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指挥体系改革初显成效,柴荣正盘算着进一步提升军队战斗力,赵匡胤便带着一叠厚厚的奏疏,急匆匆地走进了御书房。他刚从边境巡查回来,脸上还带着风尘,眼神却格外明亮。
“陛下,臣此次边境巡查,发现我军虽军纪严明,但兵种混杂,作战时配合不够默契,战斗力难以充分发挥。”赵匡胤将奏疏递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臣有一计,或许能提升禁军战斗力。”
柴荣接过奏疏,快速翻阅起来。奏疏中详细分析了当前禁军兵种混杂的弊端,提出了“细化兵种训练”的建议,主张将禁军分为步兵、骑兵、弩兵三个独立兵种,各自进行专项训练,战时再协同作战。
“你的意思是,让每个兵种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柴荣放下奏疏,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正是!”赵匡胤点头道,“步兵擅长近战防御,可负责攻城拔寨、坚守阵地;骑兵速度快、冲击力强,可用于迂回包抄、追击敌军;弩兵射程远、杀伤力大,可在远距离打击敌人。三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战斗力定能大幅提升。”
柴荣沉思片刻,觉得赵匡胤的建议很有道理。重生前,他曾了解过现代军队的兵种分工体系,知道专业化训练对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性。如今后周禁军虽经过裁军整顿,但兵种混杂、训练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确实需要进行改革。
“你的建议很好。”柴荣赞许道,“就按你说的办,立刻推行细化兵种训练。不过,具体该如何实施,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臣已有初步方案。”赵匡胤早有准备,连忙说道,“步兵重点训练阵法和近战技巧,配备盾牌、长枪等武器;骑兵重点训练骑术和冲击力,配备马刀、长矛等武器;弩兵重点训练射击精度和速度,配备强弩、箭矢等武器。同时,设立专门的训练教官,负责各兵种的训练工作。”
柴荣点了点头,补充道:“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兵种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调离禁军。”
“臣遵旨!”赵匡胤躬身领命。
次日,柴荣在朝堂上宣布了细化兵种训练的改革方案。没想到,方案刚一提出,就遭到了部分老将的反对。
“陛下,历来禁军都是混合训练,协同作战,如今拆分兵种,恐会导致各兵种之间配合生疏,反而影响战斗力。”侍卫司副指挥使李进当庭发难。
“李将军此言差矣。”赵匡胤立刻站出来反驳,“细化兵种训练,正是为了让各兵种熟练掌握自身技能,战时才能更好地配合。就像工匠各司其职,才能造出精美的器物,军队也是如此。”
柴荣也开口道:“李将军担心的不无道理,但我们可以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各兵种进行协同演练,确保战时配合默契。此次改革,势在必行,希望各位卿家能够支持。”
见柴荣态度坚决,又有赵匡胤等人支持,反对的老将们也不敢再坚持,纷纷表示遵旨。
改革方案顺利推行,禁军被正式分为步兵、骑兵、弩兵三个兵种,开始进行专项训练。赵匡胤亲自负责骑兵训练,他挑选了一批年轻力壮、骑术精湛的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每天天不亮,骑兵们就开始练习骑术,只见他们骑着战马,在训练场上奔腾驰骋,马刀挥舞,寒光闪闪。
步兵训练则由殿前司都虞候张琼负责,他重点训练士兵的阵法和近战技巧。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练习长枪刺杀、盾牌防御等动作,口号声震天动地。
弩兵训练由弩兵营指挥使王彦升负责,他要求士兵们不仅要射得准,还要射得快。训练场上,弩兵们手持强弩,瞄准目标,箭矢如雨点般射出,精准地命中靶心。
然而,改革推行不久,就出现了问题。由于各兵种训练侧重点不同,资源分配也出现了矛盾。骑兵需要大量的战马和草料,步兵需要充足的武器和铠甲,弩兵需要精良的强弩和箭矢,而国库的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各兵种的需求。
“陛下,各兵种为了争夺资源,矛盾不断,训练进度受到了影响。”赵匡胤无奈地向柴荣禀报。
柴荣皱了皱眉,沉思道:“资源分配确实是个问题。这样吧,设立专门的军需部门,负责统筹分配资源,根据各兵种的训练需求和重要性,合理调配物资。同时,鼓励各兵种自行解决部分资源问题,比如骑兵可以自行饲养战马,步兵可以组织士兵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赵匡胤眼前一亮:“陛下妙计!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资源分配矛盾,还能培养士兵的自给自足能力。”
按照柴荣的指示,军需部门很快成立,资源分配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各兵种的训练进度也明显加快,战斗力大幅提升。
三个月后,柴荣决定组织一次兵种协同演练,检验改革成果。演练在汴梁城外的演武场进行,步兵、骑兵、弩兵协同作战,模拟攻打一座城池。
演练开始,弩兵首先发射箭矢,压制城上的“敌军”;随后,步兵推着云梯,向城墙发起进攻;骑兵则迂回包抄,切断“敌军”的退路。各兵种配合默契,行动迅速,很快就“攻克”了城池。
看着演练成果,柴荣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细化兵种训练的改革非常成功,禁军战斗力大幅提升。”
群臣也纷纷称赞:“陛下英明,赵将军献策有功!”
赵匡胤躬身道:“这都是陛下的功劳,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侍卫匆匆来报:“陛下,边境传来急报,契丹联合北汉,集结重兵,准备入侵我朝!”
柴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知道,此次契丹和北汉来势汹汹,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虽然禁军经过改革,战斗力有所提升,但面对强大的敌人,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赵匡胤,立刻传令下去,让各兵种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应对敌军入侵!”柴荣下令道。
“臣遵旨!”赵匡胤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柴荣站在演武场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凝重。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他不知道,经过改革的禁军,能否抵挡住契丹和北汉的联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