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着墨渊的守护与苏瑶对鬼域贫瘠“资源”的辨认,两人在灵力被禁的绝境中艰难地跋涉了数日。阴寒与饥饿如影随形,体力消耗已达极限。苏瑶的状态尤其糟糕,伤口在鬼气侵蚀下隐隐作痛,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若非墨渊时常搀扶,恐怕早已倒下。
就在他们几乎要迷失在这片永恒灰暗的死寂之地时,墨渊突然停下脚步,抬手示意。他敏锐的听觉捕捉到了一丝异样的动静——并非鬼物的嘶嚎,而是一种规律的、类似石器敲击的“叩叩”声,夹杂着一些模糊低沉的交谈,使用的是一种晦涩难懂的语言。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与一丝微弱的希望。有规律的活动,意味着可能存在智慧生灵,或者说……此地的“原住民”。
他们循着声音,小心翼翼地潜行,借助嶙峋怪石的掩护,靠近声源。最终,在一处背靠巨大黑色山壁、前方有天然石笋林作为屏障的隐蔽洼地里,他们看到了令人惊异的一幕。
洼地中,散布着数十座低矮的、由黑色石块和某种黏土垒砌而成的简陋屋舍。一些身形佝偻、皮肤呈现灰白色、穿着粗糙兽皮衣物的人形生物正在活动。他们有的在用打磨过的骨片切削着一种坚硬的黑色苔藓,有的在敲打石块,似乎在制作工具,还有几个围着一小堆用枯骨和一种油性植物点燃的、散发着古怪辛辣气味的篝火,烤制着某种小型鬼兽的肉。
这些“人”身上散发着浓郁的死气,眼珠是浑浊的灰白色,动作略显僵硬,但眼神中却有着清晰的、属于智慧生灵的专注与交流。他们似乎已经完全适应了此地浓郁的阴煞鬼气,甚至将其视作生存的一部分。
“活尸?还是……被同化的生者后裔?”苏瑶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她能从这些人身上感受到微弱的灵魂波动,并非纯粹的亡灵,但生机又与死气诡异交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存在状态。
墨渊的目光则更为锐利,他注意到这些原住民使用的工具虽然简陋,但形制统一,显然有着传承。他们彼此交流时,虽然语言不通,却能看出明确的分工与合作,这绝不是一个松散群体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几个看似头领模样的人腰间,看到了以某种黑色晶体雕刻而成的、散发着微弱能量波动的图腾饰物,那图腾的形状,隐约像是一只匍匐的、生有独角的异兽。
“他们在此地繁衍已久,形成了独特的聚落与文化。”墨渊沉声道,“看他们对环境的利用,对鬼兽的狩猎,显然掌握了在此地生存的法则。”
就在这时,洼地边缘,一个正在采集黑色苔藓的老年原住民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浑浊的灰白色眼珠猛地转向墨渊与苏瑶藏身的方向!他发出一声短促尖锐的呼啸,如同警报!
瞬间,整个洼地的原住民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齐刷刷地抬起头,灰白的眼珠带着警惕、审视,以及一丝……对“生者”气息本能的排斥与敌意,望向两人所在的位置!
他们被发现了!
几名体格强壮、手持骨质长矛的原住民立刻站起身,口中发出嗬嗬的低吼,朝着石笋林逼近。他们的动作在禁灵力场下依旧显得敏捷有力,显然肉身长期受阴煞之气浸润,已发生了异变。
苏瑶心中一紧,下意识地后退半步,却因虚弱而踉跄。墨渊一步挡在她身前,眼神冰冷地注视着逼近的原住民,体内那被压制到极致的魔元开始隐隐躁动,即便只能调动一丝,也足以爆发出恐怖的肉身杀伐之力。
冲突,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那几名原住民战士即将冲出石笋林,发动攻击的刹那,洼地中央,一个挂着骨质拐杖、身形最为佝偻、脸上布满深壑皱纹的老者,却抬起手,发出了一声更为苍老低沉的呜咽声。
那几名战士闻声,立刻停下了脚步,虽然依旧保持着攻击姿态,眼神中的敌意却稍稍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与等待。
那老祭司(姑且称之为祭司)浑浊的目光越过墨渊,落在了他身后脸色苍白的苏瑶身上,尤其是在她臂弯处那件属于墨渊的、沾染了血迹与尘土的外袍上停留了片刻。他灰白色的眼珠微微转动,又看向墨渊那即使在绝境中也依旧挺直如枪、带着无形威压的身姿,以及他手背上那敷着鬼面菇药泥、却依旧隐隐散发着与周遭鬼气格格不入的“活性”力量的伤口。
老祭司的喉咙里发出几声意义不明的咕哝,他抬起枯瘦的手指,先是指了指苏瑶,做了一个“虚弱”、“需要帮助”的手势,然后又指向墨渊,手指在空中划过一个复杂的轨迹,那轨迹竟隐隐与他们腰间图腾的独角异兽有几分相似,最后指向洼地中央那堆燃烧的篝火。
他的意思似乎是在说:这个雌性(苏瑶)很虚弱,而你这个雄性(墨渊)……身上有我们熟悉(或忌惮)的气息,可以过来,靠近火堆。
这是一种基于最原始生存法则的评判——他们需要评估这两个突然出现的、带着浓郁生者气息的“外来者”是威胁,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同类”,或者,具有价值的交易对象?
墨渊与苏瑶交换了一个眼神。进入这个聚落,意味着未知的风险,但也可能是获取信息、食物、甚至找到解除禁制方法的唯一机会。
墨渊微微颔首,收敛了部分外放的凌厉气息,但身体的每一寸肌肉依旧处于最佳的发力状态。他扶着苏瑶,缓缓走出了石笋林的阴影,向着那群警惕而沉默的原住民,以及那堆象征着暂时安全与温暖的篝火,一步步走去。
鬼域的原住民,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现在了他们的逃亡之路上。是敌是友,尚未可知。但至少,在这绝望的绝地中,他们看到了一丝属于“秩序”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