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份成果是系统给的,对他来说,独享和分享,本质上没区别。
其次,韦冬亦是国内数学界公认的第一人,甚至在国际上都声名赫赫。
有了他的署名,这篇论文的分量和受关注度,绝对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最关键的是,韦冬亦今年才三十出头,正是冲击菲尔茨奖的黄金年龄。
NS方程的证明,如果能成为他履历上的一笔,那菲尔茨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到时候,自己作为NS方程的第一作者兼“菲尔茨奖得主领路人”,这身份,这地位……
嘿。
周远忍不住乐出了声。
这波啊,这波是双赢,不,是自己赢麻了。
不仅能卖给韦神一个天大的人情,还能顺理成章地抱上这条国内最粗的数学大腿。
以后想做点什么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或者从他那里汲取点经验,不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就这么定了!
想通了关节,周远顿时觉得神清气气爽。
他拉开椅子坐下,将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准备开始这项浩大的“翻译”工程。
当他握住笔的那一刻,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数学Lv5】的恐怖实力,在这一刻,才真正展露出它的冰山一角。
之前看那份证明图纸,他还需要集中精神,一步步去理解,去消化。
可现在,那些复杂的逻辑和推演,在他的脑海里,清晰得如同掌上观纹。
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符号,都充满了生命力。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可以任由他随心所欲地编排、组合,奏响最华丽的数学乐章。
“原来……是这样。”
周远喃喃自语。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系统给出的思路,要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引入一个辅助函数。
也明白了,为什么某个步骤的放缩,会用到一个如此冷门的定理。
所有的一切,都严丝合缝,逻辑闭环。
完美。
简直是艺术品!
周远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极致的兴奋。
他甚至来不及去想论文的格式和措辞,只是遵从着自己的本能,将脑海中奔涌的灵感,倾泻于纸上。
刷!刷!刷!
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划过,发出令人心安的沙沙声。
一行行公式,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和美感。
从NS方程的初始形式,到引入物理场的概念。
从拉格朗日视角到欧拉视角的转换,再到对粘性项的巧妙处理。
周远完全沉浸了进去。
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笔下的这些数学符号。
它们在他的脑海中碰撞、演化、重组,最终构成了一座通往真理的宏伟宫殿。
不知道过了多久。
当周远写下阶段性的最后一个符号,长舒一口气时,他才感觉到一阵排山倒海的疲惫感袭来。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看向窗外。
天边,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
原来……已经过去一整晚了。
他低头看了看桌上,厚厚一沓草稿纸,已经写得满满当当。
而他的思路,也推进到了整个证明过程的将近三分之一。
这个速度,简直骇人听闻。
周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试图集中精神,继续往下推演。
但脑子此刻却像一团浆糊,转不动了。
那些原本清晰无比的公式,现在看过去,都带着重影。
“不行了,到极限了。”
周远苦笑着摇了摇头。
精神上的兴奋,终究敌不过肉体的疲惫。
再硬撑下去,效率只会越来越低。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和肩膀,骨节发出一连串噼里啪啦的脆响。
“得,先去干饭。”
周远打了个哈欠,决定先放过自己的大脑。
“吃完早饭,去北清大学里溜达一圈,就当是晨练了。回来正好睡个昏天黑地。”
他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了身衣服,便晃晃悠悠地走出了房间。
酒店的自助早餐区,人还不多。
周远没什么胃口,绕过了那些精致的西点和培根煎蛋,径直走向了中餐区。
拿了两个肉包,一根油条,盛了一碗滚烫的豆浆。
热乎乎的食物下肚,总算让他感觉活过来了一点。
吃完早餐,周远溜达着出了酒店,朝着不远处的北清大学走去。
清晨的校园,宁静而美好。
他向门口的保安出示了自己的报告人证件,顺利地走了进去。
走在绿树成荫的校道上,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年轻学子,他们或骑着自行车,或抱着书本,脸上洋溢着青春与朝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卷气。
古朴的教学楼,在晨光中静静矗立,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
周远那因为高强度脑力劳动而绷紧的神经,在这样的氛围中,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享受着这难得的闲适。
就在他拐过一个弯,准备去未名湖畔看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不远处。
那人穿着一身朴素的运动服,手里还提着两个馒头和一瓶矿泉水,正一边走一边小口啃着。
正是韦冬亦。
周远愣了一下,正想着要不要上去打个招呼。
韦冬亦也发现了他,脚步一顿,镜片后的眼睛看了过来。
“周老师?”
韦冬亦走了过来,他的目光在周远脸上停留了几秒,眉头微微皱起。
“你脸色不太好。昨晚没休息?”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其中蕴含的关心,却让周远心里一暖。
“没事没事,韦教授早。”周远连忙摆手,挤出一个笑容,“可能……认床吧。”
韦冬亦是什么人?
他的大脑比超级计算机还快。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周远,直接点破。
“为了NS方程?”
周远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得,跟这种人说话,就别绕弯子了。
他只好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想了一晚上。”
韦冬亦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做学问,要张弛有度。灵感不是靠熬夜能熬出来的。”
他很认真地劝道。
“你现在的状态很不好,应该立刻回去休息。”
周远正想点头称是,脑海里却突然闪过昨晚奋笔疾书的那些画面。
一个念头,像电流一样窜遍全身。
他猛地抬起头,双眼放光地看着韦冬亦,声音因为激动,都带着一丝颤抖。
“韦教授!”
“我……我好像有突破了!”
韦冬亦啃馒头的动作停住了。
他那张万年不变的平静面孔上,第一次出现了名为“震惊”的表情。
“什么突破?”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周远能清楚地感觉到,他语气中的那份急切。
周远看了一眼四周。
清晨的校园里,已经陆续有学生和老师经过。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他的大脑此刻因为激动而高速运转,那些昨晚还模糊不清的后续思路,此刻竟然又开始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