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仪送走清流党派成员后,独自坐在书房,望着墙上悬挂的王朝地图,目光停留在几个关键地区。“旧势力,我定不会让你们得逞。”她低声呢喃,随后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几个地方,准备明日就着手安排前往事宜,一场新的较量似乎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还未等常仪迈出脚步,新的问题便接踵而至。几日来,各地呈上来的文书如雪花般堆满了她的书桌,其中大部分都在反映同一个情况——改革政策在地方上推行艰难,许多地方官员消极怠工,对改革措施阳奉阴违。常仪眉头紧锁,细细翻阅着这些文书,心中的忧虑愈发浓重。
“看来,那些旧势力虽失去了朝堂上的内应,却在地方上动起了手脚。”常仪咬了咬牙,意识到改革的阻力并未因揪出内奸而消除,反而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卷土重来。她深知,若不能尽快解决地方上的问题,改革大业必将功亏一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常仪决定亲自前往部分受影响严重的地区,实地了解情况。她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带上几名亲信和暗卫,轻车简从,踏上了行程。
数日后,常仪一行人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青岩县。踏入县衙,常仪便感受到一股沉闷压抑的气氛。县衙内冷冷清清,衙役们无精打采地站着,见到常仪等人进来,也只是懒洋洋地行了个礼。
常仪径直走进大堂,坐在主位上,命人将知县唤来。不多时,知县匆匆赶来,神色慌张,见到常仪后,赶忙跪地请安。
“起来吧。”常仪目光如炬,盯着知县,“本县改革政策已颁布多时,为何在你这青岩县却不见丝毫成效?”
知县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嗫嚅着说:“常……常姑娘,并非下官不尽心,实在是……实在是有难处啊。”
“哦?有何难处,说来听听。”常仪双手抱胸,冷冷地问。
知县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权衡着什么,最终还是开口道:“近来,县内的一些商户和乡绅联合起来,抵制改革措施。他们掌控着县内的经济命脉,下官若强行推行改革,恐怕会引起民愤,影响县内的稳定啊。”
常仪心中一动,追问道:“这些商户和乡绅背后,可有什么势力指使?”
知县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常仪见状,厉声道:“你若如实说来,本姑娘可保你无事;若有半句隐瞒,休怪我不客气!”
知县吓得浑身一颤,忙不迭地说:“常姑娘,下官听闻,这些商户和乡绅似乎与一股神秘的隐藏势力有关。这股势力在暗中操控着县内的经济和资源,下官也是敢怒不敢言啊。”
常仪心中了然,看来这就是改革在地方受阻的根源。离开县衙后,常仪决定到市井中去探探情况。
青岩县的市井,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平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常仪敏锐地察觉到,在这平静的表象下,似乎隐藏着一股暗流。她走进一家茶馆,找了个角落坐下,静静地听着周围人的交谈。
“听说了吗?最近县里那些大商户都在抵制新政,说是会断了他们的财路。”一个茶客小声说道。
“唉,这些商户背后都有人撑腰,咱们小老百姓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跟着遭殃咯。”另一个茶客无奈地叹道。
“你们知道吗?听说这背后是一股很厉害的势力,连知县大人都不敢得罪呢。”又有人压低声音说。
常仪心中暗自思忖,看来这股隐藏势力在青岩县的根基颇深,想要摸清他们的底细,绝非易事。但她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揭开这股势力真面目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常仪又走访了其他几个受影响的地区,发现情况如出一辙。这些地方官员都受到了一股隐藏势力的胁迫,导致改革政策无法落地。常仪意识到,这股隐藏势力绝非普通的地方势力,他们的背后,很可能与之前的旧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常仪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眼前这片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土地,心中暗暗发誓:“不管你们是谁,与旧势力有何关联,我都不会让你们破坏改革。我定会找出你们,将你们一网打尽!”然而,这股隐藏势力究竟是谁?他们与之前的旧势力有何关联?常仪又该如何应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一场更为艰难的斗争,似乎正悄然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