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留步,朕还需回去处理些政务。高产作物与印刷之事,关乎国本,还望先生继续费心指点。”李世民言辞恳切。
林昊颔首:“陛下放心,此乃分内之事。”
离开清晖园,李世民并未直接返回两仪殿,而是信步走在宫苑之中,脑海中仍在规划着下一步。活字印刷术既然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字模,技术也趋于成熟,便是时候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了。这不只是印几本启蒙读物那么简单,其背后是打破知识垄断、与世家争夺话语权的深远布局。
想到这里,他停下脚步,对紧随其后的内侍吩咐道:“去,传太子来两仪殿见朕。”
“是,大家。”内侍领命,躬身退去。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于御案之后。
不久,太子李承乾步履稳健地走入殿中,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此时的李承乾,因得遇明师(指林昊),又深知父皇正在推行一系列足以光耀千古的变革,正是意气风发、锐意进取之时,腿脚亦无不便,举止间尽显大唐储君的从容与气度。
“承乾,平身。”李世民看着英姿勃发的长子,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今日唤你来,是有一件要事交予你去办。”
“请父皇吩咐,儿臣定当竭尽全力。”李承乾神色一凛,认真聆听。
“数月前,林先生所献之活字印刷术,如今字模已备,工艺已熟,是时候派上大用场了。”李世民缓缓说道,“朕欲命你总揽其责,于宫内设立一处印书坊,首要之事,便是将宫内所藏之经史典籍,择其精要者,先行刊印。”
李承乾闻言,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他立刻明白了此事的意义。作为太子,他全程知晓林昊的来历以及父皇的所有改革计划,深刻理解打破世家对经典解释权垄断的重要性。由他亲自来主持这项“文攻”,再合适不过。
“儿臣明白!此事关乎教化,更关乎国策,儿臣必当亲自督促,确保典籍刊印无误,且内容严谨。”李承乾郑重应下。
“嗯,”李世民点头,“此事看似只是印书,实则干系重大。刊印何书,何时刊印,以何种方式流传,皆需仔细斟酌。你可与秘书省、国子监官员商议,拟定章程,再报于朕知晓。记住,初期仍以稳妥、机密为主,印制成的书籍,先入库封存,待时机成熟,再行发放。”
李世民这是在教导太子如何平衡“做事”与“谋势”。直接大规模发放书籍,会立刻引发世家的强烈反弹,目前改革尚未完全就绪,不宜过早暴露全部意图。先行储备,等待关键时机,方能发挥最大效用。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李承乾心领神会,“有林先生所创之奇术,又有宫内丰富藏书,儿臣定能将此事办好,为父皇分忧,为将来储备足够‘箭矢’!”
“好!你去吧,即刻着手筹备。”李世民挥了挥手。
“儿臣告退。”李承乾行礼后,步伐坚定地离开了两仪殿,心中已经开始盘算需要召集哪些人手,优先刊印哪些典籍。
看着太子离去的背影,李世民微微颔首。让承乾负责此事,既能锻炼其处理实务的能力,也能让他更深入地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来,加深他对新政的理解和认同。
安排好了这关键的一环,李世民才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御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疏。明面上的朝政,仍需他这位天子勤勉不辍地处理。而在这一切常态之下,一场由他所主导的、涉及军事、农业、文化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在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悄然却又坚定地蔓延生长。
数日后的午后,李世民正在两仪殿批阅奏章,一名内侍轻步快走而入,躬身禀报道:“大家,百骑司统领张阿难派人六百里加急传回消息。”
李世民立刻放下朱笔,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期待:“讲。”
“回大家,张统领派人回报,已在钟南山一带寻得孙神医踪迹。孙神医听闻陛下相召,又得知有济世奇书现世,已答应随行前来长安。张统领恐陛下心急,特命人快马先行回报,大队人马护卫着孙神医,随后便到,估摸着再有些时日便可抵达京师。”
“好!太好了!”李世民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希冀的笑容。他挥挥手让内侍退下,独自在殿中踱了几步,心情难以平静。
寻找孙思邈,源于数日前林昊献上的那本名为《赤脚医生手册》的奇书。那本书中所载着后世的医术、药方、卫生理念,乃至对各种常见病、外伤、乃至瘟疫的防治之法,可谓包罗万象,思路迥异于当今医道,却又直指要害,简洁有效。林昊在献书时,曾隐晦得暗示,书中之法或对调理皇后凤体、防治某些“宿疾”有所助益。
正是这隐晦的提示,让李世民上了心。他后来特意寻了个机会,与长孙皇后一同在清晖园,屏退左右,向林昊仔细询问。林昊见他们诚心,且事关重大,终于不再完全隐瞒,以一种谨慎的口吻,透露了根据他所知的“历史轨迹”,长孙皇后因气疾(哮喘)早逝,太子承乾因足疾与压力而心性大变最终谋反被废,晋阳公主李明达(兕子)幼年夭折,长乐公主李丽质亦不算长寿……
虽然林昊强调“如今诸多变数,未来已然不同”,但这番话依旧如同惊雷,震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面色发白,心中后怕不已。他们这才明白,林昊献上医书,并提及孙思邈,是想要逆天改命,为他们挽救这些至亲之人的健康与性命!
自此,李世民立刻动用百骑司精锐,以最高优先级,撒开大网寻找行踪飘忽的“药王”孙思邈。他深知,孙思邈医术通神,德高望重,若有他主持,结合林昊提供的这本超越时代的医书,必然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皇后和儿女们的平安。
如今,终于得到了孙思邈即将到来的确切消息,李世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当即起身,决定亲自去立政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长孙皇后,让她也安心。
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心中激荡难平,一刻也不愿耽搁。他并未乘坐步辇,而是带着几名贴身内侍,步履生风,径直穿过宫苑,朝着立政殿而去。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正端坐于窗下,手持书卷,眉眼间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忧思。自那日从林昊口中听闻关于自己与子女们的“宿命”后,虽表面上依旧从容镇定,但身为人母、人妻,心中又怎能全无挂碍?她近来翻阅医书更勤,调养身体也更注重了些,只是这时代医学有限,那份深藏的不安始终难以彻底驱散。
殿外传来内侍的通禀声:“陛下驾到——”
长孙皇后闻声,立刻收敛心神,将书卷放下,起身相迎。只见李世民大步走入殿中,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色,与平日里的威严沉稳颇有不同。
“陛下今日似乎格外欣喜,可是有何喜事?”长孙皇后柔声问道,心中已隐约有所猜测。
李世民上前握住她的手,引她一同坐下,声音中充满了振奋:“观音婢,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刚刚收到阿难派人快马回报,他们已经找到孙神医了!”
长孙皇后闻言,凤目顿时一亮,原本萦绕在眉宇间的那缕忧思瞬间消散大半,声音也带上了几分急切:“果真?孙神医现在何处?”
“千真万确!”李世民重重点头,“队伍已在返京途中,阿难亲自护卫,为确保孙神医一路安稳,行程稍慢些,但算来时日,不日便可抵达长安!”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长孙皇后素来端庄,此刻也不禁喜形于色,反握住李世民的手,“苍天庇佑,陛下洪福!孙神医医术通玄,有他前来,再结合林先生那本奇书……”
她没有把话说完,但李世民完全明白她的意思。有了孙思邈这位当世神医主导,再借鉴林昊提供的后世医学精华,那么改变那令人心痛的“未来”,希望便大大增加了。这不仅仅是医治可能存在的隐疾,更是对他们至亲之人性命的一份坚实保障。
“是啊,”李世民感慨道,目光柔和地看着妻子,“待孙神医一到,朕便亲自与他详谈。林先生那边,朕也会先去沟通。有他们二位联手,朕相信,无论是你的气疾,还是承乾、丽质、兕子他们的……都会无恙的。”他轻轻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手背,传递着安慰与信心。
长孙皇后眼中泛起一丝泪光,那是放下心头重负的释然。她温婉一笑,依偎着夫君:“臣妾多谢陛下为妾身与孩子们如此费心劳神。”
“你我夫妻一体,何出此言。”李世民揽住她的肩头,语气坚定,“只要你们都能平安喜乐,朕所做的一切便都值得。”
立政殿内,帝后二人相拥,沉浸在期盼与希望之中。寻找孙思邈的成功,仿佛是在应对世家、推行改革的宏大图景之外,于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点亮了一盏温暖的明灯。而这盏灯,即将随着药王的到来,与来自未来的智慧交汇,照亮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