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招待办完,日子像是开了加速器一样往前跑,元宵一过,年味也就散了。
冬雪还未消融,春耕就要准备起来了。
过完元宵,向烽就带着银子,和云茂山看好田地,去县衙又换了一张田契回来。
“水田和咱们家之前的田在一起,旱田和岳父他们家离得近。”
向烽把大致位置一说,云乐就知道自家新买的田在哪里了。
“去年咱们家的田里只种了一季水稻,今年咱们有了三亩水田,两亩旱地,家里也有我帮忙,我们可以多种点。”
云乐捧着田契说。
水秀村地处中原地带,水土虽然没有南方肥沃,可好好侍弄田地,也是可以稻麦两熟的。
“水田一年两熟?”
“对,咱们先种水稻,等秋收后,再种冬小麦,到来年夏天可以收小麦,然后再肥肥地,让土地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再种水稻了。这样,咱们俩也不会缺口粮了。”
“至于旱地,可以种点粟米,粟米耐旱,产量也稳定,煮粥做饭都香呢!”
向烽听着云乐的讲述,心里盘算着这些活计,一共五亩田地,水田一年两熟,自己还要上山打猎,都留给云乐一个人,他肯定忙不过来。
可他们家底太薄了,粮食是生存基础,他家的粮翁只能装满一个,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不够。
算了,自己到时候多做点,不行就请人来帮忙,不会累到云乐的。
两个人敲定田地的种植,等地气渐暖,河水化冻,春耕便提上了日程。
先说那三亩水田。 这是家里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一整年的口粮。
向烽早早去了岳父家,请教有经验的云茂山。
“惊蛰过后,就要开始准备秧田了。”云茂山叼着烟斗,细细道来,“选一块向阳、水源方便的田,把底肥下足,精耕细作,把土块耙得细细的,平平的,才好撒种育秧。”
这事儿精细,向烽力气大,负责犁田、耙田这些重活。
他挽起裤脚,赤足踩进还带着凉意的水田里,扶着犁铧,驱使从岳丈家借来的壮实水牛,将沉睡了一冬的田地深深翻开。
泥浪翻滚,散发出泥土特有的腥香。
云乐也没闲着,他心细,负责筛选稻种。将饱满金黄的谷粒用清水浸泡,待其微微冒出白嫩的芽尖,便是最好的秧苗种子。
待到向烽把秧田整治得如镜面般平整,云乐便挽起袖子,赤着脚,小心翼翼地将发了芽的稻种均匀地撒进软烂的泥床里,仿佛在播种希望。
“等秧苗长到一拃高,大概谷雨前后,就能插秧了。”云乐看着那片嫩绿的秧田,眼里满是憧憬。
旱田的活儿相对简单些。
向烽用锄头将田地深翻,敲碎土块,云乐跟在后头,将草根石子一一拣出。然后按照规划,起垄的开沟,点种的点种。
向烽力气大,负责挖坑,云乐则提着装种子的篮子,小心地将希望的种子埋进温润的泥土里。
春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田埂上,夫夫二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默契配合,汗水滴落在新翻的泥土里,虽忙碌,却充满了对秋日丰收的期盼。
小两口白天在田里忙的热火朝天,晚上回家倒头就睡,连轴转了七八天才将地里的活都做完了。
“开春了,我打算明天先上山转转,看看能不能猎到点什么。”
向烽这话,是在晚饭后,两人就着一点微弱的油灯光,收拾农具时说的。
春耕这场硬仗总算告一段落,两人都瘦了些,也黑了些,但精神头却很好。
云乐正弯腰擦拭锄头上的泥土,闻言直起身,脸上露出一丝担忧:“这刚忙完,也不歇两天?山里的雪才化透,路还滑着呢。”
向烽将磨得锃亮的柴刀挂回墙上,回头看到自家小哥儿蹙起的眉头,知道他是担心自己。
他走过去,大手习惯性地抚上云乐的后腰,轻轻按了按那酸胀的肌肉,声音比平日更缓和些:
“不了,春汛前后,畜生也饿了一冬,正出来觅食,容易碰到。我去转转,不下深套,就在近山看看。”
他顿了顿,又道:“家里新鲜肉没多少了,我去看看有没有野鸡野兔什么的。另外咱们田地买了,也要攒点钱买头驴回来,以后下田也能轻松点!”
云乐知道他主意已定,对山里的情况比自己清楚得多。
他抿了抿嘴,把担心压下去,转身去里屋拿出向烽的弓箭和那件厚实的旧皮袄:“那……你千万小心点,别往深山里钻。早去早回。”
“嗯。”向烽应着,接过装备仔细检查起来。
弓弦是否够力,箭簇是否锋利,皮袄有没有需要缝补的地方。
云乐就坐在一旁,就着灯光,把他明天要穿的绑腿又加固了几针,确保不会被山里的荆棘扯破。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向烽就起身了。
云乐比他起得更早,灶房里已经飘出了米粥的香气,还特意烙了几张扎实的干饼,用油纸包好,给他带在路上当干粮。
“吃点热的再走。”云乐把盛得满满一碗粥递到他面前,又往他怀里塞了个还烫手的水煮蛋。
向烽没说话,坐下来安静地吃完,粥的温度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临出门前,他看着站在门口、衣角被晨露微微打湿的云乐,多嘱咐了一句:
“我走了。地里的草……等我回来再锄也来得及,你别累着。”
“知道啦,你快去吧。”云乐心里一甜,催促着他,直到那高大挺拔的身影消失在清晨薄雾笼罩的山路尽头,才转身回屋,开始忙活自己一天的活计。
向烽不在家,院子里似乎一下子空荡安静了许多。
云乐绣了会帕子,想了想拿起钱袋往村里养春雏的孙大娘家去了。
开春了,鸡鸭这些也要养起来。
“孙大娘?在家吗?”
云乐站在院子外问。
孙大娘一看是云乐,忙出来把院门打开,
“乐哥儿,今天怎么有空来大娘这里啊!”
“这不开春了嘛,想买点小鸡小鸭回去养,准备收点鸡蛋吃呢!”云乐笑着和孙大娘说。
“好,好,刚育了好几窝呢,个个都精神着,你和我到后院来,自己挑!”
云乐跟着她一起去了后院,听到叽叽喳喳的鸡鸭叫声,果然和孙大娘说的一样,很精神呢!
“乐哥儿打算买多少呢?你们后山院子大,多养点也没事!”
向烽要去山里打猎,田里的重活他也要承担,自己要多帮衬,要是买了驴,猪仔一生,打草的活也不少,今年先少养点,够他们吃就行。
“大娘,给我捉十只母鸡,两只公鸡,五只鸭子就行。我今年第一次养,怕侍弄不好,养少点,伺候精细点,能下蛋就成!”
“好,乐哥儿,你这么能干,肯定能养好的呢!”
“好,大娘也帮忙算算多少钱。”
云乐把带来的竹筐放在地上,准备装小鸡小鸭。
“小鸡八文一只,鸭子九文一只,你一共给我一百四十文就行!”
云乐算了下,孙大娘给自己绕了一文钱,痛快的把铜板数出来,让她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