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晋州与巴蜀联军发动总攻,
敌占区快速缩小。
但因日军长期经营炎黄沿海,
加之收缩防线固守,
我军未能彻底收复失地。
最终内陆多数地区获得解放,
沿海地带仍被日军控制。
僵持数月后,
临近次年清明,战局终于出现转机。
晋阳指挥部内——
报告首长!后方传来好消息,试验成功了!
换装后的林逸强忍激动,
对传令的和尚命令道:
立即派一个团,必须确保科研人员安全返回!
遵命!和尚兴奋地领命而去。
林逸随即接通专线电话。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突然来电,有何要事?
邱小姐可以出嫁了。
林逸一字一顿地说。
电话那头陷入长久的沉默。
许久,一个极力克制颤抖的声音回应:
嫁妆都准备好了吗?
全部准备就绪!
好!我再与娘家确认细节,两个月后送邱小姐出门!
明白!林逸肃然挂断电话,平复心情后召见李云龙。
首长有什么任务?李云龙虽然心有不服,仍端正行礼。
给你一个月时间,必须攻下嵎夷,为飞行团建立前进基地。
嵎夷——这座东北沿海战略要地,
这片海域承载着北洋水师的辉煌与悲壮,
甲午年的硝烟曾在此埋葬整支舰队,
更成为倭寇崛起的转折点。
李云龙眉头紧锁:
都是自己人,何必非选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沿海地形易攻难守,倭寇舰队可不是纸糊的!
这确实是他最大的疑虑。
虽早有收复沿海的计划,
但具体突破口的选择,他自有主张。
此刻林逸竟提议对嵎夷用兵。
李云龙百思不得其解。
林逸略作思忖:
拿下嵎夷建空军基地,我保证战争最快半年就能终结。
什么?
身经百战的李云龙也为之震惊。
半年?
按当前态势至少还需三年。
若战事不利,拖得更久也未可知。
可林逸竟说半年足矣!
李云龙神色数变:此话当真?
林逸目光如炬:
说不定更快。
短暂沉默后,李云龙重重颔首:懂了!
转而咧嘴一笑:
这买卖可不轻松,给独立团拨点家当?不用多,一个喀秋莎团就成。
不行!
林逸斩钉截铁:
一个团哪够?调个炮兵师给你,必须拿下嵎夷。
炮兵师?!
李云龙眼睛顿时亮得骇人。
好家伙,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阔气的仗!
他兴高采烈领命而去,立即着手排兵布阵。
......
十日后。
嵎夷战役爆发。
倭寇原以为八路军会主攻津口,未料对方先取历城,再挥师东进直指嵎夷。
倭寇将领喜出望外。
嵎夷三面环海,正是倭寇舰队的天下。
遂下令:
主动撤防,诱敌深入。
待八路军进驻后,从津口断其后路,海上登陆形成合围。
此计堪称绝妙——
在倭寇看来,八路军占嵎夷也难守。
制海权将令其陷入死局。
来得越多,葬送越惨。
正是围点打援的天赐良机。
603章
倭寇陆军高层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此役被定为歼灭炎黄军队的决战。
大批舰艇集结嵎夷海域。
只待总攻命令,便可全歼守军。
战况初期如其所料——
八路军两个旅被困嵎夷,退路尽断。
忽闻急电:
八路军航空团自晋阳机场起飞!
炎黄人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驻炎黄派遣军总司令板垣恒四郎盯着战报喃喃自语。
这位常年与炎黄军队交手的老将,
自认为摸透了对手的路数。
晋州会战时他正坐镇南洋,
近日才被急调回炎黄战场。
面见 时,他对炎黄军队的变化深感诧异,
但仍坚信帝国占据战略优势。
此刻帝国海军严阵以待,
牢牢掌控着炎黄近海。
在战略层面上,
只要保持海上霸权,帝国便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里,
他紧锁的眉头缓缓松开。
提笔签下作战指令:
急电山本纯一,着第一舰队即刻展开嵎夷登陆行动!嵎夷毗邻本土,绝不容炎黄战机威胁帝国领空!
遵命!
……
报告!飞行编队已在嵎夷完成燃油补充,随时准备突袭敌国本土!
听闻战报的林逸淡然下令:
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若日寇继续顽抗,我军将发动全面进攻!
声明如疾风般传遍世界。
类似的警告已多次发出,
日方始终充耳不闻。
更有日军方学者公然嘲讽:
弱者的恫吓罢了,真有实力早该收复失地。
这等空洞威胁还要说几遍?妄想震慑大日本皇军?
帝国百万精锐正等着收割你们的人头!
……
面对日方的奚落,林逸不为所动。
恶犬未挨棍棒时总叫得最响,
唯有让它尝到苦头才会消停。
发布警告更多是给列强看——
炎黄要面对的岂止倭寇一隅?
自然不能因疯犬失了泱泱大国的风度。
何况邱小姐横空出世后,
世界格局必将天翻地覆。
行事须有章法。
这些年来鬼子恶贯满盈。
如今收拾这条疯狗,任何帝国都无话可说。
但越是如此,越要沉着冷静。
炎黄崛起虽快,科技实力仍需时日提升。
要争取这段宝贵光阴,
拿鬼子开刀再合适不过。
况且周边形势波谲云诡,
前路漫长艰险。
……
声明发布翌日,
鬼子军队向嵎夷大举进犯。
同时,一支飞行编队自嵎夷腾空而起。
上百架战机护航下,
通过林逸布局的军火交易与兵工生产,
其规模已堪比鬼子空中力量。
鬼子不料炎黄竟有如此空军,
仓促调机拦截,
甚至出动神风特攻队展开自杀袭击。
但因海上战场过度消耗,加之资源短缺,
航空部队左支右绌。
而飞行编队核心的b52轰炸机,
经过惨烈空战后,
终于飞临鬼子本土上空……
时值炎黄新春方过,
元宵将至,
邱小姐绽放了她最绚烂的光芒。
转瞬间,鬼子列岛遍地。
纳尼?!
板垣恒四郎握着紧急电文,
如遭雷击。
被夷为平地的正是他故乡。
望着报纸上焦土般的城市,
他双手剧烈颤抖。
暴怒,噬心的暴怒。
想到双亲与妻儿,
他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全军出击!誓要炎黄血债血偿!
但这道命令永远留在了喉间。
本土陆军已接管指挥权,
舰队奉命回防。
这天成为鬼子史上最黑暗的黎明,
一座工业重镇从地图上抹去,
给鬼子帝国致命一击。
这一记重锤,
也敲醒了许多装睡的人。
十日后,
鬼子帝国发表声明:
【亟需重新定义与炎黄关系】
……
狗屁不通!
血债岂能一句话就抹平?
从沿海调回的老李在作战会议上拍桌怒吼。
说得对!必须打到他们跪地求饶!这帮倭寇根本没把我们放在眼里!林首长,让我老孔带队,这次非踏平他们老巢不可!孔捷扯着嗓子喊道,拳头砸得桌面咚咚作响。
倭寇欺我华夏数十载,绝不能轻饶!
就该给他们个永生难忘的教训,让这群伪善之徒再不敢犯境!
争论声此起彼伏间,林逸轻叩桌面:
中央已有决断,此事必有交代。
倭国使团将至,但这场谈判注定破裂。
正好借此收复失地,整军备战。
诸位且静候,半年之内,必见分晓。
满座将领顿时了然——
这是在争取备战时间!
倭国使团果然如约而至,假意议和。
华夏提出天价战争赔款,
对方当场翻脸。
谈判僵持半年,
倭国军方再度蠢动,
边境战云密布。
端午拂晓,
嵎夷基地突然出动数百架战机。
一月鏖战,
胜负已分。
......
晋阳城头,
林逸凝视着系统面板上暴涨的数值,
笑意转瞬即逝:
可惜最高只能解锁21世纪科技。
但足够碾压这个时代了。
他眼中精光迸射:
别人要走五十年的路,
我们十年足矣!
三日后军委办公室:
以你的战功应该晋升司令,真要去后勤部?
林逸正了正军帽:
功名如浮云,只求华夏永不再受欺侮。
好!国家需要你这样的栋梁!
......
十年弹指一挥,
世界震惊地看着东方巨龙腾飞。
自那场改变国运的后,
华夏科技井喷式发展,
军演亮相的新式武器令列强胆寒。
如今,
再无人敢犯神州寸土。
任凭国际风云变幻,
这片土地终成世外桃源。
《从执教新一团开始》
同志醒醒!战壕里睡觉像什么话!
陈潇被粗粝的嗓音惊醒,睫毛上还沾着炮火掀起的浮土。他条件反射按住腰间麻袋——二十个沾着泥土的马铃薯正安然沉睡。
褪色绑腿在眼前晃动,系着油渍围裙的炊事员正弯腰瞪他。记忆如炮弹般炸开:这里不是横店影视城,自己也不再是那个被诊断出肺癌的替身演员。
五天前穿越到1939年晋西北时,系统光幕在他视网膜上烙下血红倒计时:
【主线任务】
护送克新一号马铃薯种薯(40斤)至八路军驻地
亩产上限:2500公斤
对比数据:1940年华北麦田亩产≤200公斤
【奖惩机制】
成功奖励:癌细胞清除+自由属性点x2
失败代价:系统脱离\/癌症爆发致死
新一团?李云龙团长?陈潇突然抓住炊事员的手腕。麻袋里这些能改变抗战粮食史的种薯,此刻正随着日军九六式机枪的扫射节奏微微震颤。
属性面板在硝烟中闪烁:
姓名:陈潇(肺癌抑制期)
力量:12(捅刺刀时可贯穿两具稻草人)
敏捷:9(能避开低速流弹)
智力:10(理解《论持久战》速度提升30%)
特殊技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三八式步枪速射
老子又不是偷粮的耗子!炊事员甩开他的手,指着远处腾起的烟柱怒吼:坂田联队的迫击炮都顶到脑门了,你还有心思数土豆?
陈潇默默系紧麻袋。这些来自21世纪的休眠块茎,每个芽眼里都蜷缩着八千斤产量的基因密码。他必须活着把它们种进太行山的春泥——就像系统硬塞进他肺里的那团恶性肿瘤,终究会在这片血色土壤里生根发芽。
“首长留步!”陈潇急忙拽住他的衣袖,堆着笑脸解释,“我真不是信不过您,就是养成这习惯了。这半袋子马铃薯可是稀有的高产良种,我千辛万苦从上海带到这儿,饿得发昏都没敢动一颗,就怕落到鬼子或山匪手里。每次睡醒都得数一遍,您多包涵!”
老兵的眉头渐渐舒展。他从小在田间长大,深谙饿死不动种子粮的老理,听说是粮种后,便不再计较先前的误会。
看你文质彬彬的,倒是个识货的。家里种着几亩田?
陈潇摆了摆手:我无田无地,这也不是往自家带的,是要送去八路军根据地的。眼下全球就剩这二十粒,丢一粒都能要了我的命!
他没敢提亩产千斤的事,怕对方觉得荒唐。但着重说明种子金贵且专供根据地,老兵果然上了心,想来接下来的突围路上不会打他土豆的主意了。
成,既然要一起突围,就搭个手。我的人都调前线了,你帮着把干粮分给弟兄们。
老兵领他走进临时伙房,地上散落着麸皮饼、杂面馍和炒熟的米粒。
鬼子这次扫荡来势凶猛,八路军各部队匆忙迎战。新一团与敌军交火后很快陷入僵持,连分发军粮都顾不上。上面紧急下令,把所有存粮做成便携干粮,必须确保每个战士分到两三日的口粮。
出发!司务长老王招呼手下的三个兵。这些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兵,年轻力壮的都调回前线打仗了——毕竟大敌当前,多一个兵就多份胜算。
首长,我有膀子力气,最沉的担子交给我!陈潇大步走到装满粮食的柳条筐前,抄起扁担就往肩上架。
我姓王,喊老王就成。秀才,以前扛过扁担没?老王上下打量着陈潇,眼里写着怀疑。虽说这小子个头高,肩膀宽,可那白净面皮、细嫩手掌和一身长衫,怎么看都是没干过活的公子哥。
陈潇一怔,他还真没挑过担子。但瞥见属性面板上12点的力量值——几乎是老王的两倍,难道还扛不起这两筐粮食?
不打紧,我力气足!他弯腰就把扁担架上肩头。
嗐!不是这么个挑法,当心闪了腰!老王急得直拍大腿,得蹲稳了,直着腰起!身子绷直了才不吃亏!
可陈潇已经弓着腰挑起百来斤的担子,瞧着毫不费力。
老王摇摇头:得嘞!你们几个先走,秀才,你走我前头,我来断后。
三个炊事班老兵应声挑担出发,陈潇跟在后面。才走几步就迈不动腿了——扁担在肩上打晃,两只柳条筐东摇西摆,再走几步非得洒一地不可。
别乱扭身子!老王喊道,走一步稳一下,让筐子跟着人动。看前头几个怎么走的!
陈潇这才发现挑担子也有讲究。前面三个老兵脚步轻快,筐子随着步伐微微晃动,走得四平八稳。他凝神观察,很快摸到了窍门——到底是高智商人才,学什么都快。
看着迅速掌握要领的陈潇,老王怔了怔,不由得感叹: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脑瓜子转得快!
新一团千把号人分作三个营。陈潇跟着老王到一营阵地分发干粮。每人领到两个杂面馍、一块麸皮饼和一碗炒米。战士们把军粮装进细长布袋:先铺米,再摆饼,最后塞馍。这就是一个八路军战士三天的口粮。当陈潇得知自己一顿的饭量竟是别人三天的粮食时,眼眶顿时发热。
他一路前行,典当了手表和西装,改穿长衫布鞋,却从未让自己挨饿。空荡荡的肠胃灼烧般的滋味,他再清楚不过。
阵地上,干粮被分发到各班。李云龙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刚刚击退一波进攻,他的任务就是拖住敌人,为后方师部机关和医院的转移争取时间。转头时,他发现阵地上多了一个陌生身影——一个穿长衫的斯文青年,正帮着炊事班的老王分发军粮。
“张大彪!”
“到!”
李云龙指着那青年,问身旁高大的汉子:“那人是谁?战场上怎么还留个书生?为什么不让他撤走?”
张大彪连忙解释:“团长,那是上海来的学生,叫陈潇。本来安排他随百姓撤离,但他死活不肯,听说团长是李云龙,就非要跟着突围,说等突围后再走。”
李云龙顿时兴趣缺缺:“师部和医院撤了吗?”
张大彪点头:“已经转移,再坚持一会儿就该咱们撤了。”
“撤?”李云龙咧嘴一笑,“没了后顾之忧,老子总算能放开手脚了!去,抓个俘虏,问问对面是鬼子的哪支部队……”
陈潇一边发粮,一边打量八路军战士。他们手里的武器各式各样,有大刀、长矛,衣着也不统一,有的只戴了顶军帽。不过,多数人手里有枪,装备算是相对充足——按照历史记载,这已经是八路军中较为精锐的部队了。
军粮很快发完,担子里剩下的几份是团长和营长的口粮。这是新一团的规矩:战时发粮,军官最后领,不够就让军官饿着。
“你就是那个不肯撤走的陈秀才?”李云龙咬了口干粮,瞥了眼跟在老王身后的青年。
“是,李团长。”陈潇平静回答。
“现在想走也晚了,自己找个家伙,哪怕拿根擀面杖,别到时候被鬼子追着跑!”李云龙虽看不上这类书生,但毕竟是历经艰险来到根据地的有志青年,该叮嘱的还是要叮嘱。
没想到,这书生倒是镇定:“李团长,我力气不小,能扛 箱。”
“你?一个文弱书生,能有多大劲儿?别添乱!跟着老王,冲锋时照应着点,他可是老百姓!”李云龙没当回事。
“团长,他力气真不小,刚才那两筐军粮一百多斤,他是单手举过来的。”老王插话道。
那担军粮确实是陈潇用手托来的。没挑过担子的人不知道,再大的力气,肩膀也未必扛得住。一百多斤全压在一根扁担上,未经训练的肩头根本吃不消。陈潇走了几百米就撑不住了,只能用手托着扁担,弯着手臂垫在肩上,硬是走了两里地。
没办法,临时厨房离阵地就是这么远。
李云龙听完老王的话,面露诧异:“好家伙,还真有两下子!怎么不挑着走,反倒举着过来了?”一百多斤的山路负重两里地,这力气确实惊人。
老王解释道:“他力气够用,就是没干过重活。走了几百米肩膀就肿了,只能举着走。我本想他坚持不了多久,谁知硬是换着手撑了近两里地。”
李云龙和张大彪都盯着陈潇看,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竟有这般力气。
“行,你就跟着队伍搬 。不过这身力气可不能浪费,得多练练挑担子。”李云龙当即决定,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突围后要把这个力大无穷的书生收入麾下,稍加训练定能派上大用场。
陈潇之所以主动请缨搬 ,是因为触发了系统任务。
任务内容:挽救神炮手王承柱
这位百发百中的炮术专家是八路军的重要战力。任务目标是在王承柱庆祝胜利时保护他免遭不测,扭转其阵亡结局。任务成功可获得银元、能力提升及火炮专精,失败则削弱力量属性。
正是这项特殊使命促使陈潇主动加入运输队。尽管他掌握步枪射击技巧,但当时武器匮乏,新兵通常无法配备枪支。即便只是搬运物资,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兵严格看管。
当陈潇试图同时搬运两箱物资时,立即被老兵踹翻在地。不要命了!敌方狙击手正等着呢!每次只搬一箱,保持低姿态!老兵严厉警告。陈潇立刻调整姿势,弯腰快速运送物资。
他注意到弹药配给极其有限,每名战士仅能分得十余发子弹。抓住机会,他主动承担炮弹运输,来到王承柱身边提议:长官,我体力好行动快,冲锋时我来负责火炮运输,节省组装时间!
就这么办!王承柱痛快应允。团长已经下令推进500米缩短射程,每分每秒都至关重要。
他刚刚目睹这个身材高大、面容清秀的读书人展现出惊人力量,扛着重达几十斤的迫击炮长距离奔袭毫不费力。
隐蔽——老兵的警告声与敌人炮火同时降临。王承柱迅速拉住发愣的陈潇,躲进战壕的转折处。
八路军对日军炮击早有应对之策,曲折的战壕设计能有效减少伤亡。这个时期,懂得修筑防炮工事的部队凤毛麟角,李云龙的新一团显然不在此列。
包括李云龙团长在内,多数指战员出身贫寒,文化水平有限,能构筑出如此复杂的战壕已属难得。
炮击停歇后,老兵们高声呼喊:敌人上来了,各就各位!有子弹的精确射击,没子弹的准备白刃战!
这种战术安排是八路军的特色。由于物资紧缺,人均弹药不足十发。通常枪法精准者多分配些,技术欠佳者少些,几轮射击后就必须近身作战。
这与欧洲战场形成鲜明对比,那里平均消耗数千发弹药才能毙敌一人。如此奢侈的作战方式,在东方战场难以想象。
日军冲锋素来凶猛,巅峰时期一个联队就能追击国军数个师,一次突击便能击溃整支师级部队。
但在这里,他们遭遇的是新一团。八路军同样擅长冲锋陷阵,在装备短缺的情况下,拼刺刀的血性成为他们的制胜法宝。
全体上刺刀!击退敌军,勇者必胜,冲锋!
那个手持大刀的指挥官一声令下,率先杀入敌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