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议定方略后,诸圣与大能各自返回道场,开始为开辟世界做准备。一时间,洪荒虽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无数目光投向了那茫茫无际的天外混沌,期待着第一方大千世界的诞生。
作为众圣之首,太清老子率先行动。他并未返回昆仑山八景宫,而是直接一步踏出,身形便已穿过三十三天,来到了洪荒壁垒之外,那永恒死寂、气息狂暴的混沌之中。
混沌之气翻涌,无光无暗,无上无下,吞噬一切秩序。寻常大罗金仙至此,若无至宝护身,顷刻间便会被同化湮灭。然而,老子立于混沌,周身清光流转,气息与大道相合,仿佛他本身便是这混沌的一部分,又或是凌驾于混沌之上的某种更高存在。狂暴的混沌气流靠近他身周三丈,便自然平息,化为温顺的先天清气。
他并未急于动手,而是静立虚空,神游太虚,以其无上圣念扫过茫茫混沌,感应着冥冥中的大道轨迹与混沌节点。开辟大千世界,非是随意择一地劈开即可,需寻一处相对“平静”,且能与洪荒主天地产生微妙共鸣的混沌区域,如此开辟出的世界才能更好地与洪荒建立联系,反哺本源。
这一站,便是九九八十一日。老子如同混沌中的一座灯塔,纹丝不动,唯有道袍在无形的气流中微微拂动。他的圣念如同无形的触手,延伸至亿万里混沌深处,细细品味着每一处混沌区域的“脉动”与“性格”。有的区域暴烈如火,适合演化至阳世界;有的区域阴冷如冰,适合演化至阴之地;有的区域生机暗藏,适合孕育生命;而有的区域,则如他所寻此处,内敛而中正,隐含一丝不易察觉的秩序种子,更与洪荒那日渐昌盛的人道气运隐隐交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心中流淌过道德真言,眸中清光愈盛,“此地混沌,看似平凡,甚至略显沉寂,然正因其不争,故能纳百川,容万物。内蕴的这一点秩序之光,恰如人道初生,虽微虽弱,却蕴含无限可能。于此开辟世界,正合吾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之根本,亦能最大程度呼应并反哺洪荒人道。”
心念既定,老子不再迟疑。他并未祭出任何惊天动地的法宝,只是缓缓抬起了右手。那手掌,看似寻常,却蕴含着开天辟地、演化乾坤的无上伟力。五指微张,并非握拳聚力,而是以一种包容天地、抚平万物的姿态,朝着前方那片选定的混沌,轻轻一拂。
这一拂,没有璀璨的光华,没有震耳的轰鸣。动作轻柔得如同拂去尘埃,却蕴含了太清圣人毕生对“道”的理解,对“无为之力”的运用已达化境。指尖过处,并非锐利无匹的锋芒,而是一种化有为无,化无序为有序的至高道韵!仿佛不是他在“开辟”,而是混沌本身顺应了某种更高的“理”,自然而然地“分开”了。
“嗡——”
一声低沉的道鸣,仿佛来自宇宙初开之时。前方的混沌之气,如同被无形的大手温柔地拨开,向两侧缓缓流淌、退散。不是暴力撕裂的创口,而是如同画卷舒展般,显露出内里的“空白”。清轻之气,本性上扬,此刻便如晨雾般袅袅升起,带着一种初生的灵动与纯净;浊重之气,本性下沉,则如大地母气般缓缓沉降,透露出厚重与承载的意蕴。
地水火风随之涌现,但并未如盘古开天辟地时那般狂暴肆虐,欲要重归混沌。在老子那宏大而精妙入微的掌控力下,这四大元素如同听到了无声的指令,变得温顺而有序。大地之力凝聚,并非刻意塑造险峻山川,而是呈现出一种圆融、平和、适合万物生息的态势,如同一位宽厚的长者铺开承载生命的基石;水之力滋生,并非汹涌澎湃,而是化作涓涓细流、温润雨露,自然而然地寻找着大地的脉络,开始滋养这初生的世界;火之力并非烈焰滔天,而是化为温暖的光明与深藏的地热,为世界带来能量与活力;风之力流动,带来气息的交换与生命的律动,轻柔而持续。
整个开辟过程,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暴戾与勉强,充满了自然无为的韵味。仿佛这方天地本就该在此刻、以此种方式诞生一般,老子只是顺应了这股“势”,做了那个“点睛”之人。
老子并未停手,他双手在胸前结出一个玄奥无比的印诀,似圆非圆,似方非方,正是蕴含阴阳至理、太极玄奥的太清神符。一道道精纯磅礴的混元圣力,随着印诀打入这初生的天地雏形之中。每一道圣力,都蕴含着一条基础的大道法则:阴阳平衡之道,使得世界光明与黑暗交替,能量循环不息;动静相宜之理,使得万物既有生长变化,亦有静守沉淀;五行生克之妙,奠定物质演化与转化的根基;清静为本之性,为世界定下了平和、内敛的基调。
随着这些根本法则的定立,这方新生的世界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开始自主地、有序地演化。大地之上,平原、丘陵、河谷自然地隆起、延伸,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暗合某种自然的韵律;天空之中,清轻之气凝聚成云,又缓缓散开,隐隐有日月星辰的虚影开始在世界本源的推动下凝聚(虽非真实周天星斗,乃是世界本源显化的光暗与时间法则的象征);空气中,更为精纯的先天灵气开始从虚无中滋生,虽然远不如洪荒主天地浓郁,却格外纯净,充满了清净无为的道韵。
世界的规模,远不如洪荒主天地浩瀚无垠,但结构完整,法则清晰有序,潜力巨大,正是一方合格的大千世界雏形!其稳固与和谐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自然演化形成的世界。
此时,老子才不疾不徐地祭出随身至宝——太极图。此图乃开天圣器,拥有平定地水火风、转化阴阳五行之无上妙用。只见太极图化作一道横贯新天地的金色长桥,阴阳二气流转不息,所过之处,世间一切细微的动荡、不谐之处彻底平息,地水火风彻底归位,世界根基变得稳固如山。同时,太极图蕴含的无上道韵与世界的阴阳法则完美融合,如同给这个世界打下了一个无比坚实的“太极烙印”,进一步增强了世界的潜力和与洪荒太极之道的联系。
世界既成,需有其名。老子心念一动,大道感应,这方世界冥冥中便有了称谓——大赤天!亦名太清境!“大赤”,蕴含至高无上、纯粹至阳、清净无染之意;“太清境”则直指此界为太清圣人道场。此名正合太清圣人之道,亦昭示着此界的根本特性。
接下来,便是建立与洪荒主天地的通道,实现气运相连、本源反哺。老子伸指一点,一道凝练至极、蕴含空间大道本源的清光自其指尖射出,如流星般穿透层层混沌,无视距离,精准地落向洪荒主天地之外的某处预设虚空节点,在那里留下一个永恒不灭的空间坐标。同时,在大赤天的世界核心本源之处,也留下一个与之对应的坐标印记。两个坐标之间,一道由圣人混元之力与空间法则构筑的、稳固无比的两界通道框架悄然形成。此通道平日隐匿,只待需要时,便可由老子或授权之人激活,实现两界往来。
通道建立的同时,老子引动自身人教气运与洪荒那磅礴的人道本源。只见洪荒主天地之中,尤其是人族繁盛之地,一股无形却浩瀚的气运之力受到牵引,升腾而起,跨越茫茫混沌,通过那无形的通道,与大赤天的世界本源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与此同时,大赤天这方新生的世界,也反馈出一股精纯的清净道韵、阴阳调和之气以及初生的世界本源之力,沿着通道缓缓汇入洪荒主天地。虽然这股反哺之力相对于浩瀚的洪荒来说尚显细微,但却极其精纯,如同给洪荒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尤其对稳固人道气运、净化灵气有着微妙的好处。气运网络的一根重要支线,就此成功接通!
做完这一切,老子并未在大赤天过多停留。他袖袍一挥,一座简朴而不失玄奥、与八景宫韵味相通的道宫虚影在世界中心的一座清静山峦上显现,旋即隐去,此为日后太清圣人于此界讲道、清修之所的预留之地,名为“玄都宫”。随后,他一步踏出,身影便已融入混沌,消失不见,回归洪荒昆仑山。从始至终,太清老子开辟大赤天,动静不大,却举重若轻,尽显圣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风范。
大赤天开辟成功的刹那,洪荒主天地所有圣人与顶尖大能皆有感应。
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微微颔首,面露赞许:“大兄功成,世界清静无为,根基深厚,法则圆融,可谓大千世界之典范。善。”
金鳌岛碧游宫,通天教主哈哈大笑,战意盎然:“大兄出手,果然不同凡响!这无为之中见真功,妙极!接下来,该看吾截取生机、演化万灵的手段了!”
娲皇宫中,女娲娘娘感受着那丝精纯的造化反馈,嫣然一笑:“太清道友此界,阴阳和合,生机内蕴,于吾造化之道亦有启发。”
西方灵山,接引准提面色疾苦稍减,低宣佛号:“太清圣人开辟净土,功德无量。我西方极乐世界,亦当尽快落成。”
火云洞内,红云老祖抚掌而叹:“清净无为,方是大道根本。太清道友此举,深得道妙。”
北冥蓬莱岛,林玄遥望混沌方向,嘴角含笑,自语道:“太清道友已开先河,万界朝宗之局,始动矣。”
洪荒众生虽无法直接感知混沌中的巨变,但冥冥之中,许多修为高深的修士,尤其是修炼太极、阴阳、清净之道的修士,都感到心神格外宁静,对道法的感悟似乎清晰了几分,天地间的灵气也似乎更加纯净灵动。这便是大千世界反哺本源的初步体现,虽细微,却真实不虚,预示着洪荒正在迈向一个更加繁荣、本源更加雄厚的时代。
太清老子开辟大赤天,不仅标志着“万界朝宗”计划的正式启动,也为后续诸圣开辟世界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无为而无不为”,为这波澜壮阔的本源扩张之路,迈出了坚实而完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