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圈,如前所述,太阳终于出来了,我也逐渐追上了汤米?科斯基宁的梅赛德斯。
亚历山德罗夫已经被远远甩开,卡明斯基虽然还在努力跟随,但路特斯的速度终究比不上我们俩,不过,我们俩的速度都比不上哈里森。
我需要清障空气,也希望安东尼在追上亚历山德罗夫和其他 “早期不进站集团” 的车手后,速度能慢下来。
追科斯基宁的战役正式开始。
第二十一圈初,我在四号弯试探性地进攻,其实主要是为了干扰这位梅赛德斯车手,让他分心看后视镜,从而犯错。
这是心理战:我要让汤米只顾着防守,而不是专注于走线。
但这位 F1 新晋 “芬兰飞人” 太冷静了,在连续弯道中始终保持领先,直到我们来到这条赛道我最喜欢的超车点 —— 两条长直道。
科斯基宁试图防守,左右变线破坏我的尾流,但我的赛车搭载着同款引擎,还有F 导管的秘密武器,速度优势明显。
进入最后一个弯道前,我已经能和他并排行驶。
我选择内线超车,但左前胎轻微锁死,线路变宽。汤米趁机用 “over-under”(外线超车后内线回防)的战术过弯,冲过终点线开始第二十二圈时仍保持领先。
但我很快调整过来,在后直道上继续追赶,再次借助尾流切入内线,终于完成超越,领跑马来西亚大奖赛!
当然,梅赛德斯在二、三号弯还有些许优势,进入四号弯时我也不得不看后视镜(我习惯把后视镜装在最外侧以优化空气动力学),但我终究搞定了汤米。
虽然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赞助的赛车在主场领跑了几圈,但迈凯伦才是最强的梅赛德斯引擎车队。
在连续弯道中,我逐渐拉开差距,确保在直道上利用清障空气保持速度优势,将科斯基宁远远甩在身后。
“干得漂亮,张骋,你现在领跑了!” 莫里森称赞道,这也为比赛的第一阶段画上了完美句号。
迈凯伦的速度远超梅赛德斯和路特斯,到了比赛三分之二阶段(我们进站换软胎时),我已经拉开了大约 10 秒的差距。
换胎后,我在清障空气中跑得更快,彻底拉开了距离。
与此同时,安东尼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他更早进站,换上新的硬胎,凭借这套轮胎超越科斯基宁升至第二,还在不断缩小与我的差距,甚至用更硬的轮胎刷出了最快圈速。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夺冠运气成分更多,而安东尼的追近则完全靠实力,尽管我的轮胎更新、性能更好,他的速度还是比我快。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也在疯狂追赶,他超过了彼得?卡明斯基的路特斯,将这位波兰车手挤到第五。
不过卡明斯基最终守住了第五名,挡住了马克西米利安?伦纳的冲击,在马来西亚大奖赛拿到了积分。
我没太多精力关注他的比赛,超越他和科斯基宁后,我已经牢牢掌控了比赛。
这场胜利或许不够惊险刺激,但我和车队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决策,最终从第十八位起步,夺得了冠军。
虽然运气帮了大忙,但要完成这样的逆转,要和两辆路特斯以及汤米?科斯基宁缠斗,同样需要足够的速度。
“哇!谢谢大家,太感谢了!周六发生那样的事后,我根本没指望能赢,但你们从未放弃,我们做到了!谢谢,谢谢你们!”
冲过终点线后,我在无线电里向车队连连道谢,又一次在混合条件的比赛中意外夺冠,我开启了胜利巡游。
“干得好,张骋,这是两连胜!” 尼基?莫里森欢呼道。
“赛季开始时,我从没想过能两连胜,谢谢大家…… 我真的太感激了。天呐…… 太幸运了。哇,太不可思议了。” 我满足地叹了口气,驶离赛道主线,向观众挥手致意。
我知道他们来的时候根本不确定会遇到晴天还是雨天,也没想到这场比赛会如此曲折,包括两辆迈凯伦和两辆法拉利在内的顶尖车队起初都陷入困境,但最终,我们超越了因 “双车连进” 换胎失误、还被哈里森早早超过的两辆红牛,拿下了冠军。
“太棒了,张骋,我们为你骄傲。这是值得载入史册的胜利。” 迈凯伦年轻的英国车队老板迈克尔?科罗内特也通过无线电说道。
去年他力排众议,选择签下我而非詹姆斯?巴克斯顿,现在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敢肯定,回到欧洲后,迈克尔可以拿着这两场胜利,向车队董事会(包括担任名誉主席的罗恩?丹尼斯、tAG 集团的法沙籍老板、巴林投资方、在公司重组中大幅增持 F1 车队股份的迈凯伦汽车公司,以及组建自有车队后减持迈凯伦股份但仍保留少数股权的梅赛德斯 - 奔驰 —— 他们不持有迈凯伦公路车业务的股份)证明我的价值,打消所有质疑。
正如我之前所说,本赛季我的目标只是为迈凯伦赢一场比赛,但才三站比赛,我已经赢了两场。我的表现远超自己的预期,坦白说,现在我已经把安东尼甩在了身后。
话说回来,2010 年马来西亚大奖赛的积分排名(前十分名)如下:
1.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25 分
2.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8 分
3. 汤米?科斯基宁 —— 芬兰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15 分
4.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法拉利车队 ——12 分
5. 彼得?卡明斯基 —— 波兰 ——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10 分
6. 马克西米利安?伦纳 —— 德国 —— 红牛 - 雷诺车队 ——8 分
7.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夫 —— 俄罗斯 ——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6 分
8.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4 分
9. 恩里克?德?马特奥 —— 巴西 —— 法拉利车队 ——2 分
10. 威廉?齐格勒 —— 德国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1 分
那些在 “换中性胎” 和 “换回干胎” 时不得不 “双车连进” 的车手(主要是韦弗和马特奥),最终因赛道位置丢失而成绩不佳,这在最终排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威廉?齐格勒虽然因为科斯基宁没进站而不用 “双车连进”,但他的赛车性能不如马丁和恩里克,策略也不如汤米,所以和科斯基宁相差 14 分虽然看起来夸张,但对这位七届世界冠军来说,这场比赛算不上灾难。
坦白说,他的车队犯了策略错误,而且梅赛德斯的速度本就不如迈凯伦、法拉利和红牛,无力挽回局势。
另一方面,路特斯凭借正确的策略,两辆赛车都拿到了积分,缩小了与梅赛德斯的差距,彼得更是在澳大利亚登上领奖台后,又在马来西亚拿到第五名,表现稳定。
此时,车手积分榜前六名如下:
1.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60 分
2.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法拉利车队 ——49 分
3.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41 分
4. 恩里克?德?马特奥 —— 巴西 —— 法拉利车队 ——35 分
5. 汤米?科斯基宁 —— 芬兰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31 分
6. 彼得?卡明斯基 —— 波兰 ——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28 分
赛季才进行三站,红牛的两位车手就跌出了前十 —— 伦纳 20 分,韦弗 10 分,这个分数在 2010 年看起来很 “对称”,但显然无法满足这支奥地利车队的争冠野心。
取而代之的是汤米?科斯基宁和彼得?卡明斯基,他们用近几场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顶尖实力,是中游集团的领军者。
尽管红牛最终很可能反弹,迈凯伦和法拉利也会继续争夺冠军,但如果他们俩中的某个人赢下一场比赛,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就算今年不是科斯基宁或卡明斯基,我相信梅赛德斯或路特斯总有一天能夺冠。我知道这话有点重复,但目前来看,这两位车手的表现实在太突出了。
或许是因为 2008 赛季末的经历,我特别在意那些驾驶着 inferior equipment(劣势赛车)却能拿出出色表现的车手。
说起来可能有点残酷,但红牛、法拉利、迈凯伦这样的车队 “本该赢”,这也是我能留在迈凯伦、而卡萨莱宁不能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更欣赏那些没有先天优势,却能跻身争冠对话的车手。
言归正传,车队积分榜前六名如下:
1.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沃金)——101 分
2. 法拉利车队 —— 意大利(总部位于意大利马拉内洛)——84 分
3.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 德国(总部位于英国布拉克利)——41 分
4.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恩斯通)——34 分
5. 红牛 - 雷诺车队 —— 奥地利(总部位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30 分
6.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 印度(总部位于英国银石)——8 分
第六名居然只拿到 8 分,这确实有点难以置信,但想想看,澳大利亚站后也是如此,毕竟前五名车队的两辆赛车今天都拿到了积分,而积分区只有十个席位。
不过今年的积分区比去年多了两个席位,所以印度力量其实没什么借口。
但他们目前也很满足,毕竟过去两年他们一直是垫底车队(2009 年斯帕和蒙扎站除外),现在能排在第六已经很不错了。
说真的,印度力量的进步太大了。
如果 2008 年底我父亲给我提供的是现在这支印度力量的席位,我可能会接受,他们现在的实力已经和威廉姆斯不相上下了。
虽然 2010 年的威廉姆斯不如 2008 年强(詹姆斯?巴克斯顿和鲁道夫?贡萨尔维斯去年证明了他们是冠军级车手,不该只排在第十五和第十二位),但印度力量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没关系,尽管 2008 和 2009 年充满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以三届分站冠军的身份离开雪邦赛道,2009 年为法拉利赢下新加坡大奖赛,现在又为迈凯伦赢下两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