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赵忠、郭胜、夏恽、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蹇硕又围坐在了一起。
张让说“陛下心里也想立刘协,但是需要有人能跟何进对抗,陛下推荐巨鹿侯!”
段珪说“巨鹿侯可以啊,他还是你的刀,又听你的话!”
张让摇摇头说“那是陛下在的时候,陛下不在了,说不好!”
张恭说“还是按陛下的意思,先给巨鹿侯下召,看看他的反应吧!”
众人都是点头表示赞同!
张让说“那现在也只能这样了,我现在立刻去下召,并通过飞奴站,传递给张羽,不出几日,应该就有回复!”
众人散后,郭胜悄悄出了北宫,然后去往何进府中。
郭胜来到何进府中,见到何进后便将张让等人商议之事一五一十告知。何进听后,脸色阴沉,心中暗道这些宦官竟妄图扶持刘协上位,这如何能行。他思索片刻,对郭胜道:“你且回去,装作一切不知,我自有安排。”郭胜领命离去。
何进随即召集心腹谋士商议对策。其中一位谋士道:“如今宦官势力庞大,若贸然与他们对抗,恐生变故。不如先稳住局面,等巨鹿侯回复,再看其动向。若巨鹿侯倾向于刘协,我们便联合朝中支持刘辩的大臣,与之抗衡。”何进点头称是,决定按此计行事。
三日后张羽在巨鹿侯府内收到诏书:封巨鹿侯为太师,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辅政大臣,拜骠骑将军。
张羽命亲卫去通知所有人到前厅集合,亲卫们随即而去,分散开来往四面八方去通知人员。
一个时辰不到所有人都集合在前厅,张羽高坐上方,把诏书让亲卫在他们之间传递。
大家看完后都起身,躬身一拜道“祝贺君侯升任太师·骠骑将军·巨鹿侯·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冀州牧。”
张羽大笑道“这名字太长了,这叫法还是随意一些!”
郭嘉开口说“如需简化,可以称太师!”
众人再次躬身一拜道“恭贺太师!”
张羽笑地合不拢嘴“哈哈哈,好了,大家先坐,这诏书大家也看了,其实我不应该笑,因为看到后半段辅政大臣四个字我还是很伤心,很难受的!”
众人心里却明白,张羽这话就是场面话,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
张羽面色变得沉重和严肃说“大家觉得本太师应该如何行事啊?”
郭嘉起身拱手道:“太师,如今陛下有意让您辅政,此乃重任在肩。然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朝中局势复杂。我们需先探清各方意图,不可贸然行动。”
荀攸也接着说道:“不错,且看何进那边有何动作。若他欲扶持刘辩,我们可根据形势选择是与其合作还是对抗。”
贾诩却说道“把诏书内容通过飞奴站昭告天下,然后屯兵于洛阳周围!”
辛评说“万万不可,如此恐会天下大乱!”
辛毗也说“天下人若知陛下托孤,不管是掌权者也好,还是一些匪患、叛军、外族都将秸秆而起,这一发,难以收拾啊!”
张羽摸着下巴沉思片刻,道:“诸位所言有理。如今我等既要应对朝中之事,也不能放松冀州的治理。我会先修书回复朝廷,表达感激之意,同时观望局势。”
众人都点点头,但当张羽下令后,众人都目瞪口呆,只有贾诩会心一笑。
张羽面色凝重地说道:“立刻传令下去,让高览、牵招、何仪、李通、魏延、吕翔这六位将军率领他们的部队,迅速离开原来的驻防地点,全速前进,全面压往冀州和河内郡的边界地带。到达目的地后,原地待命,等候进一步的指令。”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同时,传令给魏郡太守审配,让他全力筹备前方战士们所需的粮草物资,务必保证供应充足,不得有丝毫延误,
传令:将此诏书布告天下,张合做好备战,
郭爽你带领海豹营潜入河内郡小平津关和孟津关对岸!”
郭爽出列说道“太师放心,属下必竭尽全力!”
张羽又对美姬说“让斥候营全力配合郭爽的海豹营!”
美姬回“诺!”
辛评和辛毗还有荀攸都劝道“太师万万不可如此行事,一招不慎,恐成天下公敌,如今应当低调处事,养精蓄锐才对!”
张羽却说道“陛下对我不薄,如今陛下需要我,我岂能苟且!”
就当辛评、辛毗、荀攸还要说什么之际,贾诩开口说“诸位莫急。太师此举看似冒险,实则另有深意。如今朝中宦官与何进两方势力剑拔弩张,我们若一味低调,反倒会被各方轻视。
如今布告天下诏书,表明我们奉诏行事,占据大义。屯兵边界,让各方知晓我们有实力左右局势。
郭爽率海豹营深入河内郡关卡,若能拿下,便在洛阳之侧安下一颗钉子,可进可退。若各方忌惮我们实力,或会主动与我们结盟,就算局势不利,我们也可凭借冀州根基,保一方平安。”
众人听了贾诩这番话,仔细思索,觉得颇有道理。辛评、辛毗和荀攸也不再劝阻。
张羽见状,下令众人各自回去准备,一场围绕皇位继承人的风云即将在这乱世中掀起更大的波澜。
高览、牵招、何仪、李通、魏延、吕翔等将领在接到调任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行装,率领各自的部众,马不停蹄地向着孟津关和小平津关所在的地区进发。
与此同时,这一道秘密的皇帝诏书,被天下各处的飞奴站,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传播,也如同一道惊雷,在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道诏书的内容,就像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无论是势力庞大的诸侯,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家族,亦或是称霸一方的豪强,甚至是那些即将饿死的穷苦百姓,都对这道诏书议论纷纷。
一时间,各种猜测、传言、分析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人们对这道诏书的解读各不相同,有的认为这是皇帝的英明决策,有的则认为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而那些原本就心怀叵测的人,更是趁机煽风点火,妄图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