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数千载光阴,在洪荒顶尖大能们的奔波与辛劳中悄然流逝。这一日,分散于洪荒各处——星空、不周山、四极之地——的大能们,几乎在同一时刻,完成了手头最后一项准备工作。
天外星空之中,林玄、帝俊、太一、伏羲悬立于一颗刚刚被完成最后符文烙印的主星之上。放眼望去,原本浩瀚但略显“自然”的周天星斗,此刻仿佛被一张无形而精密的网络连接起来。无数细微的、散发着混沌气息的“转灵符文”如同星辰脉络上的节点,隐隐闪烁。一座依托于周天星斗大阵框架,专司接引、转化混沌之气的 “周天混沌转灵大阵” ,已然悄然成型,只待一个启动的契机,便可运转起来,将天外混沌化为滋养洪荒的甘霖。林玄与帝俊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疲惫与欣慰。
不周山深处,通天教主将最后一面“固山阵旗”打入一处隐秘的地脉核心。随着这面阵旗的归位,整个不周山内部仿佛发出了一声低沉而满足的嗡鸣。十二万九千六百面阵旗,暗合一元之数,已全部就位,构成了一个玄奥无比的阵势,与不周山本体的守护意志完美连接。帝江与后土能清晰地感觉到,脚下这座撑天支柱,仿佛从沉睡中彻底苏醒,散发出的气息更加厚重、稳固,与整个洪荒大地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坚韧。“成了!”通天教主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畅快的笑容。
洪荒四极边际,东南西北四方,四根巍峨的撑天巨柱已然牢牢扎根,玄黄功德之气与四方天地初步交融,散发出定鼎乾坤的威严。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诸位大能的悉心寻找与考验下,四位身负功德、根脚深厚、属性相合的“圣兽”候选也已确定:
* 东方,一条修行数万载、曾多次平息东海风暴、引导水族向善的青龙,被太清、玉清认可,其苍劲的身躯与乙木生机之气,正合东方之属。
* 西方,一头秉先天庚金之气而生、性情刚毅、守护一方弱小生灵免受煞气侵蚀的白虎,被接引、准提度化,其肃杀之气可镇西方荒芜。
* 南方,一只由南明离火精华孕育、天性仁慈、常以自身火焰温暖冻土生灵的朱雀,被女娲娘娘点化,其离火之精可暖南方酷烈。
* 北方,一尊由玄冥真水与大地精气交感而生的玄武(非北海玄龟,乃另一灵兽),背负玄甲,性情沉稳,镇守北冥寒渊入口,被镇元子与龙族长老寻得,其真水之德可润北方枯寂。
四位圣兽候选皆已明了自身使命,愿意承担镇守四极之责,其神魂已初步与对应天柱建立了联系,只待正式敕封,便可与天柱合一,成为天地秩序的一部分。
所有准备工作,至此,全部完成!
无需约定,所有参与此事的大能,心中都生出了感应。一道道流光,再次从星空、从不周山、从四极之地升起,汇聚向那命运的焦点——不周山脚下。
当众人再次齐聚,彼此相望,虽风尘仆仆,却难掩眼中的激动与期待。从最初的构想,到分头游说,再到数千年的辛苦布置,其间历经艰难,协调各方,耗费无数心血资源,如今,终于到了最终见分晓的时刻!
太清老子作为德高望重者,环视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传遍全场:“诸位道友,历经万载辛苦,诸事已然齐备。然此逆天改命之举,牵扯甚广,需上禀天道,得其认可,方能引动天地之力,功德圆满。”
众人皆肃然点头。如此巨大的工程,已然触及洪荒根本法则,必须得到天道的正式回应。
林玄上前一步,与太清老子并肩,沉声道:“既然如此,便由我等一同,祷告苍穹,陈明此志,请天道鉴之!”
在场所有大能——三清、女娲、接引、准提、帝俊、太一、伏羲、十二祖巫代表(帝江、后土)、林玄、镇元子、红云,以及四海龙王代表——共计二十余位站在洪荒顶峰的存在,同时收敛气息,面容庄严肃穆。
以林玄和太清老子为首,众人面向那不周山巅,面向冥冥中的洪荒天道,齐齐躬身一拜!
林玄运转法力,声如洪钟,其音蕴含大道真意,响彻在每一位大能的心神深处,也仿佛穿透虚空,直达天道本源:
“天道在上!洪荒众生共鉴!”
“今有洪荒修士林玄(鲲鹏)暨太清、玉清、上清、女娲、接引、准提、帝俊、太一、伏羲、帝江、后土、镇元子、红云……等,感天地有倾覆之危,众生有倒悬之苦,不忍父神所化世界重归混沌,特行稳固天地、转化混沌之举!”
“现已铸就四极天柱,定鼎四方;布下周天混沌转灵大阵,转化灵气;唤醒不周山守护阵势,稳固天柱;择定四灵圣兽,协理阴阳;疏通洪荒地脉,尤其是西方地脉,畅通灵机!”
“此举只为补益乾坤,延续洪荒,泽被万灵,并无私心!望天道鉴此诚心,准予施行,降下法旨,成全功德!”
祷文既毕,二十余位大能同时将自身神念、愿力、以及对洪荒天地的守护之志,凝聚成一股无形无质、却浩大磅礴的信念洪流,冲天而起,直入冥冥!
整个不周山,仿佛都为之寂静。所有生灵,无论修为高低,此刻都心有所感,不约而同地望向不周山方向。
他们在等待,等待着天道的回应,等待着决定洪荒命运的那个声音。