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用谋杀?”陈默冷冷地看着他。
“这是必要的代价!周老师说过,清除bUG总要付出代价!我只是加快了进程!”刘洋眼中闪烁着狂信者的光芒,“你们这些维护旧秩序的人,永远不会懂!”
“周巡指使你做的?”陈默抓住关键。
刘洋愣了一下,随即用力摇头:“不!周老师是灯塔,是导师!但他太……太追求完美了。我等不了!是‘m先生’!他给了我启示,给了我更直接的‘工具’!”
又是“m先生”!
“m先生是谁?你怎么联系上他的?”陈默身体前倾。
刘洋的脸上露出一丝混杂着敬畏和神秘的表情:“m先生……无处不在。他在网络的阴影里,在数据的洪流中。是他找到了我,认可了我的‘潜力’。他给了我那些信标的使用方法,还有……那些不完整的配方。”
“不完整的配方?”
“是的!m先生说,这是考验!需要我自己去完善,去领悟真正的‘审判之道’!”刘洋激动地说,“他说,当我完成三次审判,就能见到‘镜像’的真实!”
不完整的配方……这解释了为什么刘洋的手法显得粗糙且不稳定。那个“m先生”似乎并非真心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更像是在利用刘洋进行某种测试,或者……故意留下破绽。
“你怎么和m先生联系?”
“加密聊天室。每次都是他主动找我,用的是一次性节点,说完就消失。我试图追踪,根本找不到。”刘洋的语气带着沮丧,随即又变得狂热,“但没关系!m先生是神!他肯定在暗中注视着我!他说‘镜像即将开启’,一定是有更伟大的计划!”
审讯持续了很久,但关于“m先生”的具体信息,刘洋知之甚少。他更像是一个被洗脑、被利用的工具人。那个“m先生”谨慎到了极致,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踪的电子痕迹。
陈默让技术人员全力破解刘洋的电脑和网络记录,希望能找到“m先生”留下的蛛丝马迹。
就在警方全力追查“m先生”时,看守所里的周巡,似乎通过某种渠道知晓了刘洋被捕的消息(可能是通过看守的只言片语或规定的新闻时间)。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只是在一次放风后,向看守要求了纸笔。
随后,他在纸上写下了一段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和符号组合,然后将其整齐地撕碎,扔进了垃圾桶。
这一反常举动立刻被监控人员报告。碎片被迅速回收并拼接。
纸上写的是一段复杂的数学推导,中间夹杂着一些化学符号。但在推导的末尾,有一行被刻意圈出来的、与前后逻辑关联不大的小字:
「观测者效应:被观测的系统,其行为必然改变。」
观测者效应?这是量子力学中的概念,意指观察行为本身会影响被观察的对象。
周巡在这个时候写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在暗示警方(观测者)的追查,已经影响到了“m先生”(被观测系统)的行为?还是另有所指?
陈默盯着这行字,反复思索。周巡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这更像是一种加密的通信,或者是某种提示。
他将注意力转向那段数学推导。经过请教局里的数学专家,初步判断这是一种涉及混沌理论和概率预测的模型,但其具体应用指向不明。而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参数变量,被标记为「η」(Eta)。
「η」……在物理学中常代表效率或粘滞系数。在这里代表什么?
陈默联想到刘洋提到的“不完整的配方”。难道「η」是那个缺失的关键参数?是某种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还是药物配比的某个关键系数?
周巡是在提示“m先生”使用的技术中,存在某个可以追踪的、独特的“指纹”?
他立刻联系物证鉴定中心,要求他们对刘洋配置的未完成毒剂,以及周巡案中使用的所有药物样本,进行最精细的成分分析和反应动力学研究,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与常规合成路径不同的、代表某种“个人风格”的独特参数特征。
同时,他也让网安部门注意,在追踪“m先生”的电子痕迹时,留意任何与混沌模型、概率预测或者特定参数「η」相关的信息。
网安部门的追查工作异常艰难。“m先生”如同幽灵,在加密网络的迷宫中穿梭。他使用的技术远超刘洋,甚至比周巡更加高明。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名技术员在反复分析刘洋与“m先生”最后一次加密通信的数据包时,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并非通信协议本身的背景噪声信号。经过放大和增强处理,他们从中分离出了一段被重复叠加了数万次的、极其简短的音频信号。
这段音频信号经过降噪和修复,终于能够听清——是一段用电子合成音朗读的、循环播放的话:
「…eta… equals… π… divided… by… the… square… root… of… two…」
(…η…等于…π…除以…2的平方根…)
「η = π \/ √2」
一个具体的数学关系!将「η」这个抽象参数与圆周率π和根号2联系起来!
这绝非随机噪声!这是“m先生”故意留下的!是签名?是挑衅?还是另一个谜题的线索?
陈默立刻将这个公式告知了正在对药物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化学专家。
专家团队根据这个公式,重新构建了药物合成的可能路径和反应条件。他们发现,如果按照「η = π \/ √2」这个关系去调整反应过程中的某个催化效率或混合速率参数,那么合成出的药物,其微观晶体结构和杂质谱,会与周巡以及刘洋案件中发现的药物样本中的某些独特特征高度吻合!
这就是“m先生”的“指纹”!他独特的、隐藏在药物合成过程中的数学“签名”!
这个发现令人振奋,但也让人感到一丝寒意。“m先生”似乎并不介意警方发现这个签名,甚至可能是故意展示。他对自己技术的自信,到了近乎傲慢的地步。
就在警方试图利用这个“数学签名”去反向追踪“m先生”可能的知识背景和活动范围时,一起新的案件,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了。
没有预告邮件,没有信标。
受害者是市里一位颇有声望的、以揭露社会阴暗面着称的独立调查记者,秦风。他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现场没有模仿周巡的仪式感,也没有刘洋的混乱。秦风坐在电脑前,仿佛只是伏案小憩。但他的电脑屏幕是亮着的,上面显示着一个打开的文档,文档标题是:《“镜像”之谜:谁在编织我们的恐惧?》
文档内容只写了一个开头,大致阐述了他正在调查一个隐藏在系列罪案背后的、名为“镜像”的神秘组织或个人。
而秦风的死因,经虞倩初步检验,是某种极其罕见、几乎无法检测的生物毒素,作用类似于心脏骤停,几乎没有痛苦。
在现场,技术队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秦风电脑的键盘缝隙里,找到了一根不属于秦风的、极其细微的头发。而经过dNA比对,这根头发……与周巡的dNA完全吻合!
周巡的头发,出现在了新的谋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