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江城的樱花正开得热烈,可千里之外的云溪县,却透着一股让人揪心的寒意。苏清鸢站在王家村的村口,看着路边堆积如山的橙子,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表皮泛着青黄的橙子被随意堆在塑料布上,有些已经被雨水泡得发皱,几只麻雀落在上面啄食,村民王老汉蹲在旁边,手里攥着旱烟袋,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苏老师,您说这可咋整啊?”王老汉猛吸一口旱烟,烟杆敲着石头发出沉闷的声响,“今年橙子收成好,本想着能卖个好价钱,给孙子凑学费。可现在倒好,收购商压价压得厉害,八毛钱一斤都嫌贵,运到城里去卖,路费比橙子都贵,这堆橙子要是再卖不出去,就得烂在这儿了。”
苏清鸢蹲下身,拿起一个橙子,表皮虽然有些粗糙,但分量很沉,剥开一个,酸甜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王大爷,您这橙子味道很好,就是包装太简陋了,而且大小不一,收购商才会压价。”她指着旁边的橙子,“您看,这些橙子有的带着枝桠,有的表皮有划伤,要是能分拣一下,再装上个好看的盒子,价格肯定能上去。”
王老汉叹了口气:“我们庄稼人,只会种不会卖啊。以前都是等着收购商来收,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哪懂什么分拣包装。”他看向远处的山坡,“村里像我这样的老人还有十几个,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全靠我们这些老骨头守着。去年的土豆就烂了一半,今年橙子又这样,真是愁死人。”
这次来云溪县,是苏清鸢和林舟共同发起的“益农计划”的第一步。林氏集团的公益基金成立后,两人就决定把助农作为重点方向,专门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苏清鸢负责实地调研,林舟则利用集团的资源,搭建线上销售渠道和物流网络。可刚到王家村,他们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包装简陋,根本达不到线上销售的标准。
晚上,苏清鸢在村里的临时住处给林舟打了电话,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销路,是产品本身不过关。线上平台对农产品的品相、包装要求很高,王家村的橙子连基础的分拣都没做,直接挂上去肯定没人买。”
电话那头,林舟正在驰远的研发中心,身边放着刚打印出来的助农计划方案。“我已经联系好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明天一早就让他们动身去云溪县,专门给农民做培训,教他们分拣、保鲜和包装技术。另外,我让电商平台的团队设计了专属的包装,上面印着‘云溪鲜橙’的logo,还有王家村的风景图,这样既能提升档次,又能打响品牌。”
“太好了!”苏清鸢的声音一下子亮了起来,“村里的农民都很朴实,就是缺技术指导。你再想想办法,能不能把物流成本降下来?从云溪县到江城,物流费就要一块钱一斤,根本没利润空间。”
“这个我已经和物流合作商谈好了,”林舟说,“我们公益基金补贴一部分物流费,剩下的由集团承担,保证把物流成本控制在三毛钱以内。另外,我还让陈雨他们做了个‘助农直播’的方案,让她带着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一起直播卖橙子,既能帮农民增收,又能让孩子们体验生活。”
挂了电话,苏清鸢立刻去找王老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王老汉听完,激动得一夜没睡,天刚蒙蒙亮就挨家挨户地通知村民,让大家把家里的橙子都运到村口的空地上,等着专家来指导。
第二天上午,省农科院的张教授带着两个助手赶到了王家村。张教授是果树种植和农产品保鲜领域的专家,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三十多年,一看王家村的橙子,就指出了问题所在。“你们这橙子品种很好,是老品种的冰糖橙,就是种植管理和采后处理不到位。”他拿起一个带划伤的橙子,“采摘的时候要用专用的剪刀,不能硬拽,不然表皮容易受伤,影响储存和销售。”
在村口的空地上,张教授现场给村民们做示范。他带来了分拣筛子,按照橙子的大小分成三个等级,大的做精品果,中等的做礼盒装,小的则可以榨汁或者做果干。“精品果要单个包装,用泡沫网套保护起来,再装进印有品牌logo的盒子里,一盒装六个,能卖三十块钱;中等的橙子装成十斤的礼盒,二十块钱一盒,性价比高,适合家庭购买。”
村民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认真地记着笔记。王老汉的孙子王小宝,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也跟着爷爷来听课,他拿着爷爷的旱烟袋当笔,在地上画着分拣的流程。“张爷爷,我家的橙子有大有小,是不是小的就没人要了?”小宝仰着小脸问。
张教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小橙子也有大用处。我们可以把小橙子榨成鲜橙汁,装在小瓶子里,贴上标签,卖给果汁店或者超市,一斤小橙子能榨出半斤果汁,比直接卖橙子赚钱多了。”他从包里拿出一瓶自己带来的橙汁,“你们看,这就是用小橙子做的,味道一点都不差。”
培训进行了三天,村民们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熟练操作,变化很大。王老汉以前分拣橙子都是凭感觉,现在用张教授教的方法,不仅速度快,准确率也高。“以前觉得分拣是瞎折腾,现在才知道,把好的挑出来,价格能翻一倍。”他手里拿着一个包装好的精品橙,像捧着宝贝一样,“这橙子包装起来,看着就洋气,城里人肯定喜欢。”
包装问题也解决了。林舟联系的包装厂专门设计了三款包装:精品果用天地盖的纸盒,上面印着云溪县的梯田风光和“自然熟、无添加”的字样;礼盒装用环保纸箱,侧面有透明窗口,能看到里面的橙子;果汁则用玻璃瓶包装,瓶盖是一次性的安全盖,上面贴着王小宝画的橙子图案——陈雨特意让小宝画的,说是“童心生香”,能增加产品的温度。
物流车也按时赶到了村里。林舟联系的物流团队在村口搭建了临时的打包点,村民们把分拣好的橙子运过来,由专业的打包人员进行封装、贴单。“这些快递单都是提前打印好的,地址直接关联到线上平台的订单,下午就能发车,三天后就能到江城的消费者手里。”物流负责人对苏清鸢说,“我们还专门加了保鲜层,保证橙子运到的时候还是新鲜的。”
“助农直播”定在周六上午。陈雨带着留守儿童之家的三个孩子赶到了王家村,其中就有毛豆——他听说要帮农民卖橙子,特意请假过来的。直播场地设在村口的橙子园里,背景是挂满枝头的橙子,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金灿灿的,特别有感染力。
“家人们,欢迎来到我们的‘益农直播’直播间!”陈雨拿着手机,对着镜头笑着说,“我现在在云溪县的王家村,你们看我身后的橙子树,上面结满了甜甜的冰糖橙。今天我们不仅要带大家看看橙子的生长环境,还要帮村里的爷爷奶奶们把这些橙子卖出去。”
毛豆拿着一个刚摘下来的橙子,凑到镜头前:“叔叔阿姨,这个橙子特别甜,我刚才吃了一个,汁水很多。爷爷说,这些橙子都是他们用汗水种出来的,要是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了,希望大家能帮帮他们。”
直播间里的观众一下子多了起来,评论区不断滚动着暖心的留言:“孩子说得太可怜了,我买两箱支持一下!”“看起来很不错,怎么下单啊?”“我是云溪人,我们那儿的冰糖橙确实好吃,支持家乡特产!”
陈雨趁机介绍产品:“我们的橙子分三个规格,精品果30块钱一盒,礼盒装20块钱十斤,还有鲜榨橙汁,15块钱六瓶。所有的橙子都是自然熟,没有打催熟剂,大家可以放心购买。而且每卖出一斤橙子,我们都会捐一块钱给留守儿童之家,帮助像毛豆这样的孩子。”
王老汉也走进了直播间,他手里拿着一个橙子,激动地说:“谢谢大家支持我们农民,我们的橙子都是好东西,保证不掺假,不糊弄人。你们买得放心,我们卖得也安心。”
直播进行了两个小时,订单量不断攀升。到直播结束的时候,一共卖出了五千多斤橙子,三百多瓶橙汁,销售额超过了两万块。王老汉拿着打印出来的订单明细,手都在抖:“这……这比我以前一年卖的都多啊!苏老师,林总,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苏清鸢把卖橙子的钱交到王老汉手里:“王大爷,这只是开始。我们已经和电商平台谈好了,把‘云溪鲜橙’设为助农专区的推荐产品,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订单。”她指着旁边正在搭建的保鲜库,“林总特意拨款建的保鲜库,下周就能投入使用,以后你们的橙子可以先存到保鲜库里,慢慢卖,再也不用担心烂在地里了。”
助农计划的成功,让云溪县的其他村庄也动了心。邻村的李村长特意找到苏清鸢,希望能把他们村的猕猴桃也纳入助农计划。“我们村的猕猴桃味道特别好,就是没人知道,每年都卖不上价。你们能帮王家村卖橙子,也一定能帮我们卖猕猴桃。”
苏清鸢立刻把情况反馈给林舟,林舟当天就带着团队赶到了李村长的村子。调研后发现,这个村的猕猴桃品种是红心猕猴桃,口感比普通猕猴桃更甜,而且富含维生素c,只是种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加上缺乏品牌意识,才导致滞销。
“我们可以搞‘合作社’模式,”林舟对李村长说,“把村里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我们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你们负责按标准种植。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形成规模效应,打响‘云溪猕猴桃’的品牌。”
李村长当场表示同意。很快,云溪县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就成立了,王家村的橙子、李村的猕猴桃、张村的蜂蜜都被纳入了助农计划。林舟还特意让驰远的技术团队开发了一个“益农溯源系统”,消费者只要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农产品的种植时间、施肥记录、采摘过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张教授每周都会来云溪县做技术指导。他不仅教农民们科学种植的方法,还帮他们改良土壤,引进新的品种。在张教授的指导下,王家村的橙子甜度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李村的猕猴桃产量也增加了三成。
陈雨则带着团队,为每个农产品都打造了专属的品牌故事。她给王家村的橙子写了《山坳里的甜橙梦》,讲述王老汉和孙子相依为命,靠种橙子供孙子上学的故事;给李村的猕猴桃写了《红心猕猴桃的守望》,记录村民们为了保护老果树,放弃使用农药的坚持。这些温暖的故事,让农产品不仅有了味道,更有了温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夏天的时候,林舟和苏清鸢组织了一场“云溪采摘游”活动,邀请江城的市民到云溪县体验采摘的乐趣。活动消息一发布,就吸引了上千名市民报名。周末的时候,一辆辆大巴车开进了云溪县,城里的孩子们第一次走进果园,亲手摘下沉甸甸的果实,兴奋得尖叫连连。
“妈妈,这个猕猴桃是红心的,真甜!”一个小女孩举着刚摘的猕猴桃,跑到妈妈身边。她的妈妈正在和李村长聊天,了解猕猴桃的种植过程。“以前在超市买猕猴桃,不知道是怎么长出来的,现在亲自来采摘,才知道农民有多不容易。以后我会经常买助农产品,既好吃又有意义。”
采摘游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还促进了云溪县的乡村旅游。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农家菜,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王老汉的儿子原本在城里打工,看到家里的变化后,也回村开了一家农家乐,还娶了媳妇,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以前总觉得在城里打工才有出息,现在才知道,守着家里的地,一样能过上好日子。”王老汉的儿子笑着说。
助农计划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云溪县政府特意召开了表彰大会,授予林氏集团公益基金“助农先进单位”的称号。县长在表彰大会上说:“林氏集团的助农计划,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还带动了乡村振兴,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我们会和林氏集团继续合作,把云溪县的农产品推向全国。”
表彰大会结束后,林舟和苏清鸢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意识到,助农不能只停留在“帮着卖”的层面,还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于是,他们在云溪县成立了“益农培训学校”,邀请农业专家、电商运营人才、品牌策划师定期授课,教农民们不仅要会种,还要会卖、会经营。
王老汉的孙子王小宝,成了培训学校里最小的学员。他每天放学都会去培训学校听课,学习电商运营知识。“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帮爷爷把橙子卖到更远的地方,让全国的人都知道我们云溪的橙子有多甜。”小宝拿着自己做的电商运营笔记,认真地说。
秋天的时候,云溪县的农产品迎来了大丰收。合作社的橙子、猕猴桃、蜂蜜等产品,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销往了全国各地。据统计,助农计划实施半年来,共帮助云溪县的一百多户农民增收,平均每户增收超过两万元,二十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
苏清鸢收到了王老汉寄来的一箱橙子,里面还有一封手写的信。信上的字迹有些歪歪扭扭,却充满了真情实感:“苏老师,林总,谢谢你们。今年的橙子卖了个好价钱,我给孙子凑够了学费,还修了房子。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孩子们也有了伴。这些橙子是刚摘的,你们尝尝,比去年更甜了。”
苏清鸢把橙子分给林舟和驰远的员工们,大家吃着甜美的橙子,心里都暖暖的。林舟拿着信,感慨地说:“这就是我们做公益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致富的方法,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为了让助农计划更有持续性,林舟决定把助农和智慧乡村项目结合起来。他让驰远的技术团队在云溪县的村庄里安装了智能灌溉系统和病虫害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病虫害情况,帮助农民科学种植。“有了这些智能设备,农民们不用再靠天吃饭,就算遇到恶劣天气,也能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林舟对苏清鸢说。
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让云溪县的农产品种植更加高效。王家村的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比以前人工浇水节省了六成的水资源,而且橙子的产量也提高了两成。王老汉笑着说:“这些‘铁疙瘩’真管用,以前浇一亩地要花大半天,现在按个按钮就行,比年轻人还能干。”
冬天来临的时候,云溪县的农产品已经走进了江城的各大超市和社区。林氏集团还在江城开设了“助农特产店”,专门销售云溪县的农产品。特产店开业当天,王老汉和李村长特意从云溪县赶过来,为市民们介绍他们的产品。
“这橙子是我亲手种的,用的是山泉水灌溉,没有打农药。”王老汉拿着橙子,向市民们介绍,“你们买的每一斤橙子,都能帮我们农民增加一份收入,谢谢大家。”
市民们纷纷围上来购买,有的人还特意留下了王老汉的联系方式,希望能直接从他那里购买。“助农产品既好吃又有意义,我们肯定支持。”一位正在购买橙子的阿姨说,“以后我会经常来这里买,也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特产店的生意很火爆,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十万元。林舟把特产店的利润拿出一部分,用于扩建云溪县的保鲜库和培训学校,帮助更多的农民。“我们的目标是让云溪县的农产品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知道云溪的好味道,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林舟在特产店的开业仪式上说。
春节前,苏清鸢带着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去云溪县过年。孩子们和村里的孩子一起贴春联、放鞭炮,一起去果园里摘橙子,体验农家生活。毛豆还和王小宝成了好朋友,两人一起帮王老汉包装橙子,一起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报平安。
除夕夜,村里举办了热闹的联欢会。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节目,有唱歌的、跳舞的,还有说快板的,内容都是关于助农计划带来的变化。王老汉和李村长一起上台,给林舟和苏清鸢鞠了一躬:“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热闹。”
林舟走上台,拿起话筒:“其实我们应该谢谢大家。是你们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这么好的农产品;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助农计划才能取得成功。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和大家一起,把云溪县的农产品做得更好,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也跟着鼓掌,小脸涨得通红。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农民们充满希望的笑脸。
新的一年,助农计划又有了新的进展。林氏集团和云溪县政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计划在云溪县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把橙子、猕猴桃加工成果酱、果干、果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会开发乡村旅游线路,把农产品采摘、农家体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打造“云溪生态旅游”品牌。
陈雨的“益农直播”也越来越火,她不仅在电商平台直播,还开通了短视频账号,记录云溪县农民的生活和农产品的种植过程。账号很快就积累了几十万粉丝,成了知名的助农主播。很多粉丝都跟着她的镜头,来到云溪县体验采摘,购买农产品。
王小宝也成了小有名气的“乡村小主播”,他经常拿着妈妈的手机,在果园里直播橙子的生长情况,教网友们分辨橙子的好坏。他的直播间里充满了童真,吸引了很多年轻的粉丝。“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学农业专业,回来帮爷爷种橙子,帮更多的农民卖农产品。”小宝在直播间里说的这句话,感动了很多人。
春天再次降临云溪县的时候,山坡上的橙子树抽出了新芽,猕猴桃藤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整个村庄都充满了生机。王老汉的农家乐已经扩建了,能同时容纳五十多人吃饭住宿;李村长的合作社也吸纳了更多的农户,农产品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张村的蜂蜜也通过助农计划,销往了全国各地,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
苏清鸢和林舟再次来到云溪县,看到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你看,”苏清鸢指着山坡上忙碌的农民,“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这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画面。”
林舟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助农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的责任。我们会把助农计划推广到更多的地区,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让每一片土地都能结出希望的果实,让每一个农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云溪县的山坡上,橙子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农民们扛着农具,哼着小曲往家走,孩子们在村口追逐打闹,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远处的保鲜库灯火通明,里面存放着刚采摘的橙子,等待着被运往全国各地;培训学校里,张教授正在给农民们上课,黑板上写着“科学种植,致富增收”八个大字。
苏清鸢和林舟站在山坡上,看着这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村庄,心里清楚,助农之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就一定能让更多的贫困地区摆脱困境,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而那些甜美的橙子、多汁的猕猴桃、纯正的蜂蜜,不仅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也承载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夏天的时候,云溪县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正式投产。第一批橙子酱和猕猴桃干下线的时候,王老汉和李村长特意来到基地,看着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运出的产品,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的橙子,终于变成了能卖更远的好东西。”王老汉拿起一瓶橙子酱,仔细地看着标签上的“云溪”字样,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了。
林舟和苏清鸢也来到了基地,他们和农民们一起品尝着刚生产出来的橙子酱,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也在每个人的心里散开。“这只是一个开始,”林舟说,“我们会把‘云溪’这个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让云溪县的农民,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甜如蜜的生活。”
夕阳下,深加工基地的烟囱冒出淡淡的白烟,和远处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运输农产品的卡车一辆接一辆地驶出基地,驶向全国各地。车身上印着的“益农计划,情暖万家”八个大字,在夕阳的照耀下,格外醒目。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更多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