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到福永镇的时候基本上大家都下车了,我也跟着人群下车,在福永的一个立交桥下我四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城市,突然间心里有点发冷,38度的天气明明很热,但是心里感觉到一丝寒意。
在路边我足足站了10分钟,不知道该干什么去,路边兜客的摩的司机一直问我去哪里,看着他们关切的询问让我感觉到有种莫名的害怕。既然来了,那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背上包走到路边一个早餐店,想着吃点东西跟老板打听一下情况,同时也可以避免被摩的司机的围观。
选择一家路边的桂林米粉店,到了店里我问了一个让我觉得很傻b的问题,“老板你是桂林的嘛?
“我不是桂林的“老板呆呆的看着我回答到
“我以为你是桂林的“我有点尴尬,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问,18岁第一次出远门到陌生的城市没有安全感,总想着找个老乡会让人比较亲切,直到深圳呆久了以后才体会那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根本不存在,只有老乡老乡背后一枪的深刻体会。
老板看我一脸的稚嫩问我:第一次来深圳?我点点头,老板端上来一碗桂林米粉,我一边吃一边问他工作的事,我发誓这是我吃的最难吃的桂林米粉,对不起招牌上的正宗两个字,从那以后我都没在车站附近就餐过,但是我还是把它吃完了,一是饿,二是为了跟老板多聊几句,老板告诉我转弯过去有个广场,有好几家人才市场,每天都要很多人找工作。
“人才市场”我又记住了一个新的词汇。老板问我抽不抽烟,我从兜里掏出一包红梅递给他一只给他点上,他告诉我深圳工作还是很好找的,电子厂干净点,五金厂工资高一点,想要去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必须是要通过中介,因为大部分人才市场都会跟这些企业合作。抽完一支烟我心里有点底了,不再像刚下车的时候这么茫然了,告别了老板踏上找工作的艰难历程。
还没走到广场就被路边好几个中介给拦住了,一个个穿着衬衫西裤,皮肤晒得黝黑,手里攥着一把传单,问我是不是找工作,那个热情的劲像极了刚下车遇到的摩的司机。得到我的回答就有中介领我到人才市场的大厅。
那里人头涌动,汇集了全国各路牛马,后来我才了解到这种中介公司跟真正的人才市场是不一样的,让我认识到这一切的学费花了500块钱。
在招聘的海报上看到眼花缭乱的招工信息,我脑子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就盲目的看着这些信息,听旁边找工作的人讨论,哪家厂子好,待遇好工资高。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待遇好工资高,就是底薪比别一般的厂高几十块钱,加班费比别的厂多2块钱。所谓的高工资都是用时间换取的加班费。
在整个大厅唯独有两家厂的招聘信息,被人围观挤爆,招普工,qc,还有储备干部,要求初中以上学历18-25岁。据说一个是台企一个是日企。好多人在展位排队。
一哥们看到我空着手就问我干啥的?
我说找工作的。
你咋没简历呢?
简历这玩意我只在电视上看过,我也没弄过,问他去哪里整的简历?
出门左拐好几个报刊亭都有简历卖我连忙道谢,然后就出去找简历去了“老板,给我两张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