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远趴在土坡后,双眼盯着林中小径入口。那点红光已经消失,但树冠的晃动还在他脑子里回响。他知道里面有人,而且不是普通百姓。
他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士兵,压低声音说:“你们留在这里,原地不动。我往前再探一段。”
没人出声,只有一人轻轻点头。
他摘下斗篷,只穿深色布衣,把短匕插进腰带,手脚并用地向前爬行。腐叶在身下发出细微碎裂声,他屏住呼吸,一寸寸靠近林缘。
地面潮湿,泥土松软。他贴着一根倒伏的树干前进,借枝叶遮挡视线。前方五十步内,小径两侧石头摆放得不自然,明显被人动过。他认得这种标记——上次在缴获的倭寇布条上见过同样的排列方式。
风从海面吹来,带着咸腥味。他不敢大口呼吸,怕气味随风飘出去。他慢慢抬起身子,从两棵树的缝隙间望进去。
三名倭寇正站在岩缝前交接换岗。一人手持长刀,另一人背着火铳,第三个人手里拿着一面小旗。他们说话声音不高,但口令清晰可辨。张定远听不懂全部,但“守夜”“无异状”几个词还是分辨出来了。
岩缝后有火堆余烬,隐约可见兵器架轮廓。还有人影走动,至少五六个。
这是个秘密据点,藏得很深。他记下位置和布局,准备后撤。
刚退到半途,右脚踩上一根枯枝。
“咔”的一声,在寂静林中格外刺耳。
他立刻伏地不动。前方林子里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一名倭寇提刀走出岩缝,左右张望。接着又出来两个,分散搜索。
张定远迅速打出手势:左路、右路、中路,分三方向撤离。他自己反向折入密林深处。
身后响起号角声,短促急促。倭寇开始合围,脚步声从四面八方逼近。
他贴着一棵大树站起,拔出短匕握在手中。不能硬拼,必须甩开他们。
他撕下外袍一角,绑在一块石头上,用力抛向右侧灌木丛。布料刮过枝叶发出响动。
两名倭寇立刻朝那边追去。
另外三人继续向他这边压进。
他转身疾奔,脚下踩碎落叶,顾不得隐蔽。身后传来喊叫声,敌人已发现他的踪迹。
他冲进一片竹林,利用密集竹竿遮挡身形。回头一看,五名倭寇紧追不舍,其中一人牵着猎犬。
狗鼻子能嗅出他的气味。不能再直线逃跑。
他突然停下,脱下一只鞋,扔进溪流上游。然后跳进下游浅水处,逆流而上,踩在石面上走。
水流冲刷掉他的脚印。他爬上岸时,已离开原本轨迹三十步远。
追兵在溪边停下,猎犬狂吠不止。但他们误判方向,顺着鞋的方向追了下去。
张定远靠在一棵树上喘气。肩部擦伤开始渗血,但他没时间处理。
他摸出怀里的麻绳残段和炭纸笔记,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丢失。然后取出油布囊,将两样东西包好,塞进贴身内袋。
天色渐暗,雨云压顶。
他必须赶在大雨前脱离包围圈。否则山路湿滑,更难行走。
他选了一条陡峭山脊线,那里不适合大队人马通行。攀爬时手掌被岩石划破,但他咬牙坚持。
翻过一道断崖时,脚下碎石滚落。他差点失足,抓住一根藤蔓才稳住身体。
下面就是悬崖。他抬头看,追兵已登上高地,在边缘来回搜查。
他抓着藤蔓,一点点滑下崖壁,悬在半空。风吹得他来回晃动,手指逐渐发麻。
上面的脚步声停了。
一个倭寇蹲在崖边往下看。他看不到张定远,只看见深谷和雾气。
片刻后,那人起身,挥手示意其他人离开。
等脚步彻底远去,张定远才开始攀爬。他绕到崖底一条隐秘溪道,沿着水流逆行。
十里山路,他走了整整两个时辰。中途换了三次路线,避开所有可能设伏的路口。
雨水终于落下,先是零星几点,后来变成倾盆大雨。山路泥泞,每一步都打滑。
他右手扶着岩壁前行,左手始终护着胸口的情报。伤口被雨水泡得发白,疼得厉害。
远处传来野兽低吼,不知是狼还是豹。他停下脚步,抽出短匕握在手中。
吼声没再响起。
他继续走。靠着星位判断方向,特种兵训练里的野外生存技能此刻救了命。
凌晨时分,雨势稍减。他看到前方山坡上有块黑色巨石,形状像卧牛——这是接应点标记。
他掏出信号弹筒,拉开发射栓。
“砰!”
红色光球升空,在雨幕中炸开。
不到一刻钟,三名后备队士兵从树林里冲出,见到是他,立刻上前搀扶。
“将军!我们接到命令在这里等你!”
“我没死。”他说,“情报在我身上。”
士兵们脱下外衣给他披上,一人背起他,其他人持刀警戒四周。
他们穿过最后一段密林,抵达主营辕门外。
守门士兵见到这支队伍,立刻打开栅栏。
张定远被放下地,自己站直身体。浑身湿透,脸上满是泥污,肩部伤口还在渗血。
他从怀里取出油布囊,紧紧攥在手中。
辕门内灯火通明,巡逻士兵来回走动。他知道戚继光还在等消息。
他迈步向前,脚步沉重但稳定。
一名接应士兵低声问:“要不要先处理伤口?”
张定远摇头。
“先见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