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那份措辞坚定、条理清晰的《合作意向书修改意见》寄出后,仿佛一颗石子投入了深不见底的古井,除了最初激起的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便再无声息。日子一天天过去,十天,半个月……南疆商贸公司那边,没有回信,没有电话,甚至连通过刘技术员传来的只言片语都没有。这种死寂般的沉默,比任何激烈的反驳或直接的拒绝,都更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起初,林家小院里还弥漫着一种积极备战后的亢奋和期待。林国栋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是:“有回信吗?”得到否定的答案后,眼神中的光亮便黯淡一分。爷爷林大山虽然嘴上说着“不来拉倒,咱们还不稀罕呢”,但炒茶时明显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会停下动作,望向村口那条尘土飞扬的土路,烟筒抽得比往常更凶,眉头锁成的川字久久难以舒展。母亲周芳和奶奶李秀英做事也轻手轻脚,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份悬而未决的宁静,连带着家里的饭菜都似乎少了些往日的香气。
这种悬空等待的煎熬,逐渐消磨着最初的斗志,代之以一种越来越浓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国栋,这都半个多月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是不是咱们提的要求太过分了?把人家给吓跑了?”周芳终于忍不住,在一天晚饭后,忧心忡忡地问出了大家心底共同的疑虑。
爷爷也闷声道:“我就说那些生意人靠不住!看咱们不好拿捏,干脆不理咱们了!白费了那么多心思!”
林国栋心里也没底,但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爸,妈,别急。这么大的事,对方肯定要内部讨论。也许……也许是好事多磨。” 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商海浮沉,时间就是金钱,如此长时间的沉默,通常意味着的不是慎重,而是冷淡甚至放弃。
一种失落和隐隐的后悔情绪开始滋生。或许,当初不该那么强硬?或许,稍微让步一些,合作就能成了?巨大的机遇,似乎正在指尖悄然流逝。
林薇感受着家人情绪的低落和信心的动摇。她知道,这是商业谈判中常见的心理战,用沉默来消磨对手的意志,迫使对方主动妥协。林家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懊悔或猜测,而是稳住阵脚,并寻找打破僵局的可能。
她没有直接安慰,而是在一天下午,拉着爷爷去看后山那片在阳光下郁郁葱葱的茶园。她指着一棵棵茁壮的茶树,对爷爷说:“爷爷,你看,茶树才不管有没有人来买茶呢,它们就是好好地长叶子,等着爷爷去采。茶香就在叶子里,又不会因为别人不来就变没了。”
她又对傍晚下班回来、一脸疲惫的父亲说:“爸爸,咱们的修改意见,是不是就像给茶树枝剪掉不好的叶子,让茶树长得更好?如果那个公司的伯伯觉得剪得不对,应该会告诉咱们哪里不对呀?不说话,是不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剪了?”
她将对方的沉默解读为“无措”而非“拒绝”,将己方的坚持定义为“培育”而非“对抗”,巧妙地扭转了家人心理上的弱势地位。
林薇的话,像一阵微风,轻轻拨开了笼罩在家人心头的阴霾。是啊,主动权或许并不完全在对方手里。林家茶的独特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对方的沉默,反而可能暴露了他们的犹豫或计算。
林国栋重新振作起来,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他再次去找了乡镇企业局张副局长,将情况做了汇报。
张副局长听后,沉吟道:“这么久没消息,确实不太正常。不过,这也说明你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他们需要时间评估得失。这样,我通过私人渠道,侧面打听一下南疆公司最近的动向。你们这边,沉住气,该干什么干什么。有时候,以静制动,也是一种策略。”
有了上级的安抚和指点,林国栋的心定了一些。他回到家里,对家人说:“张局长说得对,咱们不能自乱阵脚。合作是双向选择,他们犹豫,咱们也要看看他们的诚意。咱们该制茶制茶,该卖茶卖茶,把咱们自己的事做好最重要!”
于是,林家岭合作小组恢复了往常的节奏。爷爷带着林海和几位帮工,精心照料茶园,按部就班地炒制新茶;周芳和奶奶负责内务和包装;林国栋则继续维护着之前积累的一些零散客户,虽然量不大,但细水长流,足以维持生计并小有盈余。大家刻意不再频繁谈论合作的事,将注意力重新聚焦于眼前的生活和生产。
这种外松内紧的状态,反而让家里气氛轻松了不少。日子在茶香弥漫中平稳流淌。
然而,就在林家几乎要将这次合作淡忘,准备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带来了转机。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秋雨淅淅沥沥,天色阴沉。一辆沾满泥泞的吉普车,艰难地驶到林家院门外。车门打开,下来的不是预想中的吴经理,而是一位年纪稍长、气质更为沉稳、穿着朴素但目光锐利的中年男子,陪同的依然是刘技术员。
“林组长,打扰了!”刘技术员连忙介绍,“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杨总监,主要负责项目投资决策。杨总监这次是特地过来,想跟你们再深入聊聊。”
杨总监!级别显然高于吴经理!而且是在这样一个雨天亲自前来!
林家刚刚平静下来的心,瞬间又被提了起来。这次来访,是福是祸?
将杨总监和刘技术员让进堂屋,周芳端上热茶。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院子里敲打出清脆的声响,反而衬得屋内气氛格外凝重。
杨总监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林组长,林老先生,你们好。吴经理前期的工作,公司都了解了。你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也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研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林国栋和爷爷,继续说道:“首先,我代表公司,对你们坚持原则、保护自身权益的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你们对这份事业是认真负责的。”
开场白很客气,但林国栋和爷爷的心都悬着,知道“但是”后面才是重点。
“但是,”杨总监话锋果然一转,“商业合作,讲究的是共赢和效率。你们提出的某些条件,比如品牌所有权的主导权、董事会席位的绝对多数,从公司投资风险和运营效率的角度考虑,确实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大规模的投资,需要相匹配的控制权和决策效率来保障。”
他的话语比吴经理更加直接,也更有分量,直指双方最根本的矛盾——控制权与资本安全。
“我们公司是怀着极大诚意来的,”杨总监语气诚恳,“也非常看好‘林家茶’的独特价值。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既能尊重你们的传统和权益,又能保障公司投资安全、实现品牌快速成长的合作模式。”
他并没有否定林家的核心诉求,而是提出了“寻找平衡点”,这给谈判留下了余地,但也意味着艰难的讨价还价即将开始。
林国栋深吸一口气,按照事先的准备,不卑不亢地回应:“杨总监,感谢您的坦诚。我们同样抱有最大的合作诚意。我们坚持那些条件,正是为了保障‘林家茶’的灵魂和长远发展,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合作能够成功的根基。我们相信,真正的共赢,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可持续的基础上的。”
爷爷也补充道,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杨总监,茶有茶性,人有人性。这茶的味道,是这片山水和我的手艺合在一起才有的。改了性,就不是林家茶了。”
双方的立场清晰而坚定,谁都不愿意轻易让步。谈判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
雨声渐密,屋内一片寂静。刘技术员有些紧张地看着双方。
就在这时,杨总监忽然笑了笑,打破沉默:“林老先生说得有道理。这样吧,我们不急于一时。我这次来,除了沟通,也是想更直观地感受一下‘林家茶’的魅力。不知方不方便,请林老先生再为我们炒一锅茶?让我们也学习学习这‘手心温度’出来的味道。”
这个提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它跳出了僵持的条款争论,回归到了产品本身。
爷爷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对于展示手艺,他从不推辞。
灶膛里的火重新燃起,铁锅烧热。爷爷凝神静气,将精选的茶青倒入锅中,赤手探入,开始翻炒。那一刻,他仿佛忘记了所有的谈判和纷争,全身心沉浸在与茶叶的对话中。手法娴熟,节奏分明,空气中渐渐弥漫开那种独特的、令人心安的醇香。
杨总监看得非常专注,甚至比吴经理更加投入。他不再提问,只是静静地观察着爷爷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感受着那股专注而虔诚的气息。
一锅茶炒完,爷爷额头见汗,但眼神清亮。
杨总监亲自斟茶,细细品了一口,闭上眼,良久,才缓缓睁开,眼中闪过一丝由衷的赞赏:“果然……不一样。这味道,有根,有魂。”
他放下茶杯,看向林国栋和爷爷,语气变得异常郑重:“今天这锅茶,让我更加确信,‘林家茶’的价值,远不止于茶叶本身。这样吧,你们的修改意见,我会带回去,提请公司董事会进行特别审议。我会尽力陈述你们的立场和这份独特的价值。”
他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态度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从纯粹的商业考量,似乎多了一份对技艺和文化的尊重。
送走杨总监和刘技术员,雨已经停了,天边露出一抹晚霞。
林家几人回到堂屋,看着那口还带着余温的炒锅,心情复杂。这次接触,没有结果,却似乎触摸到了一些比合同条款更本质的东西。
“这个杨总监……跟那个吴经理,不太一样。”爷爷喃喃道。
林国栋点点头:“感觉……他更懂茶。”
然而,没等他们细细品味这次会面的余韵,几天后,刘技术员打来的一个电话,再次让形势急转直下。电话里,刘技术员的语气有些急促和不安:
“林组长,有个新情况!杨总监回去后,向董事会做了汇报。但是……董事会里出现了不同意见,有董事认为投资风险过高,提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林家茶’的品牌价值和你们的合作小组进行正式的‘资产评估’! 评估结果,将直接决定合作的走向!”
资产评估?第三方机构?
这个消息,像一道新的、更加专业和冰冷的门槛,横亘在了林家面前。这意味着,他们视若珍宝的技艺和品牌,将被放在市场的天平上,用数字来衡量价值!
这突如其来的“估值”考验,林家将如何应对?那些无法量化的“手心温度”和“茶魂”,又该如何在资本的尺子下体现其价值? 前方的路,似乎更加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