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色的光幕依旧无声覆盖着天穹,但那行冰冷的评估指数旁,此刻却多了一道前所未有的景象——一圈柔和的绿色光环,如同春日初生的嫩叶,静静地环绕在评估指数周围,将整个科技伦理书院的主工坊笼罩在一片生机勃勃的光晕之中。
“这…这是什么?”一名年轻学子仰头望天,手中的计算尺差点滑落。
工坊内,原本正在激烈讨论“通信技术共享与安全规制框架”细节的各方使者、书院博士、工匠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动作,被这突如其来的天象变化所吸引。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蔓延开来,带着惊疑、好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崔婉宁站在水晶板前,目光从定格在“技术 8.9,伦理 6.5”的指数上移开,落在那圈柔和的绿光上。她的指尖轻轻拂过水晶板冰冷的表面,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不是警告,也不是威胁,这种感觉…更像是…认可?
“林博士!”她迅速转向正埋头在声波监测设备前的林沐然,“立刻分析环境能量波动,尤其是声波频段!”
林沐然从一堆波形图中抬起头,推了推有些滑落的眼镜,手指飞快地在监测仪器的铜质旋钮上拨动。“正在捕捉…有了!一种特殊的低频波动,非常稳定,与绿色光环同步出现…波形特征…”他猛地睁大眼睛,对比着旁边另一张记录皮纸,“…与之前伦理指数从4.87跃升至6.5时,我们监测到的背景波动高度吻合!”
此言一出,工坊内顿时安静了几分。关联性被证实了。这绿色的光环,这温和的波动,是观察者发出的信号,是对他们此前努力的回应——一种积极的回应!
“它…它在肯定我们?”格物监的一位老工匠喃喃道,脸上布满皱纹的皮肤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曾对共享技术心存疑虑,此刻却仿佛看到了某种更高层面的智慧。
野利苍,这位党项族的贺兰部首领,作为西夏方面的代表参与磋商,此刻也肃立原地,粗犷的面容上写满凝重。他虽不完全理解那些精妙的格物原理,但这天降异象与宋人专家的反应,让他直观地感受到,双方正在做的事情,似乎触及了某种关乎文明存续的深层法则。
绿色光环持续笼罩,光芒并不刺眼,反而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天幕上,“技术 8.9,伦理 6.5”的数值在绿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被重点标注。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光环才开始缓缓变淡,最终如同融入乳白色光幕一般,悄然消散。
但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震撼与明悟,却久久不散。
几乎在光环消散的同时,终南山秘堡内。
墨衡立于巨大的沙盘旁,石岳刚将汴京传来的关于绿色光环及波动分析的密报呈上。墨衡的目光却牢牢锁定在沙盘上空。那里,原本代表“观测者评估”的淡金色光晕,不再像之前那样急促而不规则地闪烁,而是首次呈现出一种稳定、缓慢的脉动节奏,如同一位深思熟虑的巨人在平稳地呼吸。
“规律了…”墨衡低语,手指无意识地拂过身旁桌案上的古老墨家典籍抄本。抄本表面的微光流转速度,似乎也随着那金色光晕的脉动,变得舒缓而稳定,传递出一种“审视持续,道途初显”的意味。“它看到了规则构建的价值,并给予了阶段性的认可。崔婉宁的判断是对的。”
然而,就在墨衡以为这次正向反馈即将平稳收尾之际,沙盘之上,那淡金色的脉动光晕中心,极其短暂地闪过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符号序列,速度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若非墨衡一直全神贯注,必然错过。
“石岳,立刻记录!刚才光晕中心有异动,符号结构未知,疑似新的信息编码!”墨衡立刻下令,眉头微蹙。观察者的赞许,似乎并非单纯的鼓励,可能也包含着下一步的指引,或者说…预告。
同一时间,汴京科技伦理书院。
绿色光环消散,工坊内的议论声却越来越大,兴奋与乐观的情绪在蔓延。许多人认为,这是危机解除的信号,是文明获得喘息之机的明证。
“肃静!”崔婉宁清越的声音响起,压过了嘈杂。她走上工坊前方稍高的平台,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带着期盼或激动的面孔。
“观察者的赞许,是对我们过去一段时间,选择构建规则、寻求协同之路的肯定。这证明,文明的前行,技术固然重要,但与之匹配的伦理与秩序,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但是——”
她刻意停顿,让众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懈!6.5分,距离安全的临界值还有差距,距离一个真正成熟、能够应对未来更大风浪的文明伦理体系,更是道阻且长!这绿色的光环,不是终点线的绶带,而是新征程的出发号角!”
她指向水晶板上依旧高悬的倒计时——虽然因为伦理指数的跃升,倒计时暂时停止了令人窒息的读秒,但那个冰冷的数字依然存在,提醒着他们最终的评估尚未结束。
“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力量,也带来了更复杂的挑战。我们刚刚初步搭建的‘共享协议’框架,需要细化,需要落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外部,辽国的模仿企图并未停止,其他周边政权的诉求需要妥善回应。内部,关于技术边界、关于自主与借鉴的思辨,仍需深入。”崔婉宁的目光掠过在场的西夏、大理、吐蕃使者,也扫过书院的同仁和格物监的工匠,“观察者认可了我们‘构建规则’的方向,那么接下来,我们能否将这些规则真正内化为文明的肌理,能否用它们来应对更棘手的难题?”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部分人刚刚燃起的过度乐观,但也点燃了更为沉静和理性的火焰。
就在这时,林沐然皱着眉头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刚收到的传书:“崔博士,各地监测点开始陆续上报一些…异常情况。主要是关于疾病的。”
崔婉宁接过传书快速浏览,上面记录着零星出现的病例报告:秦州有三名牧民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与皮下出血点;灵州附近一个村落多人诉说剧烈头痛与关节疼痛;甚至汴京郊外也有两例类似报告。症状并不完全一致,发病地点分散,目前尚未引起大规模恐慌,但出现的时间点相对集中,就在最近三五日内。
“医官们初步诊断为何?”崔婉宁问,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寻常。
“症状不一,且与已知的时疫特征不符,尚无法归类。各地医官均表示未曾见过类似情况。”林沐然答道,“目前病例还很少,是否只是巧合?”
崔婉宁沉吟片刻,抬头望向已恢复常态的乳白色天幕,那道绿色光环仿佛只是一个短暂的梦。但墨衡之前的警告言犹在耳——“最终验证阶段临近”。观察者刚刚给出了赞许,紧接着就出现了难以解释的零星疾病?
“通知书院医理部,立刻抽调人手,成立一个特别小组,专门跟进分析这些异常病例。收集所有病例的详细症状、发病时间、地点、接触史,进行比对。同时,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类似病例增加,立即上报!”
“是!”林沐然领命而去。
崔婉宁走下平台,来到工坊一角悬挂的巨大地图前,目光落在那些报告异常病例的地点标记上。它们星星点点,看似毫无规律,却像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礁。
“生命的维系…”她低声自语,想起了算学小组在破译那短暂符号序列时提出的一个初步猜想,那些符号可能与“生命系统”、“稳定性”相关。难道…
她摇了摇头,将这个尚未证实的猜想暂时压下。但当务之急很明确:绝不能因观察者的赞许而放松警惕。文明的考验,或许才刚刚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
“召集核心成员,”她对身边的助手吩咐道,“我们需要立刻商讨两件事:第一,‘共享协议’后续谈判与落实的加速方案;第二,成立医疗伦理应对小组,专门研究这些异常疾病案例,并提前思辨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
工坊内的灯火再次被拨亮,映照着人们脸上重新变得严肃而专注的神情。绿色的赞许光环带来了短暂的鼓舞,但崔婉宁的冷静与远见,很快将团队的注意力拉回了现实挑战。文明的星火,在获得一丝肯定后,并未得意忘形,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路的漫长与崎岖。
观察者正在注视着,它不仅看他们如何解决通信难题、如何制定规则,或许,也在看他们如何面对关乎生命本身的、更为严峻的考验。
而在终南山秘堡,墨衡与石岳正在全力破译那惊鸿一瞥的符号序列;在遥远的边境,辽国模仿的声波信号偶尔还会突兀地干扰夜空;在西夏王庭,国主对“共享协议”的最终批准仍在斟酌;在那灰色集市,神秘文士的身影依旧若隐若现,低语着无人能完全理解的“捷径”…
所有的线索,都在悄然指向下一个未知的旋涡。绿色的光环是希望的一笔,但画卷的下一页,墨色似乎正在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