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勾践窥美
计然出门来,仰天而语:“少伯兄,对不住了!”说完侧身上马,独自一人连夜离开了会稽城。
越王勾践,自从吴越会稽之战,越国战败栖身吴国为奴归来,卧薪尝胆,仇填肝膈,食不二味,衣不二重,委国政与蠡、种,耕身于桑、农。貌似与世无争,胸无大志,暗自发奋。每日手持帝王之剑,深夜遥望北方,切齿发誓:不灭吴国,不为君王。
他日夜都想亲手砍下吴王夫差的脑袋,不过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每年向吴国纳贡,每月向夫差称臣。
他所倚重的自然是以文种、范蠡为首的一班文臣武将。文,依靠文种,武,仰仗范蠡。
他永远都清楚的记得,那段在吴国,居于石屋之内,自己委身马夫,铡草、除粪,王后雅鱼衣不遮体,浆洗缝补,范蠡上山砍柴,看家护院的岁月。
他也记得清楚,三人在一起的时候,范蠡总是恭恭敬敬的垂首站立在勾践夫妇身后,不失君臣之礼。有一次被夫差看到了,甚为范蠡举止所感佩,当着勾践的面,劝说范蠡离开勾践,投奔吴国,享有上大夫之职。
当初,听到夫差的话,惊得勾践觉得自己的脊梁骨就要被人活生生的抽了去。
范蠡拒绝了,勾践至今还记得范蠡当时说的一句话: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范蠡现在没死,是因为要替大王冒犯上王赎罪。
他没齿难忘,为了早一日归国,他能亲口品尝夫差的粪便,判别病情,讨好夫差。一个国君做到这一点的动力,是因为他看到了有范蠡这样的大智慧的忠臣在身边,忍辱负重,复国有日。
可以说,在吴国挣扎的日子里,如果没有范蠡的陪伴,勾践就会失去生存的意志和依靠。是范蠡每时每刻都在给他生命里注入生存下去的信心和智慧。
勾践曾经许诺,复国之日,愿意与范蠡分国。这就是勾践和范蠡之间君臣加兄弟的关系,这就是范蠡在勾践心中的重要性。
文种来到了勾践住的隐蔽的茅屋,见到勾践就说:
“民间都在纷纷传说,天上忽然飞来了两只金凤凰,落在会稽山下,然后变成了两个仙女,曾经到了会稽城里来,城里人为了看仙女一眼,花掉的钱币,比纳贡的不知多了多少倍。再后来,仙女不知何故失踪了。文种是想,此二女定是上苍派来协助越国复国的,就派人四处找寻。终于发现仙女又出现在会稽城西南的土城里,今日特邀请大王一观,如若可行,即可下旨收入宫中,教授技艺,送入吴宫。”
勾践闻听就跟随文种,带领卫士长岩鹰,来到土城。
土城自从遭受火灾,守备力量加强了,庸民负责土城的所有事务,见到大王勾践和文种到来,立即迎入。在他的带引下,来到女子们居住的地方,远远地就听到了悠扬的琴声传来,勾践立即被琴声吸引,示意其他人都停下,只与文种循着琴声,悄然而入。
君臣二人进房门,仿佛进入了虚玄的境界,一起驻足。
如泣如诉的天籁之音,伴随着一缕清香缠绕在房间里,一个白衣女子,漂浮在眼前。在黑色的琴案上,一双玉手在琴上缓缓滑动。
一种奇特的感觉,将两人凝固了,哪里来的神秘的力量?眼前的一切,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
灵魂却被瞬间驾驭了,去陪伴彩云中生起的一缕和风,带着柔和的色彩,挟着淡淡的稻花香,掠过婀娜的垂柳,拂过芬芳的泥土,又划上了人们的心田。
他们理解不了,这就是大美的力量,就像前面说到的:在这世上,对面美,从古到今,有着千姿百态的表现:
有时美像是醇香的酒,让人陶醉。
有时美像是优美的乐,让人着迷。
有时美像是灵动的魔,让人抓狂。
有时美像是突来的风,吹得人晕头转向。
有时美像是锋利的剑,划得人心痛。
有时美像是水中的花,渴望又不可及。
有时美像稚嫩的孱弱,让人无尽爱怜。
有时美像匆匆的绽放,让人怦然颤抖。
有时美像是凭天而将的神,替代了所有的一切。
作为一代帝王,貌似平静的勾践,究竟是什么感觉呢?看他匆匆离去、略显杂乱的脚步,可以看的出,他的心里所有那些感觉都存在,更增添了一种难耐:这样的美女,自己不能享用!
敦厚的文种,跟在勾践身后。
“大王,此等女子送入吴国,定能使得那夫差神魂颠倒,那伍子胥必然出面干涉,他们君臣失和在所难免啊。”
勾践停下,略有所思,然后露出神秘的笑容。
“相国,朕,噢,我好像看到少伯的妹子在那里呀。”说完哈哈一笑。
回到茅棚住地,勾践立即下旨,给范蠡赐婚,婚书立即交给了文种。
文种一脸茫然。捧着旨书走不多远,发现王后雅鱼拦在面前,身边还站着公主季菀。
雅鱼面容温和,季菀斜视着冷眼。
“相国这是去哪?”雅鱼问。
文种毫不迟疑地拿出来旨书,呈给雅鱼。
“相国,后宫从不干政啊!”雅鱼说着把旨书还给文种。
“回禀王后,也不是什么政务,大王给少伯赐婚。”文种回答。
“噢,这样的好事,本后倒是想看看,是不是赐婚给我家妹妹的。”雅鱼说着打开旨书。
季菀凑过头来看,一把扯过来就撕扯。
雅鱼连忙制止,对文种说:
“这等事就不烦相国了,本后遣人送旨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