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轮胎在立县机场的跑道上发出一声沉稳的摩擦声,轻微的颠簸将戚雨从浅眠中唤醒。
窗外,熟悉的场景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混杂着对即将重返工作的隐约压力,悄然浮上心头。立县,对她和叶少柒而言,都并非故乡,却因为彼此的相依,成了新的“家”。
“到家了。”坐在旁边的叶少柒揉了揉眼睛,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慵懒,语气里却有种自然而然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完全源于戚雨的存在。
从丰城到立县,叶少柒的酒吧开到哪里,她的家就安在哪里,而她的脚步,永远追随着戚雨。
二十多年前,当四岁的戚雨在幼儿园滑梯下牵起那个因父母争吵而哭泣的六岁小女孩叶少柒的手时,这种命运的联结就已注定,从未断开。
戚雨侧头看着叶少柒依赖的神情,心底一片柔软。当年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酒吧老板,开朗洒脱,但某些刻在骨子里的依赖和信任,始终只对她一人展现。
取完行李,叫了车,叶少柒报出地址,那是局里分配给戚雨的豪华公寓小区。车子驶入一个环境清幽、管理严格的新小区,与叶少柒之前租住的临街公寓截然不同。
打开房门,宽敞明亮的客厅映入眼帘,大面积的落地窗让午后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满整个空间。
这是局里考虑到戚雨的特殊贡献和潜在风险而分配的大平层,两百平米,三室两厅,装修简洁现代,最重要的是,几乎不需要个人承担费用。
“哇!小七,这房子也太棒了吧!”叶少柒兴奋地拖着行李箱在各个房间穿梭,“这视野!这空间!比我们以前那公寓强一百倍!”她之前在丰城开的酒吧规模更大,但为了跟着戚雨来立县,一切从头开始,租住的房子也只是将就。
“主卧带卫生间归你!我要这间次卧!这间小的可以当你的书房或者我们的娱乐室!”叶少柒很快规划好了空间,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对她来说,能和戚雨住在一起,比住在什么豪华别墅都更重要。
戚雨看着叶少柒雀跃的样子,嘴角不自觉上扬。邀请叶少柒同住,一方面是心疼她租房的不便和环境的嘈杂,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经历了身份暴露的风波后,有绝对信得过的叶少柒在身边,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心理上,都能给她带来极大的慰藉和安全感。上级对此也乐见其成。
两人花了一下午时间整理行李。
叶少柒负责规划收纳和装饰,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要添置什么软装让家更温馨;戚雨则负责体力活和精细物品的归位,配合默契,仿佛她们一直就这样生活在一起。
傍晚,两人累瘫在客厅沙发上,点了外卖。是立县本地菜,味道朴实,却有着回归日常的安心。
“还是这样好,”叶少柒满足地叹了口气,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俩在一起。”她顿了顿,语气变得稍微认真了些,“不过小七,你这次回来那个顾问的工作,是不是就更忙了?”
戚雨点点头,咽下口中的食物:“嗯,案子虽然结了,但后续还有不少工作,而且新的案件也需要支持。身份既然已经公开,躲在学校里也不现实了。”
叶少柒沉默了几秒,然后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用力拍了拍戚雨的肩膀:“没事!你尽管去忙你的大事!家里的事交给我,酒吧我现在也能远程管着点。保证让你下班回来有热饭吃,有舒服窝待!”
戚雨看着叶少柒眼中全然的信任和支持,心中暖流涌动。二十多年的相伴,她们早已是彼此最亲的家人。这个新家,因为叶少柒的存在,才真正充满了温度。
休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周一,戚雨早早起床,换上了一身比休闲装稍显正式,但又不同于之前教师身份的便服。
今天,她要以刑侦顾问的身份,以不是被约谈也不是去报案的身份,正式走入立县公安局。
叶少柒比她起得更早,厨房里飘出煎蛋的香气。“戚大顾问,第一天复工,给你准备了能量早餐!”她端着盘子出来,脸上带着点小得意。
看着桌上摆好的早餐,戚雨心里一暖。这种有人惦记、互相照顾的日常,真令人心安。
抵达公安局,熟悉的办公楼带着一丝不同的意味。同事们见到她,纷纷打招呼,称呼也从之前的“戚老师”自然切换成了“戚顾问”。
彭修杰将她叫到办公室,交代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主要是协助梳理已结案件的卷宗,进行犯罪心理复盘,为后续类似案件积累经验,同时也会视情况参与新案件的早期分析。法医中心那边每个月去个几次就可以。普通的案子戚雨也不用参与。
“慢慢来,不着急。”彭修杰语气缓和,“先把状态调整好。你的价值不在于跑外勤,而在于这里。”他指了指太阳穴。
戚雨点头表示明白。她的新办公室是一间独立的顾问室,
虽然不大,但安静整洁,便于她进行深度思考。桌上已经堆叠了一些案卷资料和局里配发的新设备。
一整天,她都沉浸在卷宗的世界里,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刚刚落幕的惨案。与之前参与侦破时的紧张急迫不同,现在的分析更侧重于模式和动机的深度挖掘。
过程中,偶尔会有年轻的刑警过来请教一些问题,戚雨都耐心解答。她发现,自己似乎正在一种新的岗位上,找到某种平衡点既未远离专业,又不必像一线法医那样承受巨大的现场压力和风险。
下班时间到了,戚雨收拾好东西走出市局大楼。夕阳的余晖给城市披上了一层暖金色。她深吸一口气,感觉比预想中要轻松一些。
回到公寓楼下,她抬头望去,自家窗户已经透出温暖的灯光。推开门,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叶少柒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回来啦?洗手吃饭!今天我研究了个新菜谱!”
餐厅的桌上摆着三菜一汤,虽然卖相普通,但热气腾腾,充满了烟火气。叶少柒兴致勃勃地讲着今天酒吧里发生的趣事,以及她打算如何装饰阳台的计划。
戚雨安静地听着,时不时附和几句。这种平凡而温馨的日常,冲淡了她白天接触案卷时残留的沉重感。
她意识到,叶少柒的存在,就像一座稳固的灯塔,无论她在工作的海洋中经历怎样的风浪,总有一个温暖明亮的归处。
“对了,”饭后,叶少柒一边洗碗一边说,“周末我们去逛逛家居市场吧?添点绿植,再买点好看的碗碟,把咱们家布置得更温馨点!”
“好。”戚雨擦着桌子,微笑着应允。她开始觉得,在立县的这份新生活,或许真的可以安定下来。
有值得投入的工作,有相伴多年的亲人,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这对于曾经因为工作需要身份敏感的她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稳和幸福。
夜晚,戚雨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立县的夜景。城市依旧陌生,但心底却生出了一丝扎根的暖意。
她知道,前路或许仍有挑战,但至少此刻,她是踏实而平静的。而这份平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身后客厅里,那个正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偶尔发出轻笑的的身影——她二十多年前“捡”来的姐姐,如今是她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