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一纸证心意,匠心映真情
“山河同心” 项目获评 “全国非遗创新案例” 的消息传到清溪村时,村民们正忙着赶制一批发往北京的竹编订单。陈爷爷放下手里的竹丝,拍着大腿说:“咱们得给夏夏丫头办个‘仪式’!她帮咱们把竹编做成了大产业,还让‘清溪十景’走出了澜城,咱们得让她知道,她就是咱清溪村非遗产业的‘真老板娘’!”
这话一出口,立刻得到了村民们的响应。大婶们凑在一起商量,有人说要做个锦旗,有人说要编个专属竹编摆件,最后还是陈阳提议:“不如咱们给夏夏老师做个‘真?老板娘证’!用竹编做证书壳,里面贴上咱们全村人的签名,再让夏夏老师设计个专属纹样,又有意义又符合非遗特色。”
大家一致赞同,当天就忙活起来。陈爷爷带着几个老匠人精选竹丝,编织证书的外壳,竹丝要选最细最韧的,编出 “山河纹” 的底纹,边缘还要缀上小小的竹制流苏;年轻媳妇们则用彩线在证书壳上绣 “清溪村非遗产业老板娘” 几个字,针脚细密,颜色鲜亮;孩子们也没闲着,在彩纸上画满小竹篮、小稻穗,贴在证书的内页做装饰。
夏夏接到陈爷爷的电话,说要给她一个 “惊喜” 时,还以为是村里的非遗小课堂有了新进展。等她赶到清溪村,看到村民们捧着一个精致的竹编证书走过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陈爷爷双手把证书递给夏夏,笑着说:“丫头,这是咱清溪村全体手艺人给你发的‘真?老板娘证’!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在咱心里,你就是带领咱靠非遗致富的‘老板娘’,以后咱清溪村的竹编产业,还得靠你多操心!”
夏夏接过证书,指尖触到温润的竹编外壳,心里一阵发烫。证书壳上的 “山河纹” 编织得格外精致,内页贴着全村人的签名,还有孩子们画的小图案,最中间是她之前设计的 “槐树纹”,旁边写着一行小字:“以匠心助乡兴,以真心换真情”。
“我…… 我就是做了点设计,算不上什么‘老板娘’。” 夏夏的声音有些哽咽,“是大家愿意相信我,愿意跟着我一起尝试新纹样,咱们的竹编产业才能有今天。这个证书,我受之有愧。”
“你可别这么说!” 之前买新手机的年轻媳妇上前一步,拉着夏夏的手,“当初要不是你带着‘清溪十景’的设计来村里,咱还守着老纹样赚辛苦钱呢!现在咱不仅收入翻了倍,还能让孩子在村里上学,不用跟老公两地分居,这都是你的功劳!这‘老板娘证’,你必须收下!”
村民们纷纷点头,有人还拿出手机,给夏夏看自家孩子在非遗小课堂上的照片:“你看,俺家娃现在会编小竹篮了,还说以后要跟你学设计,把咱清溪村的竹编卖到国外去!”
夏夏看着眼前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又看了看手里的 “真?老板娘证”,突然觉得这份 “证书” 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它不是官方颁发的奖项,却凝聚着全村人的信任与感谢;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承载着非遗传承中最朴素的温暖。
当天下午,夏夏在村里的非遗小课堂上,把 “真?老板娘证” 展示给孩子们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证书,是咱们全村人的荣誉。以后咱们要一起努力,把清溪村的竹编手艺学好,把‘山河同心’的纹样传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农村也能靠非遗做出大事业!”
孩子们围着证书,叽叽喳喳地说:“夏夏老师,以后我也要当‘老板娘’,编最好看的竹编!”“我要把竹编卖到加拿大,让林老师的学生也看看!”
夏夏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想起之前自己对 “小富婆的快乐” 的理解,现在又多了一层感悟 —— 真正的 “富足”,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被他人需要、被他人认可的幸福感;而这张 “真?老板娘证”,就是这份幸福感最具象的证明。
后来,夏夏把 “真?老板娘证” 放在了体验店的展示架上,旁边摆着清溪村的竹编产品和 “山河同心” 的纹样样品。每当有客人问起这张证书,她都会笑着讲述清溪村的故事,讲述村民们靠手艺致富的快乐。
有次李勤来体验店,看到这张证书,忍不住打趣:“现在咱们夏夏可是有‘官方认证’的老板娘了,以后‘山河同心’项目的推广,更有底气了!”
夏夏笑着回应:“这可不是‘官方认证’,是‘民心认证’。比任何官方证书都管用。”
李勤点点头,感慨道:“是啊,非遗传承最珍贵的就是这份民心。你们用匠心连接了城市与乡村,用真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这才是最难得的。以后有什么需要,咱们文化部门一定全力支持,让咱们的‘非遗老板娘’带领更多乡村走向富裕。”
夕阳透过体验店的窗户,洒在 “真?老板娘证” 上,竹编的纹理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夏夏看着证书,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伙伴,突然觉得,自己之前 “绝不谈恋爱” 的决定一点都不遗憾 —— 她拥有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一份值得热爱的事业,是一份跨越地域的信任,还有这张满含匠心与真情的 “老板娘证”。
而这份因非遗而生的幸福与满足,会像清溪村的溪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她的内心,让她在非遗传承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也让 “真?老板娘” 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称呼,成为她人生中最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