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帅的探访,如同在原本就浑浊不堪的水潭中,又投入了一块棱角分明、意图难测的坚冰。他留下的那些话语,带着冰冷的分析性和隐晦的指向性,在我脑海中反复回响,与阿强等人带来的微妙气息、王姨老陈带来的温暖关怀、以及周老板那看似关切实则压力重重的期望,交织成一幅光怪陆离、充满矛盾与凶险的内心图景。
身体的状况在顶尖医疗资源的介入下,开始出现缓慢而稳定的好转。碎裂的骨头被重新固定,撕裂的肌肉和软组织在药物的作用下艰难地修复,颅内的震荡也在逐渐平复。但那种无处不在的、深入骨髓的疼痛,并未远去,只是从最初尖锐的爆裂感,转化为一种更加持久、更加磨人的钝痛与酸胀,如同阴湿天气里发作的陈年旧伤,时刻提醒着我那场撞击的惨烈。
镇痛泵的剂量被医生谨慎地调低了,为了让我的神经系统不至于过度依赖药物,也为了能更清晰地评估我真实的恢复情况。这意味着,更多的时候,我需要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去对抗那潮水般阵阵袭来的痛苦。冷汗时常在不经意间浸湿病号服的后背,牙齿在无人注视时会被咬得咯咯作响,抓住床栏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
然而,正是这种逐渐清晰的痛感,反而让我混沌的意识变得清明。当药物带来的虚假平和褪去,真实的、带着尖锐棱角的现实,便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
我知道,我不能一直被动地躺在这里,等待着别人的探视,接收着真假难辨的信息,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掌控。我必须主动出击,哪怕只是在这方寸病榻之上,用我唯一还能自由运转的大脑。
是时候,进行一次彻底的“复盘”了。
这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一次动用全部精神力、结合“食卦”洞察逻辑的、对那场谋杀事件的深度回溯与推演。我要像处理一张复杂至极的“食卦”图谱一样,将车祸前后所有相关的“信息食材”——人物、动机、时机、环境、细节——进行清洗、切割、配伍、分析,品尝其背后的“滋味”,窥探其隐藏的“卦象”。
我让护士将病房的灯光调至最暗,只留下一盏床头阅读灯,在雪白的墙壁上投下一圈昏黄而集中的光晕。我拒绝了探视,将手机调至勿扰模式,彻底隔绝了外界的干扰。窗外的城市喧嚣被厚重的隔音玻璃过滤成模糊的背景音,病房内,只剩下我粗重而有时因疼痛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以及监控仪器那永恒不变的、冰冷的“嘀嗒”声作为伴奏。
我闭上双眼,摒弃杂念,开始引导自己的意识,如同操作一台精密的虚拟现实设备,重新回到那个致命的夜晚。
第一步:还原现场环境与自身状态。
意识聚焦。时间锚点:离开“云顶宫”庆功宴,走向停车场的那一刻。
· 环境“象”:午夜,寒风,相对僻静的环路辅路,路灯明亮但间隔较大,形成光暗交替的区域。周边车辆稀疏。
· 自身“象”:微醺(酒精降低了部分警觉性,但并未完全麻痹神经),精神处于胜利后的兴奋与放松状态,但也带着一丝对潜在危险的隐约直觉(拉车门时的停顿)。驾驶着极其醒目、性能强悍但目标明显的保时捷911。
· “食卦”初判:环境属“阴”(夜色、僻静),自身状态属“阳”(兴奋、张扬),但阳中带“虚”(酒意、放松)。阴阳失衡,且目标显眼,已具险象。
第二步:回溯攻击过程与细节。
意识深入。时间流速放缓,聚焦撞击前那关键的十几秒。
· 攻击发起“象”:白色金杯面包车,看似普通,但出现时机精准(弯道视觉盲区),行动果断(远光灯致盲,侧后方撞击)。远光灯的“味”:极度的“辛”(刺激、攻击性)、“燥”(灼热、令人烦躁)。撞击的“味”:纯粹的“戾”(暴力、毁灭)、“沉”(厚重、无法抗拒)。
· 车辆反应“象”:911失控、旋转、多次碰撞。金属扭曲声(“金”行受损,主杀伐,对应肺与大肠,暗示呼吸系统可能受创,事实也如此,我有肋骨骨裂和肺部挫伤)。玻璃碎裂声(脆弱的“玻璃”属“火”行,主心与血脉,象征突如其来的惊悸与血脉紊乱)。
· 肇事者“象”:动作专业,时机把握刁钻,撤离果断,车辆来源干净(套牌、报废车)。此“象”显示,对手非临时起意,乃精心策划,且具备相当资源(能搞到干净的黑车,雇佣专业人手)。其“味”冷酷、老辣、决绝。
第三步:分析关键节点——“为何是那个时刻?”
这是复盘的核心!凶手为何选择在那个弯道动手?仅仅是巧合吗?
我反复“回放”那个弯道前的瞬间。我的注意力,因为要观察弯道内侧路况,确实有极其短暂的、对后方关注的减弱。但这个弱点是任何司机过弯时都会存在的。凶手是如何如此精准地捕捉到,并同步发起致命一击的?除非……他不仅仅在跟着我,他预判了我的行为!
如何预判?他熟悉哪条路?他观察过我平时的驾驶习惯?还是……他当时就在附近,甚至能看到我车内的情形?
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闪电般划过脑海!那辆停在远处街角、没有熄火的黑色轿车! 深色车窗……它当时在那里,是巧合?还是……指挥车?!它在实时观察我的动向,通过对讲设备或其他方式,指挥金杯车选择最佳攻击时机?!
这个可能性让我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如果存在指挥车,那说明这起谋杀的组织严密程度,远超想象!
第四步:关联人物动机与行为模式。
将上述“现场卦象”与潜在的凶手进行匹配分析。
· 邹帅模式:动机充足(连续挫败),资源充足(资本可雇佣专业团队)。但其行为模式偏向于资本博弈和数据分析,使用这种粗暴的物理清除,是否符合其“人设”?他探访时表现出的不屑,是表演还是真实?指挥车的存在,更偏向于专业杀手团队模式,与邹帅的精英风格似乎略有出入,但并非不可能。
· 杨雪模式:动机复杂(被拒绝,视为障碍),手段莫测,善于隐藏。她完全可能通过隐秘渠道雇佣第三方动手。指挥车的精细操作,更符合她那种隐藏在幕后、运筹帷幄的风格。她的“味”是“幽深”、“诡谲”,与此次行动的“冷酷”、“老辣”有契合之处。
· 周老板模式:动机存疑(鸟尽弓藏?清除隐患?),资源充足(拥有处理“脏活”的影子团队)。阿强等人的探视,身上那丝可疑的清洁剂味道……指挥车的存在,如果是周老板所为,则意味着他对我有着极深的忌惮和杀心。他的“味”是“霸道”、“疑忌”,与行动的“决绝”亦有相通之处。
· 未知第四方:是否存在我尚未触及的利益冲突方?比如,物流枢纽项目中其他被踢出局的竞争者?或者,更早之前(如张大山矿场)结下的仇家?这种可能性无法排除,但缺乏具体指向。
第五步:引入邹帅探访的“新变量”。
邹帅的来访,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卦象”。他的话语,像是在帮我分析,实则是在投毒——将猜忌的毒素注入我与周老板之间。他极力撇清自己,强调手段的不屑,同时暗示周老板的嫌疑和我的“替罪羊”身份。这种行为,是出于真心,还是更高级的嫁祸?如果他才是真凶,那么这番表演的目的,就是扰乱视线,让我与周老板内斗,他坐收渔利。
综合“食卦”推演,我得出初步结论:
1. 谋杀系精心策划,组织严密,可能存在现场指挥,绝非普通肇事或临时起意。
2. 杨雪和周老板的嫌疑,在现有信息下,相对高于邹帅。 杨雪符合幕后黑手的隐藏性,周老板则具备动机和资源的可能性,且阿强的细节增加了其嫌疑权重。邹帅的嫌疑不能排除,但其亲自探访并试图引导的行为,略微降低了其直接动手的可能性(也可能正是其高明之处)。
3. 我的生存,对某些人而言,已成为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源于我知道得太多,也可能源于我能力太强,挡了路。
4. 当前最大危机,并非来自单一外部敌人,而是源于信任的彻底崩塌和内外的双重杀机。
复盘至此,我猛地睁开了眼睛。
冷汗已经浸透了额前的发丝,剧烈的思考和精神消耗让头颅的钝痛再次加剧,如同有钢锥在里面搅动。但我的眼神,却前所未有的锐利和冰冷。
这一次复盘,虽然没有直接指认真凶,但极大地澄清了迷雾,让我看清了自己所处的真实境地——我不仅仅要防范邹帅、杨雪这些明处的对手,更要警惕可能来自背后(周老板)的冷箭,甚至还有未知的敌人。
我不再是那个凭借着一点小聪明周旋的“奇人”,而是一个在权力与资本绞杀中,侥幸存活、却已被卷入漩涡中心的猎物……不,从现在起,我要成为猎人!
我按响了呼叫铃。
护士很快进来:“董先生,有什么不舒服吗?”
“帮我联系周老板,”我的声音因为虚弱和刚才的精神消耗而有些沙哑,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告诉他,我需要最快速度、最安全的康复环境。并且,我需要当面和他谈一谈。”
我必须主动接触周老板,近距离观察他,验证我的怀疑。同时,我也需要借助他的力量,尽快恢复,并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在真相大白之前,维持表面的联盟,是我唯一的自保之道。
护士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我醒来后第一个主动要求见的是周老板,但她还是点了点头:“好的,我马上帮您联系。”
她离开后,我重新躺回枕头上,望着天花板上那圈昏黄的光晕。
复盘的结束,是行动的开始。
我的血不会白流。
这场以生命为赌局的棋,现在,该由我来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