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在衙役的引领下,各组流民怀着忐忑与希望,来到了他们选定的废弃村落。
映入眼帘的是断壁残垣、荒草丛生的景象,不少妇人当时就红了眼眶,男人们也面色凝重。
带领赵家村队伍的孙大勇深吸一口气,扬声道:“乡亲们!屋子是破了点,但好歹有遮风挡雨的地基!总比一直住窝棚强!咱们有手有脚,还怕修不好它吗?”
李老四也赶紧附和:“孙大哥说得对!咱们一起干,肯定能让村子焕然一新!”
负责此片区域的衙役头目王班头站上一处高台,朗声宣布:“知府大人有令!给大家三天时间,优先清理自家分到的屋舍,修缮屋顶,平整院落!三天后,官府会来查验,并分发第一批土豆红薯种苗!”
人群一阵骚动,交头接耳。
王班头继续道:“都静一静!听好了!一个时辰后,官府会运来粮食,按户发放!每户可派一人,到村口排队领取!每人先发半个月的口粮,保证公平,绝无克扣!”
他目光扫过人群,语气严肃:“丑话说在前头,领粮必须按户排队,不许冒领,不许争抢!若是有人想仗着人多势众多占多拿,或是欺负弱小户,一经发现,立刻取消资格,驱离村落!都听明白没有?”
“明白了!”众人齐声应道,心中既期待又有些紧张,生怕这好不容易盼来的粮食出什么岔子。
一个时辰后,几辆满载粮食的马车在衙役的护卫下,缓缓驶到赵家村村口。
王班头亲自带着两名书吏坐镇,面前摆开桌案和秤具。
“现在开始,按之前登记的顺序,一户一人,上前领粮!”王班头高喊。
队伍立刻排了起来,虽然漫长,但秩序井然。
轮到李老四时,他紧张地报上自家姓名人口。
书吏核对册子:“李老四,五口人。按每人每日一斤粮,半月共计七十五斤。”
旁边衙役立刻麻利地称出粟米,倒入李老四带来的布袋里。
“下一个,孙大勇家!”
“孙大勇,八口人,半月一百二十斤!”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速度快,无人敢喧哗。
一些原本担心会被村里大户欺压的小户人家,见官府如此严格公正,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领到沉甸甸的粮食,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孙大勇扛着粮袋,对王班头深深一揖:“差爷,代我们谢谢知府大人,谢谢乔小姐!这粮食……是救命的粮啊!”
王班头摆摆手:“好生过日子,就是最好的感谢!赶紧回去收拾吧!”
与此同时,乔兰菁与乔山毅、周文敏也分头走访了几个村落。
在赵家村,乔兰菁看到村民们已经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男人们爬上房顶修补漏洞,清理椽子;妇人们打扫屋内,拔除院中杂草;孩子们也力所能及地搬运着小石块。
陈致远见到她,连忙迎上来:“乔小姐,您怎么来了?”
乔兰菁笑道:“来看看大家安顿得如何。可有什么难处?”
陈致远感慨道:“难处自然有,屋舍破败,工具也缺。但大家心气足!有了这落脚地,有了粮食,就有了盼头!只是……修缮房屋所需的木材、茅草,还有日后耕种的农具,确实紧缺。”
乔兰菁点点头:“这些府衙和‘玖行’已在筹措。明日会先调拨一批斧头、锯子、锄头过来,按需租借给各村。
木材和茅草,则需要各村组织人手,就近砍伐收集。‘玖行’会以公道价格收购你们日后多余的柴火和草料,也算一条进项。”
“太好了!”陈致远大喜,“乔小姐思虑周详,我等感激不尽!”
在另一个村子,乔山毅正指挥着“玖行”的人将从仓库清理出来的一批旧工具卸下车。
“大家都过来!工具不多,先紧着修缮房屋急用!按户登记租借,用完了完好归还!”他高声喊道。
周文敏则细心地将乔兰菁编写的简易房屋修缮要点和注意事项,大声念给围过来的妇人们听。
夕阳西下,十个废弃村落上空重新升起了袅袅炊烟。
虽然房屋依旧破败,但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绝望,而是粮食的香气和忙碌的生机。
公平的粮食分发,及时的物资支持,让这些历经磨难的流民,真正看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
乔家以务实而高效的举措,在这片废墟之上,稳稳地播下了新生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