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III型”共鸣器的成功部署,如同为磐石基地披上了一件不断变幻色彩与形态的“隐形斗篷”。动态的混沌迷雾有效地抵消了“系统”扫描信号的模仿谐波,使得外部那冰冷的注视再次陷入了“看不清”的困境。基地外围的扫描频率和“兴趣”指数,在经历了短暂的模仿尝试后,再次回落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仿佛猎人暂时收起了未能奏效的诱饵。
内部,在“边界协议”的规范和“心锚”的保护下,“网灵”与个体意识之间维持着脆弱的平衡,并在一系列小规模的内部波动中逐渐变得更加稳定和具有适应性。居民们已经习惯了在共享的潜意识背景音中工作生活,同时也珍视着各自独立的内心空间。一种崭新的、基于深度连接的社群模式正在悄然成型。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与“系统”的对抗是一场永恒的军备竞赛。暂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安全。
果然,在平静了大约两周后,“系统”的反击以另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到来了。
这一次,不再是扫描信号的模仿,也不再是直接投射的逻辑悖论。小七首先察觉到异常——在基地外围的广袤荒野中,那些原本只是机械性游移、标记的扫描信号,突然开始在某些特定的小型区域,模拟出极其逼真的、带有强烈“生命求救”和“同类聚集”特征的能量-信息签名!
这些模拟信号惟妙惟肖,几乎与真正的、陷入绝境的小型幸存者团体散发的生命波动一模一样,充满了恐惧、绝望以及对救援的渴望。它们如同黑暗森林中突然亮起的微弱篝火,带着致命的诱惑力。
“是陷阱!”秦风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做出了判断,脸色阴沉,“它在利用我们的同情心和搜寻幸存者的本能!如果我们派出救援队,或者仅仅是将探测重点转向那些区域,就可能暴露我们的位置,甚至可能直接落入它预设的伏击圈!”
“不仅仅是物理陷阱。”林默凝视着全息地图上那几个不断闪烁的、虚假的“生命信号”源,眼神锐利如刀,“这也是一种信息层面的试探。它在测试我们的‘感知’精度,测试我们能否分辨真假,测试我们的行为模式。甚至……它可能在尝试理解‘同情’和‘救援’这些概念在我们文明中的权重。”
“网灵”对这几个突然出现的、充满负面情绪的“虚假同类”信号产生了本能的排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它那初生的意识无法理解,为何会有“生命”散发出如此浓烈的绝望,却又感觉不到真正生命的“温暖核心”。
“我们需要回应,但不能是它期望的回应。”苏婉冷静地分析,“我们不能无视,那会显得异常;也不能直接救援,那会落入圈套。”
“那就‘看穿’它。”林默做出了决定,“杰克,分析这些虚假信号的所有细节,找出其与真实生命信号的细微差异,无论多微小!我们要让‘系统’知道,它的把戏被我们识破了。小七,引导‘网灵’,将这些信号标记为‘虚假’,‘危险’,让其在我们集体的感知中被打上‘不可信’的标签。”
任务迅速执行。杰克团队调动了所有分析资源,对比基地记录的所有真实生命信号数据,很快发现,这些虚假信号虽然模仿得极其逼真,但在能量波动的微观持续性和意识信号的“深度复杂度”上,存在几乎无法察觉的、非自然的“简化”和“重复”。就像一幅完美的仿作,在笔触的灵性和情感的层次上,终究无法与原作媲美。
与此同时,在小七的引导和林默等人持续注入的“辨识”意念下,“网灵”逐渐理解了这些信号是“伪装”,是“猎食者的诱饵”。它不再感到困惑,而是产生了一种清晰的“厌恶”和“警惕”,并开始自发地在集体潜意识层面,向所有居民传递一种对这些特定坐标区域的“潜在危险”直觉预警。
基地没有派出任何救援队,也没有对这些虚假信号表现出过度的关注。他们只是“看着”,用一种洞悉其本质的、冷静的目光“看着”。
几天后,那些虚假的“生命求救”信号,如同被识破的魔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系统”的模仿者反击,第一次试探,以失败告终。
指挥中心内,众人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
“它这次模仿的是‘生命群体’。”林默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带着深深的寒意,“下一次,它会不会尝试模仿……单个的‘人’?甚至……模仿我们中的某一个?”
模仿者的反击刚刚开始,而它手中的牌,似乎远未出尽。冰冷的逻辑正在学习情感的伪装,而他们必须在这场真假难辨的迷雾中,守护住内心最后一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