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姑深山救人的事儿,在平安县传为美谈,尤其是勘探队那帮小伙子,提起红姑都竖大拇指,小王更是成了红姑的忠实拥趸,没事就偷偷往县衙后院瞟。不过,这风头很快就被另一桩大喜事给盖过去了——咱的钱书吏,钱多多,要成亲了!
新娘子不是别人,正是豆腐坊那位心灵手巧、性情温婉的柳娘子。两人一个抠门到极致,一个勤俭持家,一个精于算计,一个善于经营,经过前番共患难(钱多多捐私房、柳娘子悉心照料),又一起经营豆腐坊,这日子处着处着,竟处出了真感情。杜明远乐见其成,亲自做了媒人,择了个黄道吉日,要把这好事儿给办了。
消息传出,全县百姓都替他们高兴。钱多多虽说抠门,但关键时刻靠得住,柳娘子更是人缘极好。大家都琢磨着,这喜宴可得热闹热闹。
可这喜宴怎么个办法,却让钱多多犯了难,或者说,让他那颗“铁算盘”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煎熬!按他本意,最好是悄默声地领个证,顶多请杜大人、孙书吏等三五核心人物吃碗面条了事。可柳娘子虽节俭,却觉得人生大事,总该有个仪式,请几位亲近的街坊邻居见证一下。杜明远也发话了:“多多,成家是大事,不可太过简薄,该有的体面还是要有的,费用县衙可酌情补贴一些。”
钱多多一听“补贴”,小眼睛亮了一下,但随即又肉疼起来——就算补贴,自己也得出血啊!他抱着算盘算了三天三夜,头发都揪掉了好几根,终于制定出了一份在他看来既“体面”又“极致节俭”的喜宴方案:
宾客名单:严格控制在两桌!县衙同僚一桌(杜、孙、李、红,加俩衙役头儿),街坊代表一桌(主要是豆腐坊常客和左右邻居)。多一个都不行!
宴席标准:四菜一汤!绝不多加!
菜式:一碟柳娘子拿手的酱香小咸菜(成本几乎忽略不计)、一盆自家豆腐坊出的烩豆腐(主料自产)、一盘后山采的时令野菜炒鸡蛋(鸡蛋是屯里人送的贺礼)、一条从河里现捞的巴掌大鲫鱼(李火火带着二嘎子摸来的)。汤是豆腐清汤,撒点葱花。
酒水:散装米酒,限量供应,每人一小盅,意在沾喜气,不在喝醉。
仪式:拜天地从简,不放鞭炮(省钱且避免惊扰),改由孩童们唱喜歌。
这方案一出,柳娘子哭笑不得,杜明远直摇头,李火火嗷嗷叫着“不够塞牙缝”,连孙慢慢都慢悠悠地说:“……未……免………………过………………于………………清………………苦………………” 只有红姑没啥表示,反正她吃啥都行。
钱多多却振振有词:“咱们是过日子!讲究个实在!铺张浪费那是败家!这四菜一汤,有荤有素,有咸有淡,寓意四季平安,一汤圆满!多好!”
眼看吉日将近,钱多多牙一咬,脚一跺,就按这个办!他亲自监督采买(其实没啥可买的),严格控制分量,连葱姜蒜都算计着用。喜宴就摆在县衙后院,桌椅都是借的。
到了正日子,虽说是“四菜一汤”,但架不住柳娘子手艺好啊!那咸菜脆生生,烩豆腐鲜嫩嫩,野菜鸡蛋清香扑鼻,小鱼烧得滋味十足。再加上乡亲们真心实意的祝福,气氛竟然出奇地温馨热闹。
李火火虽然嚷嚷菜少,但吃得比谁都香,还非要跟吊着胳膊的钱多多喝交杯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孙慢慢慢悠悠地送上了一副亲手写的对联,字字珠玑,寓意美满。杜明远作为主婚人,言语恳切,祝福他们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连红姑都破例喝了一小口米酒,脸上微微泛红。
最让钱多多意外的是,街坊邻居那桌,大家不仅没嫌弃宴席简单,反而自发地从家里端来了拿手菜——张婶添了一碗红烧肉,李大爷加了一盘炒腊肠,赵大嫂送了一碟炸丸子……瞬间,两桌饭菜变得琳琅满目,丰盛无比!原来大家早知道钱多多的性子,都准备好了来“帮衬”一把!
看着满桌的菜肴和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听着大家的祝福和欢声笑语,钱多多那惯于拨拉算盘珠子的手,第一次有些颤抖。他鼻子发酸,眼眶发热,心里那股算计劲儿,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暖烘烘的东西给冲得七零八落。他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盖着红盖头、安静温婉的柳娘子,突然觉得,这“浪费”点,好像……也挺值?
柳娘子悄悄在桌下握了握他的手,低声道:“你看,大家多好。”
钱多多重重地点了点头,端起那盅米酒,生平第一次,发自肺腑地、大声地对众人说:“俺钱多多……谢谢大伙儿!谢谢杜大人!俺……俺以后一定跟柳娘子好好过日子!”
这一刻,那个锱铢必较的钱书吏,仿佛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了烟火气、有了牵挂的丈夫。
宴席散后,微醺的钱多多和柳娘子回到简单布置的新房。看着窗棂上贴的大红喜字,钱多多搓着手,看着柳娘子,嘿嘿傻笑。柳娘子嗔怪地看他一眼,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钱多多。
钱多多打开一看,愣住了——里面是豆腐坊这半年来的账本和一个小钱匣子。
“当家的,”柳娘子柔声道,“以后,这账,归你管。家,也归你当。”
钱多多捧着那沉甸甸的账本和钱匣,手抖得更厉害了。这可不是县衙的公账,这是他们自己的小家啊!他忽然觉得,肩上多了副甜蜜的担子。
可这抠门半辈子的老钱,真能当好这个“家”吗?
面对这“财政大权”,他是会更抠门,还是……会变得不一样呢?
这新婚的小日子,能过得顺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