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盛会依旧在进行,号角声、马蹄声、欢呼声从远处的草场阵阵传来,愈发衬托出这片皇家林苑一角的静谧。苏逸借口醒酒,离开了依旧喧闹的观礼区,信步走入不远处一片枫树林中。林中古木参天,枝叶蔽日,光线斑驳陆离,凉爽宜人,仿佛将外界的喧嚣与浮躁都隔绝开来。
他需要这片刻的独处,来平复方才接连发生的变故所带来的心潮起伏。箭射惊马的余悸,太子赏识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与那位“黄公子”——不,是慕容瑶公主——短暂接触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触动与纷乱,都急需理清。
他沿着林间小径缓缓而行,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脑海中却不断回闪着那双清澈如寒潭墨玉的眸子,那耳垂上细微的环痕,以及那清雅独特的幽香。
“苏公子。”一个清越而熟悉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带着几分刻意压低的柔和。
苏逸脚步一顿,心中微震,缓缓转过身。只见慕容瑶不知何时也已来到林中,依旧穿着那身月白骑射服,只是未戴冠巾,如墨青丝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松松绾住,几缕碎发垂落颊边,衬得那张清丽绝伦的脸少了几分方才的皇家疏离,多了几分“黄瑶”公子时的闲适与书卷气。她独自一人,并未带随从。
“方才观礼台前,多谢苏公子出手相助。”慕容瑶走上前来,对着苏逸微微颔首,语气比起之前多了几分真诚,少了几分刻意的疏远。
苏逸连忙收敛心神,躬身还礼:“公子…言重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倒是学生冒昧,冲撞了公子。”他依旧沿用旧称,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慕容瑶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称呼,目光扫过林间光影,唇角微扬,自然地转换了话题:“方才狩猎,见诸将驰骋,弓马娴熟,确实令人心折。只是不知苏公子观之,有何感想?”
她再次将话题引向了他们初次相遇时最投机的领域,仿佛方才那尴尬又微妙的一幕从未发生。
苏逸略一沉吟,谨慎答道:“我朝将士骁勇,弓马精熟,自是国朝之幸。然学生以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狩猎场上的英武,与真实战阵的残酷,终究有所不同。真正的强军,更在于军纪、粮饷、民心,以及…庙堂之上的决策得当。”他这番话,既肯定了军威,又隐含了对朝局和边事的担忧,分寸把握得极好。
慕容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随手折下一片枫叶,在指尖轻轻转动,接口道:“苏公子所见,与我不谋而合。方才我见几位边镇将领,猎场之上固然勇猛,但观其与…某些重臣言谈举止,似乎过于密切了些。将帅结交权臣,非国家之福。更何况,北疆狄人近年虽有小衅,但其部落兼并整合,实力不容小觑,边关输送的军械粮草,是否真能如数、如期抵达将士手中,亦未可知。”
她这番话,几乎点明了秦嵩与边将的勾结,以及对军械粮草问题的担忧,其见识之敏锐,关切之深切,远超寻常深宫女子,甚至比许多朝臣看得更为透彻。
苏逸心中震动更深,对这位公主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他忍不住接口,语气中也少了几分刻意伪装的书生意气,多了几分真实的沉重:“公子明鉴。学生北上游学途中,亦曾听闻边关疾苦,见过流离失所之民。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庙堂之上任何风吹草动,最终承受代价的,往往是那些最底层的军士与黎民。”
两人就这般站在静谧的枫林中,从狩猎引申至兵事,从兵事谈及民生,从民生又论及吏治。慕容瑶每每能切中要害,引经据典,见解深刻;苏逸则结合自身见闻与学识,言之有物,发人深省。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沁芳园初识之时,那种精神上的共鸣与默契,超越了身份的鸿沟,在这一次次的言语交锋与思想碰撞中,愈发强烈。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两人身上投下跳跃的光斑。林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新气息。远处猎场的喧嚣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背景音。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背负着各自秘密和责任的“苏慕言”与“瑶光公主”,更像是两个偶然相遇、倾盖如故的知音,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畅所欲言,交换着对这片江山社稷最真实的忧虑与期望。
第76章 身份揭晓
不知不觉,两人已在林中漫步交谈了近半个时辰。话题从沉重的国事,渐渐转向了较为轻松的诗文典故,但彼此眼中对对方的欣赏与探究,却愈发明显。
苏逸能感觉到,眼前这位“黄公子”的气度风华,言谈间偶尔流露出的、对宫廷规制和朝堂人物的熟悉,绝非普通宗室子弟所能拥有。尤其是方才观礼台前,那位面容严肃、气息不凡的女官,以及周围宗室子弟对她隐带的恭敬,都一再印证着他心中的那个猜测。
他停下脚步,望向身旁正仰头看着一株古老枫树树冠的慕容瑶,日光透过枝叶,在她白皙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光晕。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回避这个问题。继续以“公子”相称,固然可以维持表面的平静,但于礼不合,也非长久之计。
“学生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苏逸开口,语气恭敬而坦诚。
慕容瑶收回目光,看向他,那双清澈的眸子仿佛能洞悉人心。她似乎早已料到苏逸会有此一问,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褪去了些许清冷,带着几分了然与淡淡的无奈:“苏公子但问无妨。”
苏逸直视着她的眼睛,缓缓道:“学生虽愚钝,亦知公子气度清华,见识超凡,非常人可比。尤其是对朝局宫闱之熟悉,远非寻常读书人乃至宗室子弟所能及。公子…究竟是何人?”
林中静谧,只有风过树梢的沙沙声。
慕容瑶沉默了片刻,目光从苏逸脸上移开,投向幽深的林间,仿佛在斟酌措辞,又仿佛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终于,她轻启朱唇,声音依旧清越,却带上了一丝属于她真实身份的、不容置疑的威仪与庄重:
“苏公子慧眼。”她顿了顿,坦然迎上苏逸的目光,“我并非‘黄瑶’。我乃当朝天子之女,封号‘瑶光’,名慕容瑶。”
尽管心中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这身份从她口中说出,苏逸依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冲击。公主!果然是金枝玉叶的帝女!
他立刻后退一步,撩起衣袍下摆,便要行跪拜大礼:“学生苏慕言,参见公主殿下!先前不知殿下身份,多有冒犯失礼之处,恳请殿下恕罪!”
然而,他膝盖尚未触地,一只纤细却带着不容抗拒力道的手已虚托住了他的手臂。
“不必多礼。”慕容瑶的声音及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迫,“此地并非宫廷,亦无外人在场。你我之间,仍以平礼相见即可。我…我还是更习惯你称我‘黄公子’时的感觉。”她的话语中,竟隐隐含着一丝恳求,一丝想要挣脱身份束缚的渴望。
苏逸动作一滞,抬头看向她。只见慕容瑶眼中神色复杂,有身为公主的矜持,有被识破身份的坦然,更有一种…不愿因身份而失去这份难得“知音”之谊的坚持。
他心中触动,顺势站直了身体,但态度依旧保持着臣子对皇室的恭敬,深深一揖:“殿下宽宏,学生感激不尽。然礼不可废,学生不敢僭越。”
见他执意如此,慕容瑶眼中掠过一丝淡淡的失落,但很快便掩饰过去,恢复了平静:“随你吧。只是望你知晓,我与你论及诗文时政,并非以公主之尊俯就,而是真心欣赏苏公子之才学与风骨,愿以友待之。”
“殿下厚爱,学生…愧不敢当。”苏逸垂首道,心中却是波澜起伏。公主的身份如同一道无形的鸿沟,瞬间横亘在他们之间。先前林中那份轻松惬意的论道氛围,似乎也因这身份的揭晓,而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凝重与距离感。
第77章 瑶光之见
身份既已挑明,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苏逸更加谨言慎行,慕容瑶似乎也因身份的暴露而少了几分之前的随意。
两人沿着林间小径继续缓缓前行,沉默了片刻。
最终还是慕容瑶再次打破了沉寂,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叹息:“苏公子是否觉得,我身为公主,居于深宫,锦衣玉食,却在此妄议朝政,忧心边事,有些…不合时宜?或者,是杞人忧天?”
苏逸连忙道:“殿下何出此言?‘位卑未敢忘忧国’,殿下心系社稷,关怀民生,正是万民之福。学生唯有敬佩。”
慕容瑶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苏逸,目光灼灼,带着与她年龄和身份不符的沉重:“敬佩?或许吧。但更多的,是无力。”她望向皇宫的方向,眼神变得悠远而复杂,“你可知道,每日看着父皇被病痛折磨,看着朝政日益被…被权相把持,看着那些忠直之臣或被贬黜,或缄口不言,看着边关急报被刻意拖延、隐瞒,看着国库虚耗,民生艰难…而我,除了在这深宫苑囿之中,与一二可信之人发发牢骚,或是借着‘黄瑶’的身份,听听如苏公子这般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之外,竟什么也做不了!”
她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不甘与挫败感,那双美丽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痛苦的清醒。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而是一个眼睁睁看着家国滑向深渊却无能为力的女儿、一个心怀天下的有识之士。
苏逸心中巨震。他从未想过,这位看似拥有一切的公主,内心竟也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忧思与痛苦。她对秦嵩专权的不满,竟是如此直接而深刻!
他沉默着,心中天人交战。他多想告诉她,自己就是那个被秦嵩害得家破人亡的苏逸,他多么理解她所说的那种无力感,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但理智死死地压制住了这股冲动。身份悬殊,处境危险,他不能将她和整个团队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只能选择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回应。
“殿下…”苏逸的声音低沉而诚恳,“您的忧思,学生感同身受。自古以来,权奸当道,蒙蔽圣听,皆是国之大不幸。然学生相信,邪不胜正,天地自有正气在。纵有乌云蔽日,亦终有云开雾散之时。殿下身处宫中,能保持清醒,明辨是非,已属难得。他日若有机会,殿下之言,未必不能上达天听,未必不能…涤荡乾坤。”
他没有直接提及秦嵩,但“权奸”、“乌云蔽日”、“涤荡乾坤”等词,已将他态度表露无遗。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声援与共鸣。
慕容瑶听出了他话中的支持与鼓励,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苦笑道:“上达天听?谈何容易…父皇他…”她欲言又止,显然有难言之隐,最终化为一声轻叹,“罢了,不说这些了。今日能与苏公子一叙,听君一席话,瑶光心中畅快了许多。只望…只望日后还能有机会,与公子如此畅谈。”
她看向苏逸的目光中,带着真诚的期待,以及一丝连她自己或许都未察觉的、超越了身份与境遇的亲近。
苏逸迎着她的目光,郑重拱手:“能得殿下青眼,是学生之幸。若殿下不弃,学生随时恭候。”
这一刻,身份的隔阂似乎又被那共同的家国忧思与精神共鸣所冲淡。他们站在命运的交叉点上,一个是隐匿身份、矢志复仇的孤臣孽子,一个是深宫之中、心怀天下的帝国公主。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这林中一席话,却如同在彼此心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灯,照亮了孤独前行路上的一小段征程,也让两条本不该相交的命运轨迹,产生了深刻的、不可分割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