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西斜,清辉渐冷。崖边的风似乎也带上了深夜的寒冽。
那场关于“改变”的对话,如同在墨渊心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他仍沉浸在那种豁然开朗与任重道远的复杂心绪中,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前方那道即将离去的素白身影。
就在苏瑶转身,欲化作流光消散于夜色的前一刻,墨渊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唤出:
“师尊……”
声音不高,甚至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不同于往日纯粹恭敬的迟疑。
苏瑶的脚步顿住了。她没有立刻回头,只是微微侧身,月光勾勒出她清瘦的肩线,仿佛在静候他的下文。
墨渊喉结滚动了一下。他本无具体事由,只是在那番触及灵魂的对话之后,一种莫名的、不愿就此结束的情绪驱使着他开口。此刻被她静默等待,他脑中飞速思索,最终,一个盘旋在他心头许久、关于修行《太初剑经》第三式“斩因果”时遇到的晦涩关窍,浮了上来。
他斟酌着词语,将那个困扰他数日、涉及灵力在特定筋脉节点转换时如何避免“金石之息”与“流水之意”相互冲突的难题,清晰而简洁地陈述出来。这并非借口,而是真实存在的瓶颈,只是他原本打算自行摸索,或待日后寻个更“正式”的时机请教。
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准备补充说明自己已尝试过的几种思路时——
苏瑶转过了身。
她没有如往常那般,直接以神识传功,将正确的运功路线烙印于他识海,或是用清冷的言语点出关键。而是,在墨渊略带错愕的目光中,缓缓抬起了她的右手。
那是一只极美的手,指节纤长,肤色莹白,在月光下仿佛由寒玉雕成。此刻,那食指的指尖,正凝聚着一点微不可察的、近乎透明的冰蓝灵光。
她没有说话,只是以指代笔,就着清冷的月辉,在两人之间的虚空中,徐徐划动。
一道由精纯冰寒灵力勾勒出的、复杂而玄奥的立体经络运行图,随之清晰地浮现出来。线条流转,灵光闪烁,将“斩因果”那一式涉及到的数十条主要与隐脉,以及其中灵力“由刚转柔”、“由实化虚”的十七个关键节点与气息转换的微妙节奏,无比直观、无比细致地展现在墨渊眼前。
这并非简单的演示。那冰蓝的灵光轨迹中,仿佛蕴含着苏瑶自身对剑道的部分理解,带着一种独特的、清冽而决绝的意蕴。她甚至特意放慢了速度,在那几处最容易产生冲突的节点上稍作停留,指尖灵光微微变幻,模拟出灵力属性转换时那“刹那”的韵律。
墨渊屏住了呼吸,全副心神都被那虚空中的剑诀图谱所吸引。这比他自行参悟玉简,或是听授言语讲解,要清晰明了何止百倍!许多他苦思不得其解的滞涩之处,在这直观的演绎下,竟有种豁然贯通之感。
他看得如此入神,以至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苏瑶此刻的举动,与她平日“惜字如金”、“清冷疏离”的作风,有多么的不同。
这更像是一种……倾囊相授的耐心,一种超越了师徒名分、近乎“传道”的郑重。
灵力图谱在月下缓缓旋转,消散,又随着苏瑶指尖的引导再次凝聚,重点重复着最精妙的部分。夜风拂过,带来远处竹叶的沙沙声,却吹不散这崖顶一方天地间,那无声传递着的、关乎剑道真意的涓涓细流。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缕灵光在虚空中湮灭,苏瑶收回了手,负于身后。她的脸色在月下似乎更白了几分,但眼神依旧平静。
“可懂了?”她问,声音比夜风更轻。
墨渊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与那莫名涌起的暖流,躬身道:“弟子明白了。多谢师尊……悉心指点。”
这一次的“多谢”,蕴含的分量,远胜以往。
苏瑶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身形终于化作点点冰蓝流光,消散在原地。
崖顶,只剩下墨渊一人,独立于月华之下。
他缓缓直起身,脑海中依旧回放着那精妙绝伦的虚空演法。师尊她……竟会用这种方式,如此详尽地为他解惑。
这不再是出于“责任”的指导,也并非危机时刻的“援手”。这更像是一种……基于某种认可的、主动的给予。
那道横亘在师徒之间,由身份、秘密、误会与试探构筑而成的无形心墙,在这一刻,仿佛被这月下无声的传道,悄然凿开了一道更深的缝隙。
信任的幼苗,在冰冷的墙根下,汲取着名为“改变”的养分,开始悄然滋长。
墨渊抬头,望向苏瑶离去的那片虚空,眼中翻涌着复杂难明的情绪。他握紧了拳,感受着体内因明悟了新关窍而隐隐雀跃的剑种。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身旁那盏引路的孤灯,似乎……更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