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国王室之子,尤其在储君未定之时,
谁不想更进一步,坐上那太子之位?
倘若他们的兄长是天幕中的“扶苏”,那他们自然无力竞争。
这点自知之明,他们还是有的。
但他们的兄长,并不是那个天幕上的“扶苏”。
对于他们眼前这位真正的扶苏大哥,他们未必没有机会。
尤其此前“长公子扶苏”的天幕片段曾透露,未来扶苏曾因触怒父王而被赐死。
而就在刚才,嬴政也明确表达了对扶苏的不满。
这一切都意味着,只要他们稍加努力,便有机会取而代之。
因此,诸位公子的心思,也在暗中悄然浮动。
站在最前方的秦皇嬴政,微微侧目,目光扫过身后诸子。
对于他们心中所思所想,他心知肚明。
若是在从前,他或许不会给予其他公子任何机会。
然而,正如众多公子心中所思一般,他如今确实对扶苏生出了几分失望之意。
更何况,以往的扶苏虽是他最为看好的人选,却并非他唯一认可的人选。
因此,此时此刻,嬴政也决定给予其他公子展现才能的机会,同时让扶苏感受到来自兄弟之间的竞争压力。
他想看看,在诸位公子的逼迫与挑战之下,扶苏是否会有所转变。
倘若扶苏能在重重竞争之中依旧脱颖而出,那他自会立其为太子。
若不能,则说明扶苏财力不济,自然也就不配拥有太子之位。
“自今日起,年满十二岁的秦公子,皆可入朝听政。”
嬴政话音刚落,除扶苏之外,其余年满十二岁的公子皆面露欣喜之色,纷纷躬身应道:
“谨遵父王之命!”
朝中百官则神色各异,目光在几位公子之间来回游移。
淳于越等儒学博士望着扶苏,面上皆显焦急之色,但此刻却无人能出言相劝。
扶苏微微一怔,随即紧抿双唇,默然不语。
【秦王嬴政正式册立扶苏为太子一事,过程顺利,未起任何风波。】
【而关于太子扶苏首次正式在朝堂上露面的表现,文武百官也纷纷给予了或为良好、或为优异的评价。】
【虽说只是短短一面之缘,但已足以为百官所识,窥见一二。】
【暂且不论其他方面,单就一个年仅五岁的孩童,面对百官审视的目光,仍能保持镇定从容,举止得体,毫不慌乱。】
【这份难能可贵的心理素质,已远超许多同龄孩童。】
【甚至不唯同龄孩童难以企及,即便是一些年长数岁的少年也难以比拟。】
【须知,秦廷的百官皆非等闲之辈。】
【譬如王翦等将领,刚自战场凯旋,身上的肃杀之气未散,其威严足以令孩童止啼。】
【再如廷尉李斯等文臣,位居高位,言出法随,一颦一笑皆有震慑之力。】
【而太子扶苏竟能在如此压力之下,神色自若,安然应对。】
【仅凭这般沉稳气度,群臣也愿意暂时接受扶苏作为太子的身份。】
【至于日后是否能够真正赢得百官之心,还得看扶苏今后的表现如何。】
……
【太子册封礼结束当夜。】
【秦王嬴政望着如今身份正式确立的扶苏,心中亦感欣慰。】
【只要扶苏能够顺利成长,便无需再为大秦下一任君主之事忧心。】
【更甚者,正因有了这样一个值得托付未来的继承人,他在施政上也可更加果决进取。】
【哪怕行事稍显激进,甚至有所失误,也无需太过担忧秦国因此衰败——毕竟还有扶苏将来可以稳住大局。】
【当然,这也不过是说笑罢了。】
【即便真有难解之事,也轮不到一个年仅五岁的太子去承担。】
【而他,也绝不会留给太子任何“残局”。】
【恰恰相反,嬴政正欲为自己的继承人,打下一份前所未有的宏伟基业,留下一个空前强盛的大秦帝国。】
【比如,立一个小小的目标——在他这一代完成对六国的征伐,实现天下一统。】
【让扶苏日后不仅是一国之太子,更是天下唯一的储君,甚至是未来唯一的君王。】
【随着这样的念头不断升腾,嬴政对扶苏的期望也日益提升。】
【他不再将扶苏当作一个年仅五岁的幼童,而是视作一个真正的储君来培养。】
【嬴政轻轻叩击案几,目光落在对面端坐的太子扶苏身上,缓缓问道:“成为太子之后,你认为你该做些什么?”】
【太子扶苏反问一句:“做什么都可以吗?”】
【嬴政轻轻点头,语气淡然:“做什么都可以。”】
然而,机遇仅有一次。
倘若扶苏无法好好把握,将之耗费于琐碎无益之事上,【他便会收回扶苏此前所拥有的自主权,令其依照自己制定的道路,重新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储君。】
在得到父王的承诺后,太子扶苏沉吟良久,方才缓缓开口:“天子驾六,我愿驾四!”
秦王嬴政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与失落。
他未曾料到,一向表现稳重的扶苏,竟会将如此关键的契机,浪费在一驾马车之上。
然而,既然已经亲口允诺,嬴政也不会收回成命。
因此,尽管语气略显冷淡,秦王仍点头应允:“好,寡人即刻命太仆为你安排四马之车。”
不料扶苏却摆了摆头,补充道:“并非马车,请父王允许我调用少府。”
当嬴政察觉扶苏所求,并非四驾马车,而是另有打算之后,
他的兴趣再次被激发,当即挥袖下令:“好,自即日起,少府诸事,皆由你调度。”
天幕之下,大秦的文武百官初闻“太子扶苏”说出“天子驾六,我愿驾四”时,
有武将以为,这位“太子”不过是单纯地想要一辆四马拉的车驾。
毕竟,“太子扶苏”年仅五岁,童稚之龄,喜爱车马也在情理之中。
就如同他自己家中的小儿,也喜欢用一头小马犊拉着一辆缩小的车驾,在家中横冲直撞,自诩为“大将军”。
也有文臣揣测,这位“太子扶苏”聪慧过人,断不会像寻常孩童那般,真会为了四驾马车而费心。
应当是借“天子驾六,我愿驾四”之语,隐喻自身抱负,以表心志。
没想到,这位“太子扶苏”既非真正求车,也非借题发挥,而是别有图谋,
更出人意料的是,他所求之事,竟与少府有关!
这一层意图,令人费解。
因为少府的职责,一是掌管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皇室私用;
二是负责皇室日常所需,诸如衣食住行、游乐器物等事务。
换句话说,少府是皇室私库的掌管者,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总管。
从其职能来看,在场诸臣实在难以理解,那“太子扶苏”口中的“驾四”,究竟与少府有何关联。
嬴政凝视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亦在反复思忖其“驾四”所指何物。
可思来想去,仍未得其解。
正欲转头询问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武成侯王翦等人是否有所见解之际,
一道灵光忽如闪电般划过嬴政脑海,
他瞳孔微缩,心中浮现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猜测。
倘若他的猜测属实,那么即便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恐怕也低估了这位“太子扶苏”的深意!
念及于此,嬴政目光深沉地望向身旁的公子扶苏,缓缓问道:
“若换作是你,你所言‘驾四’,又所指为何?”
扶苏微微一怔,其实他刚才也在琢磨天幕上那位“太子扶苏”所说的“驾四”究竟是何含义。
思索良久,未得其解。
他又试着代入那位“太子”的身份,设身处地地去想,若自己是他,又为何提出“驾四”之请。
然而仍旧无果。
毕竟,身为太子,锦衣玉食,权柄在握,他实在想不出还缺什么。
于是他如实答道:“儿臣不知。”
嬴政随即又将同样的问题抛向其他诸位公子,
而他们所答之言,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却皆非嬴政心中所想的那个答案。
看到这一幕,即便是一代帝王嬴政,也不禁对自己的过往教育方式产生了疑虑。
堂堂大秦诸位公子,竟无一人显露出应有的才能与气度。
然而,他曾遍寻百家博学之士,为诸位公子讲学授业,用心不可谓不深。
可如今结果却如此不堪,他又还能如何教导?
再看天幕上的那个“太子扶苏”,根本不需要“秦王嬴政”亲自操心费力,便已展现过人的聪慧与格局!
反观自己,九岁归秦,十三岁即位,二十二岁亲政,一统天下,又有谁曾对他悉心教导、倾注心血?
没有!
说到底,还是人的差别!
天幕上的那个“太子扶苏”,才应是真正与他血脉相连的儿子!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听、好好看、好好学。”
对诸子彻底失望的秦王嬴政,留下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随即再次抬头,专注地凝视天幕中那个令他心生欣慰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