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九点,省委常委会议室。
深红色的地毯吸收了脚步声,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已经坐满了人。林枫在陈启明右手边的位置坐下,将那份厚厚的《关于江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以及初步的“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起草思路材料轻轻放在面前。
今天的议题之一是听取林枫关于起草工作的汇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期待感。
“启明书记,各位同志,”会议按流程进行到相关议题时,林枫开口汇报,他的声音平稳清晰,“根据常委会的部署,起草领导小组办公室过去一周集中力量,对调研报告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初步形成了‘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的基本框架和重点方向。”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脱稿阐述,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
“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虚胖’,像清远市,新兴产业有架子但缺‘内核’,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要素配置僵化,土地、能耗指标分配还是‘撒胡椒面’,利用效率低;三是营商环境仍有‘玻璃门’,基层审批环节多、效率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干部存在‘本领恐慌’,面对新形势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他列举了几个调研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比如清远某新能源企业被迫高价进口核心材料,永川市某重点项目因土地指标协调不畅拖延半年,以及他在古山县亲眼所见的尾矿库安全隐患和补偿款纠纷背后的基层治理短板。每一个案例都具体到地点和问题细节,没有空泛的指责。
“基于这些问题,”林枫继续说道,“起草小组初步考虑,纲要的核心应围绕‘破立降优’四个字展开。‘破’,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立’,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降’,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优’,是优化发展环境,包括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
他简要介绍了每个方向初步考虑的具体抓手,比如建立全省统一的要素交易平台,编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清单”,推进行政许可事项“一网通办、一站办结”,以及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激励政策。
林枫汇报完毕,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他提出的问题尖锐具体,改革方向清晰,但涉及的利益调整和权力重构也是显而易见的。
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宋青山轻轻咳嗽一声,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语调沉稳,带着惯有的审慎:“林枫同志的调研非常扎实,反映的问题也确实存在。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省委应该支持。不过……”他话锋一转,“改革举措的力度很大,比如要素市场化配置,必然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我们江东省情况复杂,是不是可以考虑步子更稳一些?先选择个别地市或领域进行试点,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减少震荡。”
他的发言,引来了几位常委微微颔首。另一位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常委也补充道:“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舆论引导和干部思想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波动。特别是国企改革和部分审批权限下放,敏感度较高。”
会场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质疑和顾虑的声音开始浮现。
林枫面色平静,正准备开口回应这些关切。就在这时,一直沉默聆听、手指间夹着烟的陈启明,有了一个细微的动作。他将烟灰轻轻弹入烟灰缸,然后伸手,将自己面前的话筒往正中央稍稍调整了一下。
这个动作幅度很小,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像一个无声的信号。
陈启明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宋青山等人,最后落在林枫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林枫同志刚才汇报的情况,包括列举的例子,我相信都是客观存在的。”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一些,“这些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为什么过去解决不了?或者解决得不彻底?我看,根子就在于我们有些同志,怕担风险,怕碰矛盾,遇到问题绕道走!”
他虽然没有点名,但话语中的分量让刚才发言表示谨慎的常委们神色一凛。
“至于改革,”陈启明继续说道,语气斩钉截铁,“哪有不碰到困难的?怕困难,就别坐在这个位置上!试点可以搞,但不能拿试点当‘挡箭牌’,拖延整体改革!林枫同志提出的‘破立降优’,思路是清晰的,方向是对头的!尤其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抓住了牛鼻子!省政府要大胆牵头,深入调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遇到推不动的,协调不了的,可以直接报省委!”
他没有直接批驳宋青山等人的观点,但却用更坚决的态度,为林枫和起草小组的工作定了调,扫清了最大的政治障碍。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无声的背书。
陈启明看向林枫,语气放缓了些:“林枫同志,起草小组要加快进度,争取一个月内拿出纲要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发给各地市、各部门和部分老同志,广泛听取意见。要注重凝聚共识,但也不能因为怕有不同意见就缩手缩脚。”
“好的,启明书记,我们一定抓紧工作,按时拿出高质量草案。”林枫沉稳地回应。他明白,陈启明这番表态,是基于对事实的尊重和对发展大局的考量,是对他这份扎实调研和清晰思路的认可。这种支持,务实而关键。
散会后,林枫与陈启明并肩走出会议室。
“林枫阿,”陈启明像是随口提起,“上次你去永川,对‘永重’集团的改革做了指示,周峰同志回来压力很大,但也反映,方向更明确了。他们最近在接触几家战略投资者,涉及到资产评估和职工安置方案,比较敏感,你们政府这边,特别是国资委,要把好关。”
林枫心领神会,这是陈启明在提醒他关注重点改革的风险点,也是在默许他在具体操作层面的主导权。“您放心,启明书记,我们已经安排国资委副主任赵建国同志重点跟踪永重集团的改革,要求他们依法依规,稳妥推进,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权益有保障。”
陈启明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但神情是舒缓的。
回到省政府办公室,林枫立刻召集了杨建业、赵建国和王健。
“常委会上,陈书记明确支持我们的方向。”林枫言简意赅,“时间紧迫,建国,你牵头,集中发改委精干力量,十天之内,必须拿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具体方案初稿,要明确土地、能耗、数据等关键要素市场化流转的具体路径、监管方法和风险预案。”
赵建国目光炯炯:“明白,省长!我们马上成立专班,连夜研究。”
“王健,”林枫转向工信厅长,“重点产业链‘图谱清单’和‘链长制’运作细则,同样十天。清单要精准,链长责任要具体,协作机制要畅通。”
“没问题,林省长!我们已经梳理了初步名单,马上组织专家论证细化。”王健干劲十足。
“建业,”林枫最后看向秘书长,“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明天就下发通知,将起草‘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的消息正式传达下去,要求各地市、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限时反馈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同时,注意收集和研判各方面的反应。”
“好的,省长,我立刻安排,确保明天一早就发出去。”杨建业迅速记录。
安排妥当,办公室里只剩下林枫一人。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大院里的车辆穿梭。陈启明那看似不经意的调整话筒的动作,和后面那番斩钉截铁的表态,在他脑海中回放。这位来自西北的书记,作风硬朗,或许与自己在发展路径的优先序上存在差异,但在关乎全省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的原则问题上,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务实与担当。
这种基于事实和理性的支持,比任何空洞的联盟都更为牢固和珍贵。林枫知道,他必须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共识,用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富有成效的改革成果,来回应这份支持,切实推动江东省在这轮深刻的转型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办公桌前,翻开了赵建国刚刚送来的关于要素市场现状的详细报告,沉浸到了具体的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