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对于京北大学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场需要严阵以待的硬仗。考场外的气氛总带着几分肃杀,空气中弥漫着复习资料的油墨味和淡淡的紧张感。
姜羡平静地走进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她的心态异常放松,这并非源于傲慢,而是基于绝对的实力和充分的准备。在[学习空间]里,她早已将四级乃至六级的考点、题型、高频词汇反复锤炼了无数遍,其熟练程度远超考试要求。
听力部分开始。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如同天书般的语速和连读,在她耳中却清晰得如同慢速播放。她甚至能分神去分析说话者的语气和潜在意图,这得益于[微表情与社交直觉]和[情绪共鸣]技能带来的对语言之外信息的敏锐捕捉。
阅读和写作部分更是毫无波澜。那些复杂的长难句在她眼中自动拆解成清晰的逻辑树,完形填空的选项仿佛自带概率权重,她总能迅速锁定最佳答案。作文题目是关于科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这恰好触及她近期思考的核心领域。她下笔流畅,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词汇丰富而精准,几乎是一气呵成。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姜羡随着人流走出考场。黎晴长舒一口气,拍着胸口凑过来:“羡羡,我感觉听力好难啊,有几个地方完全没听清!阅读时间也有点紧……你考得怎么样?”
“还行,题目都做完了。”姜羡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安慰道,“感觉难可能是普遍现象,放宽心,等结果吧。”
林菱也走了过来,表情比较平静:“我觉得发挥正常,应该能过。”
三人讨论着考题,往宿舍走去。对姜羡而言,这场考试只是学生生涯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她甚至没有太多去回想具体内容,思绪已经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回到宿舍,她习惯性地查看加密信息。牧恒的周报如期而至,内容却比往常更值得玩味。
[重点摘要]
* 星流 & 灵犀:情感自适应插件小范围测试反响热烈,已引发头部教育平台合作洽谈,股价持续上涨。
* 迅捷科技:与“星图数据”的模型A\/b测试初步数据流出,显示其“精准匹配”尚可,但存在“加剧信息茧房”风险,市场看法出现分歧。
* 启慧科技:产品迭代进展顺利,相关专利申请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 市场风向:匿名分析开始对比“情感自适应”与“数据预测”两条技术路径的优劣,竞争格局初显。
姜羡的目光在“信息茧房”和“引导深度学习”这几个词上停留良久。这恰恰印证了她之前在“启慧科技”讨论会上提出的担忧,也侧面验证了她所坚持的“视觉化认知桥梁”和“激发探索欲”方向的前瞻性。
“迅捷科技”的模型,看似走了捷径,利用现有数据快速见效,但可能埋下了长远发展的隐患。而“星流”与“灵犀”的技术,虽然起步可能更慢,却直指学习体验的核心——理解和留存,更具根本性的创新价值。
她回复牧恒:「分析报告很有价值。重点关注‘星流’与‘灵犀’后续合作落地情况,以及市场对‘迅捷’模型分歧观点的演变。对‘启慧科技’的专利进展保持常规关注。」
她隐隐感觉到,教育科技领域的一场暗流正在加速涌动。两条技术路径的竞争,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争夺,更是对未来学习模式话语权的争夺。而她,通过“识界视窗”的实践、与“启慧科技”的交流以及自身的前瞻性布局,已经不知不觉地站在了这场变革的观察席上,甚至手中还握有影响天平的筹码(如“灵犀互动”的股权)。
几天后,四级成绩公布。姜羡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极高的分数,听力、阅读、写作几乎满分,总分在经管学院名列前茅,再次坐实了“学神”之名。黎晴和林菱也顺利通过,宿舍里一片欢腾。
“羡羡!你又拯救了我一次!今晚我请客,想吃什么随便点!”黎晴抱着成绩单,兴奋地嚷嚷。
姜羡笑着接受了这份喜悦,但内心平静。她知道,语言的工具性掌握只是基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和智慧,去应对更复杂的现实世界。
“识界视窗”团队在孵化器的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基础支持,楚文萱将在实习中学到的新工具和设计思维带入项目,demo的交互体验和视觉美感提升明显。徐浩负责的对外联络和资源对接也初见成效,成功申请到一笔小额的项目扶持基金。秦悦则进一步完善了商业计划书和财务模型,为可能的融资接触做准备。
团队每周会进行一次线上或线下同步,沟通进展,解决遇到的问题。气氛积极而务实,大家的目标一致:尽快推出一个能经得起市场检验的mVp。
姜羡在其中扮演着协调者、思路启发者和最终决策拍板者的角色。她发现,带领团队不仅需要专业能力,更需要耐心、沟通技巧和对人性的理解。她需要平衡徐浩的激进、安抚楚文萱的焦虑、尊重秦悦的冷静,并将所有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这个过程,让她对“领导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远比在学习空间里模拟商业案例要复杂和微妙得多,但也更有成就感。
与此同时,周文彬教授的课题进入了结题阶段,姜羡负责的报告部分获得了高度评价。教授私下里对她表示,她的分析深度和视野远超同龄人,甚至比很多研究生都要出色,鼓励她未来可以考虑在学术研究或产业分析领域深造。
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学业顺利,团队稳步前进,商业布局暗藏机遇。
然而,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姜羡刚和团队开完例会,准备放松一下,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吴彤的微信,内容让她微微蹙眉。
「姜羡,最近有空吗?有个事情,可能有点敏感,想私下听听你的看法。」吴彤的语气似乎有些不同往常。
姜羡回复:「吴彤姐请说,我方便。」
吴彤很快发来一段语音,背景音有些嘈杂:「是这样,我最近不是在推进那个国风Ip的短视频合作嘛,进展还不错。但今天偶然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有家新冒头的公司,叫‘幻视科技’的,也在接触类似的国风创作者,而且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有点……不太正常。关键是,他们背后好像有‘迅捷科技’的影子。我总觉得这事有点蹊跷,想起你之前对市场动向挺敏锐的,所以想问问你怎么看?」
“迅捷科技”…… again.
姜羡的眼神锐利了起来。这家公司,似乎无孔不入,正在以各种方式切入与她相关的或她关注的领域。从教育科技到内容创作,它的触角伸得又广又快。
这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更像是一种带有战略意图的布局和试探。
平静的校园生活之下,深涌的暗流,似乎正悄然向着她汇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