认可和保护,不用担心会被人趁乱掠夺。
到三月中旬,江西方面开始有人将家眷秘密送到南京,这似乎也预示着发生重大变局的时刻越来越接近了。对此只要是通过各种关系和海汉官方打过招呼,通常都是一路畅通,不会有任何阻碍。
在此期间,秦简所在的燕子矶码头也迎来了程云崖及其后台老板的家眷——一支由足足六艘大船组成的船队。
而程云崖提前雇来的十几辆马车,前前后后跑了三趟,才总算将船上这些人全部送去了城内外各处安顿。
至于船上装载的大量货物,等人走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卸货。秦简亲自登船查看后,便断定这些货物至少得要两天左右才能卸完,倒也不用一直在这里盯着了。
“程掌柜,你们这可真是大搬家啊!搬家具也就罢了,怎么连花花草草、坛坛罐罐的都全搬过来了,这些东西就在南京这边采买岂不方便?”
听到秦简的询问,程云崖的脸上不禁闪过一丝尴尬,讪笑着应道:“我其实也提过这事,但主人家老太太说这些东西要嘛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家什,要嘛是她的心头好,就算朝代更替也不能随便丢掉,非得跟着人一起走。我那主人家又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那还能怎么办?”
“另外几家看了,也是纷纷效仿,非要把家里能搬走的东西全都搬上船。那还能怎么办?本来三条船就能装完,结果硬生生搞出了两条船来。”
秦简道:“装卸运货倒是小事,不过这么大张旗鼓地搬迁,很容易在当地惹人注目啊!要是提前走漏了消息,到时候官家行事可能会多有不便!”
程云崖叹口气道:“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我看江西那边也没什么人在乎,毕竟都知道这一天迟早都会来,权贵听到消息肯定是先跑为敬,普通百姓要是选择背井离乡去逃难,也不见得就能比留在当地强多少,大多只能听天由命了。”
秦简默然,他在应天府被海汉攻陷期间,的确也亲眼目睹了不少本地人仓惶出逃。
当时的南京正应了程云崖所说的情况,成功逃出去的未必能活下来,而留在南京的也不见得活不下去。像他自己和曲得仁,那可都是在海汉执政南京之后才一步登天,得到了往常不敢奢求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