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安置办的办公桌上,搪瓷杯里的花茶还冒着热气,李胜利刚在一份退伍士兵安置报告上签完字,就听见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抬头见是周晋冀,他立马放下钢笔,笑着往椅背上一靠:“我当是谁,原来是你这个大忙人。”
周晋冀手里拎着个印着肉联厂标志的帆布包,快步走到桌前,把包往桌上一放:“李主任,刚从厂里过来,给您带点我们新出的卤味尝尝鲜。”他打开包,露出里面码得整齐的真空包装,“猪头肉、猪耳朵都有,您回家加热几分钟就能吃,省事儿。”
李胜利拿起一袋猪耳朵,对着光看了看——透明包装里的肉色泽鲜亮,连一点油星都没渗出来,忍不住夸赞:“你小子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以前在北边打仗,你是冲锋陷阵的好手;现在管肉联厂,又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他话锋一转,挑眉道,“说吧,带着东西上门,准没空手的道理。太难的事儿我可办不了,安置办这摊子;你也知道不好支应。”
周晋冀在对面的木椅上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凉茶,慢悠悠开口:“李主任,这次还真不是难事儿,反而是桩双赢的好事。”
他指尖敲了敲帆布包,“您也听说了,我们厂的卤味现在卖得火,从每天五百斤加到两千斤,还是供不应求。车间里的工人连轴转都忙不过来,扩建的棚子都搭好了,就差人手。”
李胜利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等着他往下说。“上级的正式招工指标还没批下来,但活儿不等人。”周晋冀身子微微前倾,“我想先招一批临时工,工资全由厂里承担,待遇绝不含糊——基本工资同正式工一样,管两顿饭;住厂里的集体宿舍。”
“你要的人,怕是有说法吧?”李胜利何等精明,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不然你直接去劳务市场招就行,犯不着跑我这儿来。”
“还是李主任懂我。”周晋冀笑了,“我就想要退伍士兵。咱都是当过兵的,知道这些弟兄们纪律性强、靠得住;干体力活也不惜力,比招零散工人省心多了。现在厂里供应四九城居民肉类视频,人手必须信得过。”
他顿了顿,补充道:“虽然现在是临时工,但我向您保证,只要干得好,将来有转正指标,第一批就给他们转。绝不让弟兄们干着正式工的活,拿着临时工的待遇,寒了心。”
李胜利的眼睛瞬间亮了。安置办最近正为退伍士兵安置的事犯愁——政策优待是有,但岗位有限,不少老兵在家待业,家属天天来办公室打听消息。
周晋冀这波操作,简直是帮他解了燃眉之急。“你这哪是来求我,分明是来帮我忙的。”他拍着桌子笑,“说吧,要多少人?”
“一百人就够。”周晋冀伸出一根手指,“先把现有车间的缺口补上,要是后续扩建跟不上,我再过来麻烦您。”
“一百人没问题。”李胜利拿起笔,在便签上写了个联系方式,“我让人把待安置的老兵档案整理一下,优先挑那些家里困难、干活实在的。你后天派人来对接,直接带他们去厂里体检,合格就能上岗。”
他把便签递过去,话锋一软,“不过你小子也别光想着干活,我跟你说个正经事。”
周晋冀接过便签,连忙应道:“您说。”
“今天肯定没时间了,晚上还要开安置工作会。”李胜利看着他,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熟络,“过年期间,你必须留一天时间给我,过来家里吃饭。这事儿你不能拒绝,不然我可跟你翻脸。”
周晋冀心里一暖,知道这是李胜利真心把他当自己人。“您都这么说了,我哪敢不去。。”
从安置办出来,周晋冀脚步都轻快了不少。手里的便签虽小,却意味着一百名可靠的人手即将到岗,肉联厂的生产压力能彻底缓解。
他开着车往厂里赶,路过供销社时,又看见买卤味的人排起了长队,心里更踏实了——有了人手,就能扩大生产,这生意才能越做越稳。
回到肉联厂,周晋冀第一时间把老陈和赵刚叫到办公室,把招工的事一说,两人都喜出望外。“这下可好了,包装车间的工人都快累垮了。”赵刚搓着手,“我这就去收拾集体宿舍,再把体检的医生联系好,保证老兵们一到就能安顿下来。”
老陈则算了笔账:“一百个临时工,每月工资也就3000块左右,现在卤味的利润完全能覆盖。等他们转正,厂里的骨干力量也更稳了。”
周晋冀点点头,看着窗外忙碌的厂区,心里盘算着更远的事——这一百名老兵不仅是劳动力,更是他信得过的自己人。等粮食和肉类储备彻底到位,就算明年真的遇到困难,有这些弟兄在,肉联厂也能稳稳地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