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时间推进至永徽三年深秋。宿主状态:身体恢复度90%,精神力集中。核心任务:在秋祭大典期间稳固地位,应对各方试探,寻找晋封契机。支线任务:深化“前朝秘毒\/丹药”线索调查,警惕萧氏反扑,化解皇后试探。环境指数:后宫关注度持续高位,恶意环境指数70%(因皇帝明确态度暂稳,但暗流涌动)。秋祭期间人员流动增加,风险与机遇并存。】
永徽三年的秋日,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紧绷的氛围中滑向深处。宫中的梧桐叶已落了大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的天空,平添几分肃杀。礼弘皇子日渐白胖可爱,皇帝的赏赐和关怀如常而至,缀锦宫用度仪制皆按妃位标准,无人敢明面怠慢。然而,那纸晋封的诏书,依旧如同悬在梁上的利剑,不知何时落下,又或者,是否会横生枝节。
秋祭大典的筹备,逐渐成为后宫生活的重心。这是皇家年终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旨在酬谢神只、祈求国泰民安,仪式庄严肃穆,由帝后主导,六宫有品级的妃嫔皆需参与。对伍元照而言,这既是首次以皇子生母身份出席的重大场合,是展示风范、巩固地位的良机,却也因“名位未定”而显得格外微妙——她的站位、仪轨、乃至祭服规制,都需内廷小心斟酌,也必然引来无数审视的目光。
这日,皇后于立政殿召集四妃(虽仅余三妃之位虚悬,但按旧例称之)及高位宫嫔,商议秋祭事宜。伍元照刻意提早了些到达,身着符合昭仪品级的淡紫色宫装,妆容清淡,首饰亦只选了素雅的珍珠,姿态恭谨地候在殿外,直到皇后传唤,才垂首敛目,随着引路女官入内。
殿内暖香扑面,皇后端坐凤座之上,身着明黄色常服,气度雍容。下首坐着的是多年无宠但资历最深的德妃,以及一位膝下仅有公主的贤妃。其余几位九嫔、世妇等依次而坐。见伍元照进来,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有审视,有好奇,亦有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伍元照行至殿中,依足规矩行大礼,声音平稳柔顺。
皇后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笑意:“伍昭仪来了,快起吧。你产后不久,身子可大安了?秋祭仪程冗长,若觉吃力,切莫勉强。”话语是关怀,却也在提醒众人她“产后需休养”的特殊状态。
伍元照起身,依旧微垂着眼帘,恭敬回道:“谢皇后娘娘关怀。臣妾已无大碍,不敢因微躯误了祭祀大事。一切但凭娘娘安排。”她将主动权完全交还皇后,姿态放得极低。
皇后满意地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而与德妃、贤妃商议起祭典的流程、斋戒事宜、各宫分工等具体事务。伍元照始终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除非皇后问及,否则绝不轻易开口,发言时也必先称颂皇后思虑周详,再谨慎提出些许无关痛痒的补充,充分扮演着恭顺、识大体的角色。
【系统提示:立政殿场合,应对得当。皇后好感度+5,德妃观感中立偏谨慎,贤妃观感中立。成功避免成为焦点,降低被集火风险。】
然而,皇后的试探并未停止。在商议到祭品安排时,皇后似不经意地提起:“今年秋祭,陛下有意增加三成供奉,以示虔诚。只是内库近来为边关粮饷、漕河工程所耗颇巨,本宫想着,是否后宫用度可稍作节俭,以为表率?伍昭仪,你以为如何?”这话问得刁钻,若伍元照赞同,可能得罪其他习惯了奢靡用度的妃嫔;若反对,则显得不顾大局。且她缀锦宫刚得了妃位用度,此言更似有所指。
伍元照心中微凛,面上却露出感佩之色,起身回道:“皇后娘娘心系社稷,节俭以为天下先,实乃六宫典范,臣妾由衷敬佩。臣妾窃以为,娘娘此议甚好。供奉神明,贵在诚心,而非物欲多寡。且后宫用度,本应量入为出,臣妾定当谨遵娘娘懿旨,从自身做起,克勤克俭。”她巧妙地将重点从“是否节俭”转移到了“歌颂皇后德行”和“强调诚心祭祀”上,并表态支持,让人挑不出错处。
皇后深深看了她一眼,笑道:“昭仪果然深明大义。既如此,便按此议试行。”轻易放过了这个话题。
会议结束后,伍元照依旧是最后几个离开的,又特意向皇后身边的女官表达了聆听教诲的感激之情,这才款款离去。走出立政殿,秋风吹拂,她才感觉后背沁出了一层细汗。与皇后打交道,如同在薄冰上起舞,每一步都需计算精准。
【系统提示:应对皇后“节俭”试探成功,展现高情商与政治智慧。皇后警惕度略微提升,但暂时未找到发作借口。获得“沉稳”特质经验值。】
秋祭前夕,按照惯例,皇帝需斋戒独居三日。后宫气氛更为肃穆,但也给了某些暗流涌动的机会。
这日深夜,常福悄无声息地进入内殿,脸色凝重地禀报:“娘娘,盯漪兰殿的人发现,今日午后,有个负责给各宫送杂物的老太监,在漪兰殿后角门徘徊了许久,最后塞了个小包袱给里面一个粗使宫女。奴才的人设法截住了那老太监,搜其身,发现了一包金银锞子,并一张字条,上面只写了个‘静’字。”
“静?”伍元照蹙眉,“可查出那老太监的背景?”
“查了,是内务府底下负责浆洗杂役的,入宫多年,平日看着老实。但他有个干儿子,在……在萧家京郊的一处庄园当差。”
萧家!果然按捺不住了。一个“静”字,是让萧昭容暂时隐忍,静观其变?还是另有暗号?伍元照沉吟片刻,吩咐道:“人放了,金银扣下,警告他管好自己的嘴,若敢泄露半句,小心性命。继续盯紧,看他们接下来还有何动作。”
“嗻。”
“另外,”伍元照压低声音,“前朝那边,萧家近日有何动向?”
常福凑近些,声音几不可闻:“回娘娘,奴才通过几个关系,打听到萧家几位爷近日频频出入几位御史和礼部老臣的府邸。朝会上,也有人隐晦提及‘后宫礼制’、‘母以子贵需合规矩’等,虽未明指,但意在拖延娘娘晋封之事。还有……似乎有人在暗中查探陛下……陛下早年在前朝为质时的一些旧事。”
查探陛下为质时的旧事?伍元照心头一跳,这与她在藏书楼发现的线索竟不谋而合!萧家是想从中找到陛下的什么把柄,还是想借题发挥?这水是越来越浑了。
【系统提示:触发支线任务“萧家的反扑”。侦测到萧家正通过前朝施压、后宫传递消息、探查皇帝旧事等多渠道行动。风险等级:中高。建议:加强自身防护,收集萧家不法证据,适时反击。获得线索碎片“萧家探查皇帝前朝旧事”,与“前朝秘毒”线索关联度提升至40%。】
必须加快调查进度了。伍元照想起那几本从藏书楼带回的旧书,她又仔细翻阅过数次,除了之前发现的记录,再无更多明确信息。那被撕掉的几页是关键。她需要更多资料,需要了解前朝末年,特别是与丹药、方士相关的历史。
她再次想到了藏书楼。但皇后的耳目已然留意,不宜频繁前往。正思索间,慧明进来禀报,说明日太医署循例来请平安脉。
次日上午,太医署一位姓刘的太医前来为伍元照和皇子请脉。刘太医医术精湛,为人也谨慎,之前伍元照安胎产后皆由他主要负责,算是相熟。诊脉间隙,伍元照状似无意地闲聊道:“刘太医医术高明,本宫产后能恢复得如此之快,多亏了您。听闻太医署不仅医术传承悠久,更收藏了许多前朝甚至更早的医案古籍,想必更是博大精深。”
刘太医忙谦逊道:“娘娘谬赞,此乃臣分内之事。太医署确有些旧藏,多是历代先辈留下的脉案、方剂集要,以供参考。”
伍元照微微一笑,试探道:“哦?那可曾有涉及前朝宫廷的医案?或是记载一些……疑难杂症,比如,类似陛下偶尔提及的早年那种眩晕之症的记载?本宫也是忧心陛下龙体,想着若能多了解些,平日起居也好更注意些。”她将话题引向皇帝旧疾,合情合理。
刘太医闻言,神色略显谨慎,捋了捋胡须道:“这个……前朝医案确有一些,但年代久远,散佚颇多。至于陛下旧疾……臣等皆按当今脉象斟酌用药,前朝记录,未必适用。且有些记载,涉及宫廷秘辛,等闲不得翻阅。”
他话中透出两个信息:一,前朝医案有,但不易看;二,涉及宫廷秘辛,讳莫如深。这反而更印证了伍元照的猜测。
伍元照叹道:“太医说的是,是本宫心急了。只是身为人子人臣,总不免忧心。罢了,您只需尽力为陛下调理便是。”她不再追问,免得引起怀疑,但心中已有了方向——太医署的故纸堆里,或许埋藏着钥匙。
送走刘太医,伍元照吩咐慧明:“去查查,太医署里有哪些是老资历、又不太得志的太医或者书吏,最好是……家中清贫,需要银钱打点的。”有些门,需要合适的钥匙来打开。
秋祭前一日,宫中斋戒气氛达到顶点。各宫安静异常。伍元照正在殿中抄写经文静心,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压抑的喧哗,随即常福脸色发白地快步进来,急声道:“娘娘,不好了!方才……方才小皇子突然啼哭不止,乳母哄不住,发现……发现小皇子的襁褓里,竟有一枚小小的、用毒草汁浸泡过的针!”
伍元照手中的笔“啪”地落在宣纸上,染开一团墨晕。她猛地站起,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声音都变了调:“弘儿怎么样了?!”
“万幸!那针只是别在襁褓外层,并未刺入,小皇子只是受惊啼哭,身上并无伤痕!乳母发现得及时!”常福连忙道,“奴婢已将乳母和近身伺候的几人全部看管起来,缀锦宫已封锁,任何人不得出入!”
伍元照强压下心中的惊怒和后怕,立刻下令:“快!去请刘太医!不,直接去禀报陛下和皇后!就说皇子受惊,请速派可靠太医前来诊视!要快!”她必须将事情闹大,借帝后之力来查,同时撇清自己监管不力的嫌疑。
【系统提示:遭遇突发危机“皇子遇险”!触发紧急任务:查明真相,消除威胁,挽回局面。风险等级:极高!恶意环境指数瞬间飙升85%!建议:保持冷静,利用规则,借力打力,揪出黑手。】
皇帝和皇后闻讯大惊,立刻派了心腹太医和嬷嬷前来,同时下令严查。缀锦宫一时气氛凝重至极。经查验,那针确淬有微毒,虽不致命,但若刺入婴儿柔嫩皮肤,后果不堪设想。陛下闻奏震怒,下令彻查,整个后宫风声鹤唳。
调查焦点自然落在乳母和近侍身上。一番严厉审讯排查,最终线索指向一个负责浆洗皇子衣物的小宫女。那小宫女受不住刑,招认是受了漪兰殿一个被贬黜后心怀怨恨的老嬷嬷的指使和钱财,将毒针混入送洗的衣物中。而那老嬷嬷,在事发后,竟在房中“悬梁自尽”了,留下了一封语焉不详的“认罪书”,将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称是因被贬而报复。
一切线索似乎都指向了已失势的萧昭容残余势力的报复,而且断得干净利落。皇帝盛怒之下,将漪兰殿所有宫人全部发配暴室,萧昭容禁足期限无限期延长,待遇降至最低。萧家在朝中又遭申斥。
然而,伍元照心中却疑虑重重。这手段未免太过直接拙劣,像是故意抛出来的替罪羊。那个“静”字的含义,难道是让萧昭容按兵不动,而由萧家在外动手?还是……这根本就是另一股势力,趁机嫁祸给萧氏,一石二鸟?
皇后在处理此事时,表现得分外公正严明,对伍元照母子安抚有加,甚至自责监管六宫不力。但伍元照没有错过皇后眼中那一闪而过的、难以捉摸的神色。
危机暂时解除,但伍元照心中的弦绷得更紧。她抱着受惊后睡着的儿子,感受着他温热的体温,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冷厉。这后宫,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平静。晋封之路布满荆棘,暗箭难防。她不能再被动等待了。
秋祭大典,或许就是一个契机。
次日,秋祭大典如期举行。皇家仪仗煊赫,钟鼓齐鸣,庄严肃穆。伍元照身着昭仪礼服,站在命妇班次的前列,位置虽仍按现行品级,但因皇子生母的身份,无形中更受瞩目。她举止端庄,神情虔敬,每一步骤都完美符合礼制,让人挑不出丝毫错处。
在祭祀最重要的环节,皇帝亲手将祭文焚于鼎中,告慰天地时,伍元照悄然抬头,望向高台上那个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威严天成的男人。那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需要怜惜的柔弱妃嫔,而是皇子礼弘的母亲,是决心要在这吃人的宫廷中守护自己和孩子未来的战士。
典礼结束后,皇帝循例赏赐众臣及后宫。轮到伍元照时,皇帝特意多看了她一眼,目光中有安抚,有关切,或许还有一丝未能护他们母子周全的歉疚。他赏下了一对极为珍贵的东海明珠,温润夺目,并温言道:“昭仪受惊了,今日典礼辛苦,回去好生歇着。弘儿之事,朕定会给你一个彻底的交代。”
伍元照深深叩首,声音清晰而柔韧:“臣妾谢陛下隆恩。有陛下为弘儿与臣妾做主,臣妾无所畏惧。只愿陛下圣体安康,我朝国运昌隆。”
她的表现,落在众人眼中,是宠辱不惊,是深明大义,更透着一股历经风波后的坚韧。许多原本观望甚至暗中看笑话的人,心中不禁重新评估起这位年轻的昭仪。她不仅有子嗣,有圣心,更有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沉稳的心性。
回到缀锦宫,卸去繁重的礼服头饰,伍元照独坐镜前。镜中的女子,眉眼间已褪去了初入宫闱时的青涩,多了几分沉静与莫测。她轻轻抚过那对光华流转的明珠。
“慧明,将那几本旧书再拿来给我。”
“常福,之前让你打听太医署的人,有结果了吗?”
暗流汹涌,但她已准备逆流而上。秋祭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系统提示:成功度过“皇子遇险”危机,皇帝怜惜度+20,信任度+15。于秋祭大典展现良好风范,后宫评价有所提升。破解“萧家反扑”初步阴谋(表面),但怀疑背后另有黑手(皇后?)。获得珍贵赏赐“东海明珠”。下一阶段:需利用当前局势,深化调查,并寻找推动“晋封”的突破口。风险与机遇并存,请宿主谨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