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俱是神色激动,“是。”
三人走后,贾诩诧异的看着谢珩衣角的尘土,
“临渊,你这是在土里打了个转?”
谢珩微微摇头,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修整院子罢了。”
贾诩没有过多过问,“临渊,临淄大学新一批的学子马上就要肄业了,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谢珩眼里闪过一丝捉摸不透的幽光,
“朝堂该清理一批人了。”
贾诩嘴角弯起,也很是期待。
永初元年四月初一,谢珩在朝堂上扔下了一颗大雷。
谢珩出列,手持笏板,
“臣启奏,废除察举制,用科举取士。”
朝臣窃窃私语,
“科举是什么?”
“是啊!”
谢珩面色不变,接着说道,
“ 科举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不论出身地位。 ”
没有给官员们反应的机会,谢珩接着道,
“ 可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当然,现在还不完善,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先举办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来遴选人才。”
世家官员先炸了,这完全就是撅世家的根基。
朝堂大半的官员纷纷出列,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如此行事,我大汉危矣!”
“若陛下同意青州王奏请,臣请辞官归乡。”
接下来,众人异口同声,
“臣请辞官。”
刘协嘴角带着若有似无的冷笑,“诸卿可是认真的?”
众人连连点头,“臣请辞。”
刘协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啊!朕允了。”
嗯!世家官家正要点头,回过神来,才发现刘协说了什么。
陛下,陛下他答应了。
当即就有不少人晕厥,剩下的一大部分人要撞柱明志。
谁知刘协不但不劝,还让众人让开,兴致勃勃道,
“撞吧,也让朕看看这大汉的忠臣,
史官何在?”
一旁的史官眼神发亮,犹如黑夜里的夜猫般射出热烈的视线,
“臣在。”
刘协呵呵一笑,“记住,将诸位爱卿的壮举,一字不落的记下来。”
史官兴奋的舔了舔嘴角,他已经能预想到,将来后世人看到这段,就会想起他的名字。
哈哈哈!
名留青史啊!
史官奋笔疾书,将面前的朝臣的表情动作描画的非常清晰明了。
正要撞柱的大臣见没人再拉着他,讪讪退下。
本想着朝堂没了他们不能运转的世家官员,第二日就听见青徐二州学子集体进洛阳的消息。
那整齐划一的学子服,意气风发的风貌,看的洛阳百姓咋舌不已。
“这些先生们好俊啊!”
“是啊!这哪来的?”
一个学子看着掉在地上的一方帕子,捡起送回到摊主手里,笑道,
“我们是青州学子,来参加擢选的。”
摊主黝黑的脸上染上薄红,见学子态度良好,大着胆子攀谈起来,
“难怪,那先生您一定出身士族吧!”
那学子摇摇头,“我就是农家子。
老丈每日卖些帕子,能养活一家人吗?”
老丈哈哈一笑,“之前是不能,不过,自从临渊先生除掉董卓,又减免了赋税,勉强温饱罢了。”
学子皱起眉,建议道,
“老丈,你这帕子绣工如此好,就是布料差了些。
您可去青州商行问问看,看收不收,这样的绣工在青州可是能赚很多。”
老丈心里有些顾虑,那些地方一看就不是他这种人能进去的。
学子明显看出了他的顾虑,温声道,
“老丈不必忧心,商行乃是青州官府开的,他们并不是看人下菜碟的。”
正巧前方一人喊道,
“欧阳,快来,点名了。”
欧阳朝老丈一礼,“老丈记得去啊!晚辈先走了。”
欧阳走后,两边的摊主都围了过来。
“刑老,那位先生跟你说了什么?”
刑老回过神来,
“他们是青州学子,是来参加擢选的。”
“原来是青州学子,看着就精神。”
“就是说啊!还如此平易近人。”
刑老看了看妻子绣出的精美的手帕,决定去商行看看。
看着刑老收拾东西,听了一耳朵的旁边之人诧异道,
“刑老,您真准备去啊!”
刑老认真点头,“问问看,万一呢?”
青州商行的负责人心里激动。
哈哈,可算是把商行开到了洛阳,反贼,他们现在还是反贼吗?
该死的世家,看我不把你们的店铺都干倒闭。
刑老一边问路,一边走过来,就看见一座恢宏壮大的三层高楼。
门前的小二看到刑老过来,微笑着上前,
“老丈,可是要来与我们青州商会做生意。”
刑老面对小二哥的热情有点招架不住,后退两步,
“我是来问问你们收不收这帕子?”
说着刑老就打开了包袱。
小二哥点头示意后,拿起了一方蝴蝶帕子。
手指细细摸过,惊叹道,
“这绣工,这色彩搭配,真是绝了。
老丈,走,我带您去见我们管事。”
刑老眼里闪过一丝激动和欣喜,跟着小二进了大堂。
没想到外面看着安静的商会里面十分热闹。
到处都是交谈的身影。
小二哥将刑老带到一个身着精致的商人面前,
“师傅,您看看这位老丈的刺绣。”
管事看着咋咋呼呼的徒弟,先是瞪了他一眼,
“出去,门口站着。”
小二哥失落的低头,全身散发着阴气,飘到了门外。
然后笑着对刑老说:“那小子是我徒弟,平日里总有些不着调,罚他几天,老丈莫要见外。”
刑老摇头,“管事言重了。”
“老丈请坐,我先看看帕子。”
刑老紧张的坐在一旁,看着管事认真仔细的抚摸着帕子。
他发誓,他成亲的时候都没那么紧张。
片刻后,管家笑道,
“这手艺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方便问下是谁人的作品吗?”
刑老一脸自豪,“这是我妻子绣的,她年轻时是宫里的绣娘。”
管家连连惊叹,“原来如此。
老丈可愿让老夫人来教授我们青州商会的绣娘。
一来是老夫人年事已高,这刺绣又是耗神费眼之事。
二来,这刺绣在上边可是紧俏货,换上上好的材料,卖给世家,一副就能赚不少。
老夫人也能从中抽成,养活家里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