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造船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红的铁和湿咸海风混合的气味。
在船厂最核心的船台上,一个巨大的钢铁骨架已经初具雏形。
它不像旁边正在建造的福船那样,有着优美的弧线和高耸的龙骨,它棱角分明,像一个被放大了无数倍的铁盒子,笨拙而丑陋。
工匠们围着这个怪物,脸上的表情,混杂着敬畏与困惑。
“老张,你说这玩意儿真能浮起来?俺造了一辈子船,就没见过用铁皮当船壳的。”
一个年轻的工匠,用锤子敲了敲那厚达半寸的铁板,发出“铛铛”的闷响。
被称作老张的老师傅,是江南最有名的造船匠人,被宋应星重金请来。
他眯着眼睛,仔细研究着手中的图纸,图纸上那些名为“铆接工艺”和“水密隔舱”的设计,让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露出恍然之色。
“陛下的心思,不是咱们能猜的。”老张头也不抬地说道,“你别管它能不能浮,照着图纸做,尺寸错了一分,你我都担待不起。”
水密隔舱这个设计,他看懂了。
将船体内部用铁板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即便一个舱室破损进水,也不会导致整艘船沉没。
这个想法,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他拍案叫绝。
但另一个核心部件,却让他们整个团队都束手无策。
在船厂旁边新建的锅炉车间里,宋应星正对着一个刚刚铸造完成,却布满裂纹的巨大铁罐子唉声叹气。
这是皇帝图纸上的高压蒸汽锅炉,是那艘铁甲舰的心脏。
按照设计,它需要承受比现有任何蒸汽机都高出十倍的压力,以驱动巨大的螺旋桨。
他们用最好的精铁,最精湛的铸造工艺,连续试验了七次,每一次都在加压测试的最后阶段,伴随着一声巨响,宣告失败。
“材料不行,还是我们的工艺不行?”宋应星喃喃自语,花白的头发显得更加凌乱。
他身后的格物院学生们,围着那堆废铁,争论不休,却谁也拿不出解决办法。
紫禁城。
朱由检的系统界面上,进度条顽固地停留在15%的位置。
【项目:龙渊试验型铁甲舰。】
【当前进度:15.3%(滞后)。】
【瓶颈分析:核心模块“高压锅炉”制造失败。】
【失败原因:1. 钢材抗拉强度与韧性不足,无法承受设计压力。2. 焊接与锻造工艺落后,存在应力集中点。】
【解决方案生成中……】
【方案一:降低锅炉设计压力。后果:舰船最高航速将低于10节,无法形成对风帆战舰的绝对速度优势。方案评估:不可接受。】
【方案二:升级材料与工艺。】
【指令下达:1. 西山皇家炼钢厂,即刻启动“锰钢合金”试制项目。要求:七日内,提供第一批合格钢板。2. 《高压容器弧焊工艺指导手册》交宋应星执行。】
一道电报,从京师发出。
七天后,当第一批闪烁着暗蓝色光泽的锰钢钢板,由火车运抵天津造船厂时,宋应星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种钢材的硬度和韧性,远超他见过的一切金属。
而那份《指导手册》,更是如同天书,里面详细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名为“催化熔锻”的连接技术。
它利用皇家化工厂提供的一种名为“赤金散”的神秘粉末,在特制反应器中加热,释放出一种能让煤气火焰温度骤增的气。
这股气与煤气混合,通过一个精巧的喷嘴,形成一道青白色的炽烈火舌。
这火舌并不能直接熔化钢铁,而是将其接缝处瞬间加热到灿烂的白炽状态。
紧接着,由小型蒸汽机驱动的联动汽锤以极高的频率进行锤击,将两块处于半熔融状态的钢板完美地锻合在一起,形成的接缝浑然一体,强度远超任何铆接或传统锻焊。
“神乎其技!这真是神乎其技啊!”宋应星捧着手册,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
“以化学之法催生元气,再以机械之力行锻合之功!化无形之气为有形之力,此乃真正的格物至理!陛下……陛下之学,已通天人之际!”
技术瓶颈被突破,铁甲舰的建造进度,重新回到了正轨。
与此同时,皇家海军学院的第一批学员,也被派到了造船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他们不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抽象的理论,而是亲手触摸那冰冷的钢板,亲眼看着巨大的蒸汽锻锤,将一块块烧红的钢锭,塑造成传动轴的模样。
一名叫李大海的渔家子弟,正蹲在船底,对照着图纸,研究着螺旋桨的安装角度。
他身旁,一名老船匠撇了撇嘴。
“小娃子,看啥呢?别费劲了。老夫跟你说,船要跑得快,得靠帆吃风。这玩意儿在水底下瞎搅和,能有多大力气?”
李大海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污,认真地解释,“老师傅,您说的不对。”
“根据《流体力学》里的公式,螺旋桨通过旋转,对水产生向后的推力,水就会给船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只要我们锅炉的功率足够大,这个力,远比风帆提供的力要稳定和强大。”
老船匠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没完全听懂,但他从这个半大孩子的眼中,看到了一种笃定。
就在造船厂一片热火朝天之时,一阵不和谐的声音,传了过来。
大明水师福建总兵郑芝龙,在几名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船台前。
他是一位在海战中成长起来的宿将,平生最得意的,就是在料罗湾海战中,率领福船舰队,用火攻战术,重创过荷兰舰队。
他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铁疙瘩,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鄙夷之色。
“这就是京里传得神乎其神的新战船?呵呵。”郑芝龙冷笑一声。
“没有桅杆,如何借力?船身如此低矮,一个巨浪打过来,岂不就成了水鬼的铁笼?通体是铁,笨重不堪,在海上如何转向追敌?简直是小孩子的胡闹!”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一些旧水师出身的工匠的附和,他们对风帆战舰,有着深厚的感情,天然地排斥这个钢铁怪物。
“郑将军所言极是!海战之道,在于灵活机动,抢占上风。这铁疙瘩,怕是连海盗的快船都追不上!”
宋应星闻讯赶来,听到这些言论,气得胡子直抖。
“郑将军!你未见其全貌,岂可妄下断言!”
“宋大人,”郑芝龙对他还算客气,但语气中的傲慢不减,“您是格物大家,本将佩服。”
“但说到海战,您是外行。这东西,在图纸上或许厉害,可到了变幻莫测的大海上,就是一堆无用的废铁!”
“我福建水师的一艘福船,就能把它耍得团团转!”
争论越来越激烈,甚至连海军学院的学员们,也和那些旧水师的匠人吵了起来。
消息,通过锦衣卫的每日简报,传到了朱由检的案头。
【事件:新旧海军理念冲突。】
【冲突核心:木制风帆战舰与铁甲蒸汽战舰的战术价值争论。】
【系统分析:语言辩论,效率低下,无法根除质疑。】
【最优解:进行物理对比测试,用无可辩驳的实验结果,统一思想。】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没有下旨斥责郑芝龙,也没有为宋应星辩护。
他只是平静地对侍立一旁的雷鹰,下达了一道指令。
“雷鹰。”
“臣在。”
“通知皇家模型厂,按照一比五十的比例,仿制一艘福建水师的主力福船,以及一艘荷兰人的盖伦帆船。要求模型结构、配重、动力系统完全仿真。”
“将龙渊号的同比例模型,也准备好。”
雷鹰领命而去,他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但他知道,每当皇帝开始对什么东西进行测试时,往往就意味着那东西离被彻底摧毁不远了。
一周后,龙渊号的核心动力,那颗由锰钢打造,采用全新催化熔锻工艺制成的高压锅炉,进行了最终点火测试。
当阀门打开,炽热的蒸汽冲入汽缸,推动着数丈长的传动轴,开始稳定而有力地旋转时,整个天津造船厂,都沸腾了。
郑芝龙的嘲讽,还在耳边。
但新的时代,已经伴随着这颗钢铁心脏的轰鸣,不可阻挡地,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