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秦观传:一个“伤心人”的风雅与烟火气

第一章 高邮秦七:从少年才子到“科举钉子户”

要聊秦观,得先从他的第一个雅号说起——“秦七”。这称呼没啥玄乎的,纯粹是家庭户口薄给的:他在秦家兄弟里排老七,跟现在“王总”“李工”似的,是宋代街坊邻里最接地气的“昵称”。就像你中学班里排座次的“张老三”“刘老五”,一听就带着点烟火气,半点没有后来“淮海居士”的清冷范儿。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秦七出生在江苏高邮的一个小康家庭。秦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书香门第——他爷爷秦仲淹(跟范仲淹就差一个字,缘分但不同宗)做过官,爸爸秦元化虽然没当官,却也是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这种家庭环境,注定了秦七打小就不是掏鸟窝摸鱼虾的野孩子,而是被按在书桌前啃《论语》《孟子》的“卷王预备役”。

不过秦七这孩子,跟一般的“书呆子”不一样。他读得进圣贤书,也玩得转市井趣。据高邮老辈人说,少年秦观常揣着本《花间集》,蹲在自家门口的老槐树下看,看到兴起时,还会跟路过的卖花姑娘搭话,问人家“这蔷薇开得这么好,为啥总落得快?”——你看,这“伤心人”的基因,打小就藏不住。后来他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估计就是从这时候的“少年愁”里攒下的底子。

十几岁的秦七,在高邮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才子”了。他写的诗,连当地的老秀才都得点头说“这小子有灵气”;他填的词,被茶馆里的歌女唱着,能让喝茶的客人忘了续水。按说这么有才华,考个科举还不是手到擒来?可谁知道,秦七偏偏成了宋代科举界的“钉子户”——考一次,落一次;再考一次,再落一次。

第一次参加科举是在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秦七刚满19岁,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年纪。他揣着满肚子墨水去赶考,考前还跟朋友拍胸脯说“此番必中”。结果放榜那天,他从头找到尾,眼睛都快瞪瞎了,也没看着“秦观”俩字。回家的路上,他看见街边卖糖葫芦的老头,突然就想起自己写的“韶华不为少年留”,越想越委屈,差点当着老头的面哭出来——这大概是“古之伤心人”第一次公开“营业”。

之后的十几年里,秦七就跟科举较上了劲。他背着行囊,从高邮跑到扬州,从扬州跑到汴京,考了一次又一次。期间还遇上了王安石变法,科举内容从考诗赋改成考经义,这对擅长写词的秦七来说,简直是“让短跑运动员去比游泳”。有一回他考完试,跟朋友吐槽“现在的考官,怕是连‘杨柳岸晓风残月’都看不懂”,气得连喝了三碗酒,差点把笔都扔了。

不过秦七没真扔笔。他知道,科举是宋代文人的“必经之路”,就像现在年轻人考公一样,再难也得扛着。而且这期间,他还遇上了改变他一生的人——苏轼。这事儿咱们下一章再聊,先说说秦七这段“科举钉子户”生涯的好处:正是因为考了十几年,他才跑遍了大半个宋朝,见了更多的人,听了更多的故事,这些都成了他后来写词的“素材库”。比如他写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要是没经历过几次落榜的愁,哪能写得这么戳心?

所以你看,秦七这“雅号”,一开始就带着点“反差萌”:明明是街坊邻里叫惯了的“老七”,却藏着一颗敏感细腻的“伤心人”的心;明明是才华横溢的才子,却在科举路上跌跌撞撞。但正是这份“不完美”,让他后来的故事,更有嚼头。

第二章 遇苏轼:从“粉丝”到“苏门四学士”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30岁的秦七在徐州见到了苏轼。这一年,苏轼41岁,刚从“乌台诗案”的阴影里缓过来一点,在徐州当知州,正是“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迈年纪;而秦七,还是个考了十年科举没中、背着一摞诗稿四处求人的“落魄才子”。

这次见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顶级粉丝面见偶像”。秦七早就把苏轼的诗背得滚瓜烂熟,从《江城子·密州出猎》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连苏轼年轻时写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都能倒背如流。为了见苏轼,他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把自己最满意的几十首诗和词整理成册,还特意换了件新做的青布长衫,紧张得晚上都没睡好——生怕偶像觉得自己“没水平”。

结果见面那天,苏轼一开口就把秦七整懵了。苏轼拿着他的诗稿,翻了两页就笑着说:“你这‘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写得比我还愁啊!”秦七本来还端着“才子”的架子,一听这话,脸瞬间就红了,连话都说不利索。苏轼见他这模样,反倒觉得有趣,拉着他去喝酒,还跟他聊起自己当年考科举的事儿——说自己当年也差点落榜,多亏了主考官欧阳修赏识。

就这么一顿酒的功夫,秦七成了苏轼的“迷弟兼弟子”。苏轼对秦七的才华是真欣赏,后来还写信给王安石推荐他,说“秦观之才,当在诸生之上”;而秦七对苏轼,更是掏心掏肺的敬佩,后来苏轼被贬,他跟着忙前忙后,一点不含糊。这种“师徒情”,在勾心斗角的宋代文人圈里,算是难得的清流。

不过苏轼也没少“调侃”秦七的“伤心”体质。有一回,他们一群人在西湖边喝酒,秦七看着湖里的残荷,又开始叹气,说“这荷花落了,跟人生似的,留不住美好”。苏轼听了,直接怼他:“你小子就是太敏感,荷花落了明年还开,你要是再考不上科举,明年可就又老一岁了!”说得秦七又羞又恼,端起酒杯就跟苏轼碰了一下,说“先生放心,我下次肯定中!”

还真让苏轼说中了。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等人掌权,科举制度又改了回来,重新考诗赋。这一次,37岁的秦七终于考上了进士,排名还不低。放榜那天,秦七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找苏轼报喜,苏轼比他还高兴,拉着他去京城的酒楼喝酒,还跟周围的人炫耀“这是我徒弟秦七,有才吧!”

也就是在这时候,秦七正式进入了“苏门”圈子,跟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这四个年轻人,各有各的才华:黄庭坚写诗讲究“点铁成金”,晁补之文章写得大气,张耒擅长写民生疾苦,而秦七,就凭着他那“伤心人”的细腻,成了“苏门”里最会写词的人。

有一回,“苏门四学士”一起聚会,苏轼让他们各填一首词,主题是“春愁”。黄庭坚写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走的是豪放路子;晁补之写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有点悲壮;张耒写的“一片春愁待酒浇”,透着点洒脱;轮到秦七,他写的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苏轼看完,直接拍了桌子,说“就你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把‘愁’写活了!咱们这群人里,也就你能把‘春愁’写得这么不矫情,还这么美。”从那以后,秦七的“伤心人”雅号,在文人圈里就传开了——不是说他日子过得惨,而是说他能把普通人心里那点说不出口的愁,写成让人读了就想叹气的好词。

不过秦七也不是总“伤心”。跟苏轼和“苏门”的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也会开玩笑、说段子。有一回,黄庭坚跟他开玩笑,说“你这词写得这么愁,怕是以后娶了媳妇,也得天天跟你一起叹气”。秦七听了,笑着回了一句“我要是娶了媳妇,就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她知道我虽然愁,但是专情”。谁知道这话后来还真应验了——他写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成了千古流传的爱情名句,比他的“春愁”词还出名。

你看,遇见苏轼,对秦七来说,不只是考上了科举,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懂他”的人。苏轼知道他的“愁”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对生活的敏感;也知道他的“才”不是小聪明,而是真性情。这种知遇之恩,让秦七后来就算被贬到天涯海角,也没忘了苏轼的教诲——好好写词,好好做人。

第三章 淮海居士:仕途起伏里的“词中君子”

考上进士后,秦七终于告别了“科举钉子户”的身份,成了一名宋朝官员。他的第一个官职是“定海主簿”,就是在浙江定海管户籍、收赋税的小官。虽然官不大,但秦七做得很认真——他不像别的官员那样摆架子,反而经常跟老百姓聊天,听他们说收成好不好、日子难不难。有一回,他看到海边的渔民因为台风丢了渔船,没了活路,就写了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替渔民诉苦,还向上级申请减免赋税。当地老百姓都喜欢他,说“秦主簿是个好官,不拿架子,还懂咱们的苦”。

也就是在定海任上,秦七开始用“淮海居士”这个雅号。“淮海”是他的家乡高邮一带的古称,他给自己取这个号,一是怀念家乡,二是想提醒自己——就算当了官,也不能忘了自己是从淮海来的普通人,不能丢了初心。后来他把自己的诗文整理成集,就叫《淮海集》,“淮海居士”这个雅号,也就跟着流传下来了。

不过秦七的仕途,跟他的科举路一样,走得并不顺。宋代的“党争”特别厉害,王安石的“新党”和司马光的“旧党”斗来斗去,而秦七因为是苏轼的弟子,自然被归到了“旧党”阵营。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年),旧党掌权,秦七还算顺利,从定海主簿升到了“太学博士”,后来又调到京城当“秘书省正字”,负责编书、校书,算是进了“中央部委”。这期间,他写的词也多了些“风雅气”,比如《满庭芳·山抹微云》,里面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把京城的秋景写得又美又有韵味,连宋哲宗都听说了,还特意让他进宫念这首词。

可好日子没过几年,宋哲宗亲政后,开始重用新党,旧党官员纷纷被贬。苏轼被贬到惠州,秦七也没能幸免,先是被贬到杭州当通判,没多久又被贬到处州(现在的浙江丽水)当酒税官——这个官听起来就挺惨,说白了就是管卖酒的,每天得跟酒贩子打交道,算酒钱、收税银。

换了别人,可能早就唉声叹气、破罐子破摔了,但秦七不一样。他虽然愁,但没消沉。在处州当酒税官时,他每天除了上班收税,就是去当地的山上逛,看云、听泉、写词。他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在这时候写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后来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连苏轼都特别喜欢,还在自己的扇子上写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意思是秦七这么有才华,就算有一万个人,也换不回他(当时苏轼以为秦七被贬后过得很惨)。不过秦七自己倒没觉得有多惨,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处州的山好水好,就是酒税有点难算,不过每天能喝到当地的好酒,也算是一桩美事”。你看,这“淮海居士”的乐观,藏在“伤心”的词背后,一点都不少。

后来秦七被贬得越来越远,从处州到郴州,再到横州(现在的广西横州),最后被贬到雷州(现在的广东雷州)——这在宋代,已经是“天涯海角”了,再往南就是大海,没地方可贬了。在雷州的时候,秦七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又得了眼病,看东西模模糊糊的,但他还是没停笔。他在雷州写了不少诗,比如《雷州八首》,里面有“下居近流水,小巢依岭岑”,写的是自己在雷州的住处,虽然简陋,但有山有水,也算自在。他还跟当地的老百姓交朋友,教孩子们读书写字,雷州人都很尊敬他,说“秦先生是个有学问的好人”。

有人问秦七,被贬了这么多次,你就不恨吗?秦七笑了笑,说“恨有什么用?不如写首词,把心里的愁说出来,也就舒服了。”他的“淮海居士”雅号,在这时候也多了一层意思——不只是怀念家乡,更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不管被贬到哪里,他都像淮海地区的水一样,柔软但有力量,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还能滋养身边的人。

不过秦七心里也有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到苏轼。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旧党官员被召回京城,秦七也被赦免,准备从雷州回京城。他本来想先去惠州见苏轼,可走到藤州(现在的广西藤县)时,突然生病了,没几天就去世了,享年52岁。据说他去世前,还在念着苏轼的诗,手里还拿着没写完的词稿。

苏轼得知秦七去世的消息后,哭了好几天,说“我这辈子最得意的弟子,就是秦七,他走了,我再也找不到能跟我一起聊词的人了”。后来苏轼在北归的路上,路过秦七的家乡高邮,特意去了秦七的故居,看着墙上秦七写的词,又忍不住哭了——这对师徒,终究还是没能再见一面。

第四章 词传千古:“伤心人”的温柔力量

秦七走了,但他的词留了下来。从宋代到现在,几百年过去了,人们还在念他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在叹他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还在说他是“古之伤心人”,是“淮海居士”。他的词,就像一杯温酒,初喝时有点愁,细品之下,却满是温柔和力量。

咱们先说说他最出名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本来是个挺悲伤的传说——一年只能见一次面,换谁都得愁。可秦七偏不这么写,他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你看,他把“一年见一次”的遗憾,变成了“胜却人间无数”的珍贵;把“离别愁”,变成了“两情久长”的信念。这哪里是“伤心人”写的词?明明是“爱情导师”的感悟!难怪现在年轻人谈恋爱,还喜欢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安慰异地的恋人——秦七早就把爱情的本质看透了:真正的爱,不是每天黏在一起,而是心里有对方,就算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彼此牵挂。

再说说他的《满庭芳·山抹微云》。这首词是他在京城当秘书省正字时写的,当时他刚跟一个歌女告别,心里有点愁,就写了这首词。词里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把离别后的景色写得特别美,也特别愁。

据说当时京城的歌女都喜欢唱这首词,一唱就有人哭——不是因为词写得惨,而是因为词里的“愁”太真实了,就像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离别:跟朋友告别,跟爱人分开,跟家乡再见,心里那点说不出口的不舍,都被秦七写进了词里。后来有人说“秦七的词,是用眼泪泡出来的”,其实不对,他的词是用“真心”写出来的——只有经历过离别,懂过不舍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词。

秦七的词,还有一个特点: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他写的都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比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里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的就是春天里的一点小愁,不是什么家国大事,也不是什么人生大悟,就是每个人春天里都会有的那种“莫名的愁”——看到花谢了会愁,看到下雨了会愁,看到太阳落山了会愁。可秦七把这种“小愁”写得这么美,让你觉得,原来愁也可以这么有诗意。

宋代的文人,大多喜欢写“豪放词”,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都透着股男子汉的气概。而秦七的词,是“婉约词”的代表,温柔、细腻、敏感,就像江南的烟雨,慢慢滋润你的心。有人说“婉约词不如豪放词大气”,可秦七用他的词证明了:温柔不是软弱,细腻不是矫情,能把普通人的情绪写进词里,让几百年后的人还能共情,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现在的人提到秦观,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两情若是久长时”,然后才会想起他的“淮海居士”和“古之伤心人”的雅号。可不管是哪个雅号,哪个名句,都离不开他的“真”——对生活的真,对感情的真,对文字的真。他不像有些文人那样,装着“清高”,说着“不为五斗米折腰”,却背地里勾心斗角;他也不像有些官员那样,说着“为民做主”,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文人,一个有点愁、有点敏感,但又很认真、很温柔的人。

秦七去世后,他的词被编成了《淮海词》,流传了下来。元代的文人说“秦观的词,是词中的君子”;明代的文人说“读秦观的词,就像喝江南的茶,越品越香”;清代的文人说“秦观的词,把婉约词写到了极致”。到了现在,他的词还被选进课本里,被歌手唱成歌,被画家画成画——一个人的文字,能流传几百年,还能被不同时代的人喜欢,这大概就是文人最大的“成功”吧。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秦七能知道自己的词能流传这么久,能让这么多人喜欢,他大概不会再那么“伤心”了。他可能会笑着说“没想到我这‘秦七’,还能被后人记住”;可能会跟苏轼说“先生,你看,我写的词,真的有人懂”。而我们这些后人,能读到他的词,能从他的词里感受到那份温柔和力量,大概也是一种幸运吧。

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伤心”的时候,都有“愁”的时候。这时候,读一读秦七的词,想一想他的“两情若是久长时”,想一想他的“随遇而安”,心里的愁大概就会少一点,温柔就会多一点——这就是秦观,一个“伤心人”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第五章 后记:不止于“伤心”的秦七

写了这么多关于秦观的故事,我总觉得还少点什么。后来想了想,少的大概是对他“雅号”的再解读——很多人提到秦观,只记得他是“古之伤心人”,只记得他的“愁词”,却忘了他还有“秦七”的烟火气,还有“淮海居士”的风雅与担当。

“秦七”这个雅号,代表的是他的“普通人”一面。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也会为了科举落榜而难过,也会为了被贬而发愁,也会跟朋友开玩笑、喝醉酒。他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朋友,有点才华,有点敏感,有点小缺点,但很真实,很可爱。

“淮海居士”这个雅号,代表的是他的“文人”一面。他不管当多大的官,不管被贬到多远的地方,都没忘了自己是个文人——他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表达情感,用文字替老百姓说话。他的“风雅”,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他的“担当”,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做出来的。

“古之伤心人”这个雅号,代表的是他的“敏感”一面。他能感受到普通人感受不到的情绪,能写出普通人写不出来的愁。但他的“伤心”,不是消极的,不是绝望的,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感情的珍视,对美好的执着。就像他写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虽然愁,但也藏着对春天的不舍,对美好的留恋。

秦观的一生,不算长,也不算顺利。他考了十几年科举,当了十几年官,被贬了好几次,最后还死在了归乡的路上。但他的一生,也很“值”——他遇到了苏轼这样的好老师,交到了黄庭坚这样的好朋友,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好词,还被后人记住了几百年。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秦观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他会选择“一帆风顺”还是“坎坷起伏”?我觉得他大概会选择后者。因为没有科举的坎坷,就没有他对“人生不易”的理解;没有被贬的经历,就没有他对“随遇而安”的感悟;没有“伤心”的情绪,就没有他那些打动人心的好词。就像珍珠,没有沙子的打磨,就不会那么亮;就像美酒,没有时间的沉淀,就不会那么香。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宋代更繁华、更便利的时代,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愁”——考学的愁,工作的愁,生活的愁。这时候,我们不妨读一读秦观的词,学一学秦观的心态:愁的时候,就把愁写下来,或者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难的时候,就想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想想“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最后,我想用秦观自己的一句词来结束这篇文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路上的“行人”,都会遇到风雨,都会感到迷茫。但只要我们像秦观那样,保持一份真,一份温柔,一份执着,就算走得慢一点,就算遇到点挫折,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风雅人生”。

这大概就是秦观,一个“伤心人”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吧。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