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村北的渠边就响起了锄头碰撞的声音。
林薇裹着打湿的蓝布衫,正教村民给竹筋去皮——系统奖励的《竹筋加固技巧手册》里写着“竹筋去皮后浸泡草木灰水,可防蛀防腐”,她蹲在水盆边,手里的小刀飞快地削着竹皮,指尖沾着草木灰,却没停下动作。
“林姐,竹筋不够了!”强子抱着最后一捆竹筋跑过来,脸涨得通红,“村里的竹子都砍完了,剩下的不够铺今天的渠段!”他说着就急得直跺脚——昨天铺了半里地,今天本想再铺半里,没成想竹筋先断了供。
周围的村民也慌了,张大爷拄着锄头叹气:“这可咋整?总不能停工吧?再停几天,稻子就真救不活了!”李桂香也皱着眉:“邻村倒是有竹林,可咱们跟他们不熟,人家能借吗?”
林薇直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我去邻村借!强子,你带几个人把芦苇杆收集起来,按手册里说的,跟剩下的竹筋混着用,先铺小段试试,等我回来再说!”她刚要走,陆衍突然拉住她:“我跟你一起去,邻村队长脾气倔,我去帮你说。”
两人骑着二八大杠往邻村赶,日头渐渐升高,晒得路面发烫,车把都有些烫手。到了邻村,队长正在晒谷场翻谷子,见他们来,脸沉了下来:“你们红星村来干啥?是来借竹子的吧?不行!我们村自己修篱笆还不够用呢!”
“王队长,我知道您为难,”林薇笑着递过去袋新炒的瓜子(是昨天用工分换的),“我们借竹子是为了修灌溉渠,渠修好了,不仅我们村的稻子能活,要是你们村旱了,也能来引水,咱们互利共赢!而且我们用完就还,还能帮你们砍新竹补种。”
陆衍也跟着说:“王队长,我以前在部队跟你们村的李老兵是战友,他还跟我提过您仗义。这次借竹子,我们肯定记着情,以后你们有需要,我们红星村绝不含糊!”
王队长盯着瓜子袋看了看,又想起李老兵,脸色缓和了些:“行!看在李老兵的面子上,借你们五十捆!但你们得保证,用完还回来,还得帮我们砍二十捆新竹!”
“谢谢王队长!”林薇和陆衍异口同声地说,心里松了口气。
拉着竹子回到村,已经是中午。强子早就带着人把芦苇杆收集好了,正试着跟竹筋混铺。林薇赶紧过去指导:“芦苇杆要截成跟竹筋一样长,每隔三寸绑一根竹筋,这样既能省材料,又能保证强度。”她边说边示范,用麻绳把芦苇杆和竹筋绑紧,动作麻利。
王翠花也来了,她没去铺渠,而是主动帮着煮草木灰水——把草木灰倒进大锅里,加水煮开,再把混好的芦苇竹筋放进去泡。
林薇看她蹲在灶台边添柴,额头上满是汗,递过去块帕子:“王婶,歇会儿再煮,别中暑了。”王翠花接过帕子,小声说:“没事,早点煮好,你们好早点铺渠。”
下午,有了新借的竹子,进度快了不少。村民们分成两组,一组铺竹筋,一组拌改良土,陆衍带头跳进渠里,用脚把土踩实,军绿色裤子沾满泥水,却没喊一声累。
张大爷也跟着跳进渠里,帮着踩土,嘴里还念叨:“林丫头,你这脑子真灵,要是换了别人,早就慌了。”
夕阳西下时,新铺的半里渠段终于完工。
陆衍扛来抽水机,接好水管,按下开关,清水顺着渠沟流进稻田,干裂的土地吸着水,发出“滋滋”的声响,蔫掉的稻叶慢慢舒展开来。村民们围在渠边,看着流水,都欢呼起来:“水来了!稻子有救了!”
林薇和陆衍站在渠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
系统面板弹出提示:【成功解决竹筋短缺问题,灌溉渠施工进度+20%,奖励“县农机厂水泵采购凭证”x1,积分250。】
林薇看着提示,对陆衍笑了笑:“等水泵来了,咱们的渠就能发挥大作用了。”
陆衍伸手把她脸上的泥擦掉,声音温柔:“嗯,有你在,咱们一定能按时修好渠,保住今年的收成。”
晚风拂过,带着稻田的清香,远处的夕阳把渠水染成金色,像一条闪光的带子,连着西河和稻田,也连着红星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