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瑾回到礼部尚书府时,脚步是前所未有的轻快,嘴角甚至还噙着一抹压不住的笑意。
刚进院门,就撞见了正要出门的长兄张文渊。
张文渊见他这副模样,挑了挑眉,停下脚步,抱臂打量着他:“哟,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前些日子还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去了一趟乔府,就满血复活了?”
张文瑾难得没有因兄长的打趣而窘迫,反而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光:“大哥,乔世叔和苏夫人……待我很是和气。”
“只是和气?”张文渊似笑非笑,“我看是允了你日后常去走动吧?不然你能笑成这样?”
被说中心事,张文瑾耳根微红,却没有否认,只郑重道:“大哥,我定会努力,绝不辜负父亲和乔家的期望。”
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斗志和那份显而易见的坚定,张文渊心中欣慰。
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才像我们张家的儿郎!既然得了准信,就收起那些有的没的心思,好好用功。乔家那门槛,如今可不算低了。”
张文瑾重重颔首,此刻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再不是前段时日那个彷徨自卑的少年。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奋进,必须奋进,才能配得上那般好的兰心,才能不负今日乔府给他的这份认可与期待。
与此同时,乔家上下也进入了紧张的忙碌期。
西市那处御赐铺面,经过乔林梁带着旺财和工匠们连日的赶工,已然焕然一新。
黑底金字的崭新招牌——“济安堂”已然挂上,右下角清晰地刻着“玖行”二字以及独特的九宫格商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门面开阔,店内格局分明,一边是成药柜台,陈列着包装精美的“百消丹”、“玉洁散”、“济安皂”等,另一边则设了坐堂问诊的区域,用屏风巧妙隔开,保障私密。
后堂更是配备了处理药材和制作简单成药的工间。
乔兰菁每日都要带着紫电过来查看进度,核对药材储备,培训从江南调来的老伙计以及京城新招募的人手。
她要求极其严格,从药材成色、成药包装,到伙计的言谈举止、问诊区域的卫生,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京城不比江南,此处龙蛇混杂,目光更多。”她对负责京城济安堂的掌柜,一位姓严的中年人叮嘱道,“质量是我们的根基,服务是我们的门面,一丝一毫都错不得。”
严掌柜是乔家在江南培养的老人,做事沉稳干练,深知乔兰菁的行事风格,肃然应下:“东家放心,属下必严格把关,绝不会砸了‘济安堂’和‘玖行’的招牌。”
乔家要在西市开“济安堂”分号的消息,早已在京城不胫而走。
陆文渊府上,周氏笑着对苏清韵道:“这可太好了!日后我们家用那些皂啊散啊,可就更方便了。开业那日,我定要亲自去捧场!”
安远伯府的李铮听闻,直接对陆明远道:“乔四小姐这生意做得大气!开业那天记得叫我,我去凑个热闹,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好用的成药,给我祖母带些回去。”
国子监祭酒之子王允之摇着扇子,对萧景珩感叹:“这乔家,步步为营。先是茶楼稳住脚跟,如今直接打出‘济安堂’这块金字招牌。听说他们的成药效果极佳,在江南口碑载道。此番入京,怕是要在这医药行当里,掀起不小的风浪了。”
萧景珩目光掠过窗外,似乎能穿越街巷,看到西市那间即将开张的店铺。
他脑海中浮现起那双沉静睿智的眸子,淡声道:“有真本事,自然不怕风浪。”
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与……期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善意。
永昌侯府内,气氛阴郁。
“济安堂?玖行?”永昌侯听着下人的汇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乔家倒是会借势!陛下赏的铺面,他们用来开药铺,真是打得好算盘!”
他眼中厉色一闪,“不能让他们这么顺顺利利地开业!去,找几个人……”
他低声对心腹管家吩咐了几句,管家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一抹阴狠的笑容。
京城西市,向来是商家必争之地,鱼龙混杂。
乔家“济安堂”的入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涌动的水潭,激起的,绝不仅仅是期待的浪花。
开业的日子近在眼前,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